共赴千年之约 共唱和平颂歌 ----丝路古道的守望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91600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赴千年之约 共唱和平颂歌 ----丝路古道的守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共赴千年之约 共唱和平颂歌 ----丝路古道的守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共赴千年之约 共唱和平颂歌 ----丝路古道的守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共赴千年之约 共唱和平颂歌 ----丝路古道的守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共赴千年之约 共唱和平颂歌 ----丝路古道的守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赴千年之约 共唱和平颂歌 ----丝路古道的守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赴千年之约 共唱和平颂歌 ----丝路古道的守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共赴千年之约 共唱和平颂歌 -丝路古道的守望 天得和以清,地得和以宁,谷得和以丰,人得和以生。 题记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西汉王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王朝与西域各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西域开通之后,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道路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往来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当时贯穿东西的这条交通线,以西汉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因此,这条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就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1877年,德

2、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构想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古有张骞通西域的凿空壮举,今有新丝路引领大国崛起的组团西征!2017年5月14日

3、,在古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中国,世界人民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中国倡导、世界共识的大手笔。然而,这一笔的书写,经历了何等的艰辛,恐怕只有中国人才会有痛彻心扉的体会!两千多年前的古中国,一位满怀抱负的使者,挺身应募,手持西汉王国的旌节,勇敢地踏上了求援大月氏的征途。他策马扬鞭,一路西行,即使要跨过重山阻隔,穿越茫茫沙漠、即使会时时面临迷路、饥饿等各种死亡因素的威胁和匈奴的围追堵截,他依然坚毅前行!因为他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任,他要为平息中原大地即将发生的大战而马不停蹄,他为西汉百姓求得一片祥和之地而奋勇前行。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虽然张骞的西域之行

4、未求得援助,但却正是因为他的一路向西,我们认识了汗血宝马,吃到了葡萄,开始了种植苜蓿的历史,从而有了石榴、胡麻、胡豆、胡萝卜等来自异国他乡的稀罕之物,也见识了大秦人吞刀吐火、屠人截马等神奇魔术的表演,西方的佛教、雕塑、音乐、舞蹈也纷纷东来;也正是由于他的不辱使命,东方神秘大国的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他用脚步丈量过的每一寸土地,链接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丝绸之路”。从此,这条道路如一条纽带,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紧密的联结在一起。公元前一世纪,当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恺撒身穿美轮美奂的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人员为之惊呼和钦羡。精美的丝织品带给他们的是梦幻的感觉和无限

5、的神往,来自古中国的丝绸被看做绝代的豪华,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竞相追逐的时尚。而来自遥远的东方国度的神秘之物,远远不止这些。这一切,源于张骞,源于“丝绸之路”!然而,历史的发展总会出现有违民意的波折。如果说,是古中国的张骞为国人打开了一扇认识西方世界的大门的话,那么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则成为了激发隔海相望的欧洲人侵略野心的那粒种子。1275年,一位少年跟着自己的父亲和叔父,从威尼斯出发,沿着“丝绸之路”前往神秘的东方。这位少年,就是意大利著名的商人、探险家和旅行家马可波罗。当马可波罗一行到达中国时,正值中国元朝初年的鼎盛时期。据学者研究,年轻的马可波罗颇受具有雄才大略的忽必烈的赏识,故能

6、入朝为官,因此他能利用职务之便游历中国不少的名川大山。25年后,当他满载中国的记忆回归故土后,在参与与热那亚人的战争时却不幸被俘。被俘期间,他向鲁斯帝谦口述了自己在中国的奇妙经历,从而形成了激活欧洲人心底欲望的马可波罗行纪,即东方见闻录。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使中国对西方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尤其在大唐盛世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等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一大批西方的商人来到中国,使得中国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因此而更加深入。但直到13世纪以前,中西交往只停留在以贸易为主的经济联系上,也缺乏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而欧洲对中国的认识,在13世纪以前,也一直是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间接接触上,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

7、了解是肤浅的、表象的。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东方世界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却大大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城是如此美丽,布置得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描写它了!”“大殿宽广足容六千人聚食而有余,房顶之多,可谓奇观。此宫壮丽富瞻,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子此者。”“宫顶之高,宫墙及房壁满涂金银,并绘龙、兽、鸟、骑士形象及其他数物于其上。屋顶之天花板亦涂金银及绘画外无他物。”这是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记一书中,对元大都的描写。他的这段文字在后来迅速传遍欧洲,使中国貌似在一夜之间就拥有了大批的 “粉丝”, 一股东方热、一场中国流开始盛行。一座流淌着金子的国家,让整个欧洲为之沸腾!这个充满了金钱诱惑的美

8、梦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许多人开始涌向东方,学习东方,也开始侵略东方!600年前的一天,意大利的水手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漂洋过海、不远万里去探险,只为寻找那个遍地流淌着黄金的东方之城古中国。哥伦布所到之处,插旗标界,疯狂掠夺,残忍至极、无恶不作。但他的探险时仅仅发现了新大陆。其实,早在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就曾远洋航行,开辟了从欧前往印度的海上航线;1497年,继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葡萄牙人达伽马通过海上探险,就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1519年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再奉西班牙国王之命,进行海上探险,其船队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从此,世界再不隔绝和孤

9、立,也不再和平安详。随着通往美洲、非洲和亚洲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正是那场伴随着血与火的殖民扩张,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从此,古老的中国,未曾幸免一次次的凌辱于难。而这一切源于马可波罗,源于马可波罗游记。是他给了那些追逐金钱的贪婪家欧洲以外的诱惑,使得那些怀揣黄金美梦的家伙忽略了“丝绸之路”传递的祥和,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开辟了新的欺凌之道。 然而对于当初的马可波罗而言,他一定不会想到因他口耳相传而成的一本书,会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会成为促成西方航海家和商人发现新航路到东方探求财富的因素之

10、一;他更不会想到会有那么多的航海家,扬帆远航追逐黄金,大都是受到他的鼓舞和启发,而他的本意也绝非引领侵略的魔抓去伸向古老的东方。而事实是,马可波罗行记一书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直接接触的新时代。而对于中国西汉时期的张骞而言,他更是不会想到他们为力保和平而开的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的历史上会有如此艰辛的发展历程。但终究,和平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愿望!和平与发展必定是时代发展的终极目标!今天,经历了从辉煌到屈辱,从屈辱到独立,从独立到富强的古老中国,采取了从本质上有别于当年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的措施“一带一路”,这是新的国际历史使命,也只有一直奉行和平外交策略的中国,才会站在时代的高度,才能担

11、此重任。当我们的习大大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当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时;当中欧班列穿上了统一的“制服”,载着深蓝色的集装箱,以红、黑主色调为品牌标志,以奔驰的列车和飘扬的丝绸为造型往返于新“丝绸之路”时;当肯尼亚成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的唯一支点时.和平与发展,在全世界人民的内心,奏响了震撼全球的共鸣之音。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国,必将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持续付出着更大的贡献。因此,当崛起的东方大国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发出了“一带一路”的倡导时

12、,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达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共识。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的彰显,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这必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一带一路”,一条和平合作之路,一条开放包容之路,一条互学互鉴之路,一条互利共赢之路。共商、共建、共享,是相聚于BRF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的共同认识,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共赴千年之约,同唱和平颂歌!一条路,一本书,世界不再隔绝;引进来,传出去,文化交融共享!从战争到和平,步履维艰,教训沉痛,代价沉重;从和平到发展,任重而道远。放眼世界,战火的硝烟依旧在局部弥漫。作为一名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植下和平的种子,引领他们为守护世界安全而积极追求,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必将竭力完成;作为一名历史老师,翻开厚重的史书,追寻古老的文明,传承文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