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高等教育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798496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高等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高等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高等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高等教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高等教育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高等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高等教育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论文-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代写论文过程有很多特殊性,社会实践体验能 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的特殊性,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特殊性的集中表 现。正确地把握和应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的这些特殊性,对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提 高教学质量、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特殊性;教学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课属于“修身课”。“修身课”的根本属性决定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具备 区别于其它教育学科课程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正确地把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不仅是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

2、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而且对教师正确引导教学对象,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接受知识、信息的特殊过 程”“所有的教学过程均是以教学对象的一定接受心理为基础而展开的”。然而,在思想道德 修养课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教学对象的接受心理是比较复杂而微妙的。这是因为,学生在思 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接受教师所给的有目的性教学内容之前,受到家庭和社会的诸多影 响而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这些自我意识虽然是以尚不成熟的观念形态存在着,但是 ,它具有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过滤”的“特殊技能”。换句话说,“它并不愿意全 盘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有的认

3、定,有的厌恶,有的删除,甚至有的进行补充和修正。”假 如,教师以“肩负使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主题给学生讲一堂课,这时,在学生主体 的接受心理中一般会形成“赞成”与“否定”两种不同的接受状态。抱有“赞成心理”状态 的学生主体,一般有下列两种不同类型。第一类是,在接受学校教育、接受上述教育内容之 前 ,通过其它途径初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的学生群体;另一种类型是,虽然还没有认识到学 习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偶像心理”作用,促使他认定教师的教育是正确的,并且愿意全 盘接受教师教育的学生群体。怀有“否定心理”状态的学生主体,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 一类是,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已接受了“学习是为了自己

4、对父母报恩”等内容的片面教育的 学生群体;另一类型是干脆接受“知识无用”论的否定性教育的学生群体。陈秉公教授把这 样的思想道德修养课课堂形象地比喻为“一首教育诗”。他认为,这首教育诗的上阙由一个 教师来做,下阙是由多个不同的学生来做。完美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诗,要求上阙做得好 ,下阙合得好。如果只上阙做得好,下阙合不好,算不上好的教育诗。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意识的“过滤”作用,不仅有区别地接受知识 和信息,而且还不断地分解和反省自我意识,即在教师有目的性的知识传授和影响下,在学 生的自我意识形态中,逐步形成“理想的自我形象”和“现实中的自我形象”,并且不断以 “ 理想的自

5、我形象”对照“现实中的自我形象”。例如,假设教师以“坚持艰苦奋斗,反对骄 奢淫逸”为主题给学生讲授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我意识中会浮 现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对照自己,反省自己,会找出自己的很多 不足点。如果这时典型形象和自我形象之间的差距越大,对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的冲击力 就越大,那么“自我意识”的分解和自我矛盾的反省过程就越快。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所产生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分解和自我反省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课教学过程内在的基础和目的,而教师的传授活动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分解和自我反省 的条件和手段。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的上述特征,对教师

6、的教育观念会产生极大影响,即它促使教师牢 固树立“学生学习主体观”,对正确地引导教学过程的流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思想道 德修养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学 习当成把外部知识和信息主动纳入学生知识结构的过程,当成学生的积极体验过程和个性发 展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必要条件,其作用必须通过诱导、启发、辅导等形式,才能转 化成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适宜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内部矛盾正确地、有效地转化。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隐含的这些特性,明确地提示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即使教师

7、 的知识传授搞得再好,如果没有很好地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意识的变化,也就无法达到预期 的教学目的。 二、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不断培养情感、意志、信念 、人格的特殊的“情感教育”过程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意识活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 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和变化,必须要充分发挥直接影响意识活动的“理性”和“非理性 ”两个因素的作用。“理性因素”起着培养意识主体的科学认知、逻辑思维等作用;“非理 性因素”则起着培养情感、意志、信念、人格等作用。 一般来说,所有的教育学科教学都在谈论教学过程中的“认识问题”(即科学认知或逻 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和“情感问题

8、”(即培养情感、意志、信念、人格等问题)。事实上 “认知问题”和“情感问题”,是在一个特定的教学过程中已被自然融合,是相辅相成的两 个侧面,“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调某一个侧面,而省略另一个侧面完全取决于不同 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属性”。例如,数学、外语等纯技能性学科,往往特别强调“认 知问题”,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接受知识的状况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却不去谈论 或很少谈论“情感问题”。相反,像一般的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课等富有社 会性内容的学科的教学,必然要多多谈论“情感问题”。但是,从教学目的角度来考察,这 些课程的“情感问题”谈论毕竟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的重

9、要的补充而已, 决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这些课程的主要的教学目的始终是而且应当是培养学生 主体的“科学认知”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过程具有区别于上述学科教学过程的十分鲜明的特点。在思想道德修 养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发挥“理性因素”的作用,正确解决“认知问题”,同时也 需要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恰当解决“情感问题”。品德教育的研究结果和教学 经验证明,情感、意志、信念、人格知觉等因素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看 重。实际上,学生主体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包含诸多“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在内的复杂的个性成长和发展过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解决“认知问

10、题”和解决“情 感问题”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即解决“认知问题”是要解决“情感问题”的手段,而解决 “情感问题”是解决“认知问题”必然要达到的目的。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存在的“认知问题”和“情感问题”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依存性 ,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如一地把知识与理论的开启与对意志、信 念的培养紧密地统一起来。在这里需要再三强调的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必须重视知识和情感的相互作用外,还要注意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因为学生主体人格的 形成往往依靠教师所传授的古今中外典型形象的感化,有时也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影响直 接形成。从品德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在学生主

11、体意识活动的“直觉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现 象。这时,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不单单是一个单纯的传授知识的形象,而是已经提升 为能够起到感化作用的典型形象。因此,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不但要努力掌握丰富的理论知 识,而且还要具备高尚的情感、信念以及情操,以渊博的理论知识魅力和高雅的人格魅力引 导、教育学生,使他们达到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 三、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不断形成价值观的特殊过程 一般地说,“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能 力的过程”。所谓的“是非判断”能力就是指分清什么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什么是违背 客观实际的谬误,从而形成科学的认识,以解决认识主体

12、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认知关系。所谓 的“价值判断”能力指的是,要分清什么是具有肯定价值的东西,什么是具有否定价值的东 西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解决价值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价值关系。 培养“是非判断”能力不仅是培养“价值判断”能力的基础,而且是在任何学科教学过 程中,必须要首先解决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但是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是非判断”问题 和“价值判断”问题所占的比重和所起的作用,显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一般的知识技能 学科经常把教学重点放在解决“是非判断”问题上,并且解决“是非判断”问题的过程直接 表现为解决“价值判断”问题的过程。譬如,假设数学教师给学生说明 1/2=05 的问题, 这时,学

13、生在教师的讲解和教导下,很快认识到 1/2=05 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真理,同 时认定这些运算方法和规则很有价值。到了这个程度,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花费更大的精力去 引导学生进行另外的特别的“价值判断”,因为学生主体通过科学认识过程,已经判断出这 种科学知识很有价值。当然,除了思想道德修养课以外,其它富有社会性内容的学科,“价 值判断”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比上述技能学科可能略微大一些,但是,与在思想道德修养课 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判断”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相比,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其鲜明的差 异点。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是非判断”问题,而且还必须解决“价值 判断”问题。假如说,教师

14、在向学生讲解“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这一内容时 ,教师首先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也就是说要解决 “是非判断”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要有 说服力地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主动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模范。从学生主体 的角度看,这一过程既是从“真理性认识”转换为“价值性认识”的过程,又是对特定事物 或特定现象形成特定价值观的复杂而又艰苦的过程。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解决“价值判断”问题的过程既复杂又艰苦的根本原因 是“学生树立价值观念的过程不是单纯依靠认识能力,而是与学生的需要和利益密切相关” 。换句话

15、来说,当人们认定某一种认识或行为符合自身特定的“需要”和“利益”时,就 会形成对其事物或现象的肯定的价值观,反之就会产生否定的价值观。更具体地说,假如有 位学生主体通过教学过程认定教师讲的“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这句话很有道理,并准备接 受它。但是,后来这位学生主体通过现实生活的体验得到“诚实守信却会被伤害”的否定性 结论时,这位学生主体对教师在教学当中所讲的内容会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这是因为学生 主体已经得出: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内容对自己已毫无益处的否定性结论。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的上述特殊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艺术等诸多方面,提出了 相当高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为了搞好教学,应该

16、及时汲取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了解各新学科、边缘学科的基本内容,以便及时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强教 学工作的预见性。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一大特点就是“讲理”,即必须通过讲理论来(用逻辑 的力量来)说服人,征服人。因此,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应不断地掌握和充实理论知识,但 “决不能只局限于把握一般的是非理论,而是要更加有效,更加系统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 义价 值观的理论知识,并且以出色的教学艺术和非凡的气质,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及时解决他们 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利益矛盾问题”。 四、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社会 实践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真正来源和基础,人们只有通过实践,作用于客观事物,才能获取对客 观事物的正确信息,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实践又是检验认识的唯 一标准。认识是否正确,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检验其是否正确,除了实践,没有别的东西 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学生主体的道德品质也只能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才能真正形成和 表现出来,社会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