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质量建设促进教学工作科学发展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2661773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加强质量建设促进教学工作科学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全面加强质量建设促进教学工作科学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全面加强质量建设促进教学工作科学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全面加强质量建设促进教学工作科学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全面加强质量建设促进教学工作科学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加强质量建设促进教学工作科学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加强质量建设促进教学工作科学发展(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加强质量建设 促进教学工作科学发展,谢 峰 2012-11-26,一、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二、以教学评估为抓手,健全质量保障 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现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主要内容,一、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三)国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高校

2、党的建设等方面,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全面把握教育规划纲要的新部署和新要求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高教质量30条) 3、贯彻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 4、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2011计划),(二)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内涵发展 分类定位 自主发展 特色发展 支持发展 标准体系 绩效评价,关 键 词,1、全面把

3、握教育规划纲要的新部署和新要求,(1)内涵发展 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2)分类定位 探索建立科学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的修订工作,研究制订核定普通高等学校规模暂行规定。,到2015年,完成“一校一章程”的目标。探索高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办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符合高校特点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 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完善高校内部财务和审计制度。,(3)自主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高校办学模式试点

4、。 推进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发挥行业优势,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行业高校特色发展,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 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支持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和科研基地。,(4)特色发展,支持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制订实施“十二五”高校设置规划,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支撑能力,优化地方高校布局结构。 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促进区域内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社区的紧密结合,中央各项工程计划加大对办学有特色的地方高校的支持。 进一步落实对地方所属行业特

5、色高校的支持政策。,(5)支持发展,设立国家教育标准中心,加强教育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到2015年初步形成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具体包括六大类别: 一是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标准。 二是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标准。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标准。 四是学校运行和管理标准。 五是教育质量标准。 六是国家语言文字标准。,(6)标准体系,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制定科学评价政府、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鼓励社会、家长、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教育绩效评价。 将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的绩效同政府对学校的奖励性、竞争性教育拨款挂钩。,(7)绩效评价,主 题 词,动态管理

6、专业目录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质量评估 协同创新 社会服务 资源共享 提升业务能力,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高教质量30条),优化专业学科结构,下放专业目录审批权。 支持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以及师范类专业建设。,(1)动态管理专业目录,(2)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7、,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学生开放。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3)加强实践教学,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和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 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育人工作,新增教学经费优先用于实践教学。 推动建立党政机关、城市社

8、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接收高校学生实践制度。,(4)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制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聘请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 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项目资助体系。普遍建立地方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和孵化基地。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加快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完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援助与帮扶。,(5)教育质量评估,出台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加强分类评估、分类

9、指导,坚持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建立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6)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形成以任务为牵引的人事聘用管理制度、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质量与贡献为依据的考评机制、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等协同创新机制,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7)社会服务,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校科技成果

10、转化和产业化,加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 支持高校参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参与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展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改革试点,引导高校和企业共建合作创新平台。 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咨询研究机构。 支持高校与行业部门(协会)、龙头企业共建一批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产业发展研究和咨询。,(8)资源共享,建立高校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共建平台,促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鼓励地方建立大学联盟,发挥部属高校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实现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加强高校间开放合作,推进教师互聘、学生

11、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加强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向高校和社会开放。,(9)提升业务能力,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坚持集体备课,深化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 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实行新开课、开新课试讲制度。完善助教制度,加强助教、助研、助管工作。探索科学评价教学能力的办法。 鼓励高校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 实施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建立教授、副教授学术休假制度。,1、全面

12、把握教育规划纲要的新部署和新要求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高教质量30条) 3、贯彻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略) 4、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2011计划)(略),(二)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的紧迫任务,1、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 新建本科院校中的“新建”有两个含义:一是时间概念上的“新建”,是指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经国家批准建立的本科院校;二是类型上的“新建”,是指新建立的本科院校不应模仿传统本科院校,不应以学术发展所需要的学科逻辑体系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学术型人才培养,而应该

13、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和科研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三)国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2、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一是高等教育质量标准问题。它应该满足两个需求,即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的需求。达到两个满意,即学生对学习效果满意,用人单位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满意。 二是分类指导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问题。不同类型的高校,因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应该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三)国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3、学龄人口变化和高招生源变化带来的挑战 充足的学龄人口是学校生源充足的前提和保障,学龄人口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将影响乃至决定

14、学校的发展规模、方向和最终的职能变迁与归属。 自20052020年,中国学龄(622岁)人口数比重将逐年减少,由2005年的27.1%减少至2020年的20.9%。 高等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数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9年的上升阶段和20102020年的下降阶段。 适龄人口的减少造成生源压力增大。,(三)国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2012年8月17日新华社消息:录取线降到180分,仍有5万个招生计划落空,创近年来的新低今年高职院校招生再度遇冷。山东一所高职院校招生办主任坦承:“我们感受到了阵阵寒意。”教育专家指出,生源紧缺可能让一些高校面临艰难处境,但对教育事业来

15、说,却是一个转型良机。,教育事业发展:2015年和2020年主要目标,29,2015年和2020年主要目标(续表),所谓事业发展目标难易程度的估测,仅就学生数量而言,尚未考虑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经费状况、与社会需求的适切度等因素。,2004-2010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数(万人),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白皮书),毕业生规模:一年一个香港、十年一个英国(的人口),31,普通高校毕业生分院校类型的人数及构成,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白皮书),32,分院校类型的初次就业率,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白皮书),2010年,一般本科院校的就业率最低,但相差并不大。,从“顶

16、层设计”为主,向“市场倒逼”为主转变,标准,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对象,民办高校,同类、同层次高校,裁判者,政 府,社 会,竞争力,学校硬件,学校文化,竞争策略,战术性为主,战略性为主,评价标准,办学规模,专业(学科)特色,胜出类别,水平胜出,择优胜出,特色建设,经济力,学习力,资源类型,稀缺型,选择型,政府管理,行政性,服务性,二、以教学评估为抓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新一轮审核性评估的特点和要求 (二)我们必须特别关注的问题 (三)已经和正在进行的工作,(一)新一轮审核性评估的特点和要求,一个指导思想 六条基本原则 五个观测重点 三个评估步骤,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提高质量上升到关系高等教育生命线的战略高度,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学校基本教学状态数据为依托,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质量保障能力和水平为主要内容,确保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根本地位,本科教学在高等学校中的根本地位,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