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概论》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2661688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96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学概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医养生学概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中医养生学概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中医养生学概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中医养生学概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学概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学概论》ppt课件(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养生学概论,主讲:王卫,中医养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愈加希望用科学指导和安排生活,使儿童活泼、健壮,青少年充满活力,成年人青春永驻、老年人健康长寿,家庭美满、幸福。养生保健成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热门。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中医传统养生法,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学习运用。,本课以中医养生理论及传统经验方法为基础,从四时调摄、起居保健、精神调养运动养生、饮食营养及抗老防衰六个方面予以介绍。这些方法都是结合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的简便易行的方法。,第一节 四时调摄,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人类不仅从自然界摄取营养、水分、空气和阳光以满足

2、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且,也在自然界的影响下,生活、学习和工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而提出了“天人相应”的理论,用以说明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1、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五脏盛哀,与四时相应,因此春天的养生原则是要注意肝脏的保养,一些精神病及肝病患者,也容易在春季发病。夏季,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因而,心脏的负担较重,故夏季必须保持心脏机能旺盛,方能适应夏季气候变化。秋季,由暑转凉,万物结实,气候干燥,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机能,开始由旺盛而转为低潮。一些素有哮喘病的患者,往往在秋季,病情开始加重,冬季寒冷,万物潜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

3、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A。五脏盛衰与四时相应。B 适应寒温的自我调节。,2、昼夜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清晨起来,经过一夜的休息,精神、体力都十分充沛;中午则是人体在一日之内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及至傍晚,则由于一日的活动,人体略觉疲乏,而夜半,则机体处于相对静止休息的状态。这种变化,随着太阳的出没而呈有规律的发展,也即现代科学所说的“生物节律”。如果顺应这种节律,人们生活规律,则身体会健康无病。常见一些上夜班的人,精神不振,食欲不好,甚至于患胃肠疾患。据自己在一日之内,精力、体力的盛衰规律安排学习、工作,这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要过

4、分熬夜,更不能使生活不规律,以致生物节律紊乱。二是针对年老、体弱的患者,宜根据其一日之内病情的变化,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3、月亮盈亏对人体的影响,月亮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随着月亮盈亏的变化,人体的生物节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月初天空出现一弯新月时,人的气血运行使开始趋于活跃,而月中天空出现一轮明月时,人的气血冲盛,新陈代谢机能较强,当月末之时,则人的气血运行趋缓。,据现代研究表明,人体的体力(包括精力、抗病能力、力量、速度及全身协调的能力等)平均以23天为一个循环周期,周期的前12时间为高潮期,人体可呈现良好的状态,而后12时间,则为低潮期,人体各方面机能处于低下状态,而情绪的高

5、潮和低潮,则是以28天为一个周期;智力的好坏则是以33天为一个周期,而妇女的月经周期,则是以28天为一个循环。,4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谓“春夏养阳”,是指在春夏之时,由于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之时,由于万物敛藏,人们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抗病延年。,春夏养阳,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如葱、枣、花生等皆宜,但不宜食大热、大辛之物,如参、茸、附子等。因为少吃苦寒之食,可避免伤阳气,多食辛味食物可养肺气,以免心火过旺而制约肺气的宣发。夏月饮食不可过用热食,

6、以温为宜。饮冷无度会使胃肠受寒,引起疾病。故有谚语说:“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在夏季,宜晚些入睡,以适应自然界阳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坚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以适应夏日养长之气。由于夏天中午气温特别高,而晚上睡眠时间较短,要适当午睡,以恢复底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夏月暑热湿盛,宜防暴晒,也不能只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切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湿之处及坐冷石冷地。睡眠时亦不可让电扇直吹,有空调设备的房间,亦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在树荫下、水亭中、过道里、凉台上乘凉的时间不宜太长,夏夜室外乘凉归寝不可太晚。,秋冬养阴,秋季的

7、饮食调理,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绳。多吃些柔润的食品,例如芝麻、乳品、糯米、蜂蜜等等,少吃葱蒜之类的辛燥食物。冬季饮食基本原则是保阴潜阳,如鳖、龟、藕、木耳、胡麻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气候基本特点之一是干燥,常使人皮肤干裂,口干咽燥,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大使易秘结等。这时须注意保持室内一定温度,适当补充水分,并避免过度剧烈运动造成大汗淋漓,致使津气耗散,冬季是阴气盛极,万物收藏之季,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作,可躲避严寒,求其温暖,使人体阴平阳秘。,5.春捂秋冻,中医养生学认为,

8、早春阴寒未尽,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北方冷空气较强烈,所以早春宜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以助人体阳气升发。春季的气候特点为天气多变,温差幅度较大,故衣服要随着增减,同时注意棉衣、毛衣不可脱得过早。,而秋季则不同,不是要捂,而是稍许冻一冻。这样天气虽冻未寒,故一般认为不宜过快地增添衣服,以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御寒能力,有利于冬季预防感冒。 但是捂要捂得适宜,凉要冻得有度,否则对身体是有害的。,6.四季防病,六淫所致的疾病,往往与季节气候等因素有关,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殊疾病发生。,(一)、春防风温,其一是在饮水中浸泡贯众(取未经加工的贯众一大块,约500克重,洗净,放置于水缸或水桶之中,

9、每周换药1次); 二是在住宅内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慢慢挥发,以净化空气; 其三是每天坚持做保健按摩,可选足三里(在外膝眼直下四横指)、风池(俯头后,在枕骨下项肌之外侧凹陷中)、迎香(鼻唇沟中,距鼻翼两旁5分处)等穴位为主。,实践证明,前两种方法有一定灭菌作用,而穴位按摩法则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二)、夏防暑热,如果中暑,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作短暂休息,给病人喝些淡淡的盐开水或绿豆汤。若用西瓜汁、芦根水、酸梅汤,则解渴防暑效果更好。菌痢、肠炎亦是夏季常见的传染病,因此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因此,多喝些粥食,尤其是荷叶

10、粥、绿豆粥最为理想。,(三)、秋季防燥,要随时防止凉气的侵袭,所以民间有“白露下不露”之说。但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以免因气候回升又得脱掉,一穿一脱,反而容易受凉感冒,加之气候干燥,更容易得燥咳病。肺、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谓“燥胜则干”。若为温燥咳嗽可用大甜梨1只,川贝粉3克,冰糖9克,先将梨去核,把川贝粉和冰糖纳入梨中,再将梨扎好,隔水蒸熟。凉燥咳嗽可用生梨1只,去核,加冰糖9克,在梨中心插入净麻黄611根,将梨扎好,隔水蒸熟。每日服半只梨,连服23天。秋气燥,宜食麻(芝麻)以润其燥。,(四)、严冬防寒,一类是冷损伤,如冻疮;另一类是冷敏感,如寒冷性多形性红

11、斑综合征等。在鞋底的毡垫上均匀地撤一层生附子末,然后用棉布缝好,放在鞋里,这样可预防冻疮, 为了有效地预防流感,居室内部要经常温风,也可用醋 熏房间。民间验方姜枣汤(10个大枣,5片生姜,每晚煎茶喝),可以提高人体抗寒能力、减少发病。,(五)四时气候与老年保健,寒冷气候对老人健康的影响比炎热更大。寒潮可使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诱发中风,促成心肌梗塞、呼吸系统发病率剧增。 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也是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的病症。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穿孔等消化性溃疡病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上述常见病的发病情况不但有明显的季节性,与气候变化有关,而且多在气候转折的关键时刻节气前后发流例如春分、秋

12、分前后,冬至前后等等。,具体保健预防方法,大致可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1扶正培本,增强抗病能力 常用药物为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每周可服用3天,隔日服用,早服补中益气丸,晚服六味地黄丸。 2注意节气前后的调养 肝病应在惊蛰、春分等节气前后l周左右时间内,服用对症药物(具体药物可遵医嘱)。,3冬病夏治与春病冬治 哮喘病患者,内服药,以温肾壮阳为主,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外敷药可用白芥子、细辛、生姜等捣汁调糊,贴于穴位之上。,古人早就提出“与日月共阴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制定作息制度的指导思想。春季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应晚唾早起,多动少路以应养长之气;秋季宜“早卧早起,与鸡

13、俱兴”,秋天应该早睡早起,神态安静,以应收敛之气;冬季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应该早睡晚起,即日出起,避寒就温,以应潜藏之气。,第二节 起居保健,1.起居有常乐天年 起居,主要是指作息,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有常,是指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人体的生理常度,起居有常就是要求人们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律的日常生活作息制度,这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2.生活规律,有规律的生活是保证健康长寿的要诀之一。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生理指标,如脑电图、体温、血压、呼吸、脉搏,以及血糖量、血色素、氨基酸、尿量、副肾皮质激素的分泌量等,直至作为代谢结果所表现出来的情绪,都是按照季节、白天与黑夜

14、的规律而有节奏地变化着。这就是人体内的“生物钟”。这种“生物钟”控制着人体的一切生理功能,使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按一定的周期性的时间规律变化,它决定着人类寿命的长短。,要想少生病,强体质,多增寿,就必须做到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最好的措施是根据自已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生活作息制度,做到每日定时睡觉,定时起床,定时洗漱,定时工作、学习,定时进餐,定时锻炼身体,定时大便等,养成习惯,进而形成规律,使生活安排得生动活泼,井井有条。,3起居保健话宜忌,居处的宜忌 居处环境和卫生状况经常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从养生角度讲,居处应该是一个水源清洁,土壤肥沃,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景色秀丽,整洁安宁的

15、自然环境。应注意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晨起的易忌,最简单的方法是:清晨睡醒欲起,先拍胸部数掌;然后坐起,呵气一二口,以出浊气,将两手搓热,擦面令温,用拇指背上下摩鼻两旁35次,轻摩上眼睑,35次;两手抱头,手心掩耳,用食指、中指弹击脑后各24次;两腿前伸各35次,坐好,叩齿49遍,漱津满口,分3口咽下;意守丹田,闭目调息l015分钟后起身。,劳逸的宜忌,要使生活作息规律化,定时工作、学习,定时锻炼身体,同时,要学会多种形式的休息。休息可分为唾眠式休息和娱乐式休息两大类。除保证适当睡眠休息外,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业余时间里选择不同形式的

16、娱乐活动,如听音乐、听相声、看电影、看戏剧、赏花、观景、下棋、吟诗、作画、散步、打大极拳、谈天说地、道古论今等,以陶冶情操,养性助乐。这样,动静结合,休息寓于娱乐之中,使生活充满乐趣。,沐浴的宜忌,沐浴是人类文明习惯之一,称为健身之宝。中医认为,沐浴可洁肌肤,畅气血,调精神,恢复疲劳,防治疾病。冬季10天1次,春季每周l次,夏天每天1次为宜,饱食和饥饿时不宜沐浴,空腹入浴易发生低血糖而虚脱昏倒;饭后洗澡,影响胃肠消化,造成消化不良。洗澡不宜太久,水温不宜太高,防止“晕澡”。浴室要保暖,浴后忌风,以防感冒。,看电视的宜忌,有时电视机因某些故障,放出臭氧,若较长时间处在有臭氧的环境中,会感到头痛、喉干、呼吸道不畅,每次看电视持续时间不宜过长,115小时后,应稍作休息,不宜在吃饭时看,以免影响消化,看电视时,适当饮点茶,可防辐射之危害,看完后要适当活动身体,使气血调畅,然后洗洗脸或洗个澡,以清除附着在皮肤上的灰尘和变态粒子。,睡眠的宜忌,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主要形式。俗话说:“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所用床铺和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