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514816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请考生仔细阅读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及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仅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

2、印象。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

3、。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 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

4、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陵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

5、用的主要场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 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 材料选择上的理性。 (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就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不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洲,不适用于中 国古建筑。B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中国古建筑留存至今的并不多,以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C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发达,一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

6、有需求的情况下,石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为主?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古代中国既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所居住的房屋上,而常用于死者的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上。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C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一个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桓司马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中国古代的建筑一般不去考虑过于长远的

7、未来,只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的需要。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 建筑中大行其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B建造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这与华夏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C因深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因此不要说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降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D中国的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效率更高,耗材更少,而且可以减轻人类对于地球的索

8、取,在这一点上它是胜过西方石建筑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4分)老人住进城里后很不习惯,坐不是站不是,每天都不自在。一天,老人便拿了锄头,去楼下开荒栽菜。锄头是老人从乡下带来的,但老人才在小区一块空地上挖了几锄,就被儿子看见了,儿子说:“你做什么?”老人说:“这块地荒着,我想栽些菜。”儿子说:“你以为这是乡下呀?”老人说:“那我回乡下去。”儿子说:“我们乡下已被拆迁了,那儿现在是工业园区,你还回得去?”老人何尝不知道这些,一想到乡下被开发了,老人就神思恍惚。老人说:“城里什么都不好,不像我们乡下,能栽菜,养猪养鸡,乡下空气也好,我们乡下有各种各样的鸟,天上还

9、飞着鹰。”的确,老人经常在乡下看见天上飞着鹰。老人总坐在门口,抬着头看,看鹰在天上盘旋。看久了,老人的心便跟着鹰去了,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到城里后,老人也经常抬头,但很多时候,连一只麻雀也看不到。老人叹起来了。过后,老人还是不自在了,每天都怏怏不乐的。这样不开心,老人就出问题了,老人后来病了,住院了。等老人从医院出来,老人似乎更老了,走路都不稳。儿子当然很急,每天都开导老人,老人就是开心不了。这天,儿子带老人去河边。快到河边时,老人忽然看到天上有鹰。看到鹰,老人有些高兴,老人跟儿子说:“你看到鹰么,在天上飞。”儿子说:“看到了。”老人说:“没想到城里也有鹰,它是从我们乡下飞来的吧?”儿子说

10、,“大概是吧。”那时候是傍晚了,老人一直在那儿看着,直到天黑。老人住的小区其实离河不远,老人为了看到鹰,第二天自己去河边了。还没到河边,老人就看鹰了,不是一只,是好几只。那些鹰一会儿在天上盘旋,一会儿往下俯冲。老人不走了,坐在路边的凳子上,一直抬头看着。一个孩子,蹦蹦跳跳了过来。看见老人后,孩子停住了,孩子说:“爷爷,你在看什么呢?”老人说:“看鹰在天上飞。”孩子说:“那不是鹰,那是风筝。”老人说:“胡说,风筝我还看不出来呀,那就是鹰。”孩子说:“我没胡说,那就是风筝,不信,到河边去看。”老人真去了河边,近了,老人果然看见几个人在放风筝。几个人也是老人,但他们很矫健,在河边跑来跑去。把像鹰的风

11、筝放得跟真的一样。老人后来走到了他们中间,老人说:“我以为是真的鹰在天上飞哩。”一个老人说:“好多人都这么说。”老人又说:“你们怎么能把风筝放得这么好?”一个老人说:“你也能。”老人说:“我也能?”一个老人说:“真的能,只要天天放,就能让你的鹰也飞在天上。”老人这天真买了风筝,也是那种像鹰的风筝。那几个老人,教老人放,但老人还是不会。老人有些灰心了,几个老人安慰他:“慢慢来,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的。”老人点点头。老人后来天天到河边去放风筝,老人开始走的很慢,慢慢地,老人就能走快了。再后,老人也能跑了。老人的风筝或者说老人想放飞的鹰开始了飞不起来,多放了几次,鹰就飞起来了。到后来,老人也可以让他的鹰

12、在天上盘旋或往下俯冲。看着头顶上的鹰飞来飞去,老人觉得开心。一天, 老人把鹰放飞在天上时,忽然来了几只真的鹰,几只鹰都是老人的鹰引来的。老人看见了那几只鹰,老人以为是同伴放的,但不是,他们还没开始放。那几个老人,也看见了几只真的鹰,他们跟老人说:“你的鹰引来了真的鹰了。”老人说:“是真的鹰吗?”他们说:“是真的!”老人说:“肯定是我们乡下的鹰飞来了。”老人说着,笑了。笑着时,老人一颗心跟了鹰去,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4、“鹰”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A、鹰从题目到结尾贯穿小说始终,推动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变化发展。B、“鹰”的有或无影响着老人身心的状态,有助于刻画人物形

13、象。C、鹰(风筝)在空中飞翔的姿态,寄托了老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追求。D、老人看见的几只真的鹰肯定是乡下的鹰飞来了,老人很高兴。5、结合小说内容,请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5分)6、结合小说的内容,指出本文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刻画“老人”形象的意图是什么?(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国际最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为了争取国际最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合作计划来华,中国正在贵州省“筑巢引凤”,建设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这是中国2007年批准立项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日前已经在贵州省开始基建,项目总投资6.27亿元,建设期5年半,预计2014年开光。F

14、AST建成后,不仅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天文望远镜,并将在未来20年至30年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探测遥远的“地外文明”这座巨大的望远镜外形与卫星天线相似,单口径500米,犹如一只巨大的“天眼”,将探测遥远、神秘的“地外文明”。千百年来人类大多是通过可见光波段观测宇宙。事实上,天体的辐射覆盖整个电磁波段,而可见光只是其中人类可以感知的一部分。该射电望远镜可以用来监听外太空的宇宙射电波,其中包括可能来自其他智能生命的“人工电波”;在电力充足的条件下,这只巨大的“天眼”还能发送电波信号,几万光年远的“外星朋友”将有可能收到来自中国的问候。可寻找第一代诞生的天体据FAST工程办公室研究人员介绍,项目建

15、成后,它将使中国的天文观测能力延伸到宇宙边缘,可以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寻找第一代天体。其能用一年时间发现数千颗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而且无需依赖模型精确测定黑洞质量就可以有希望发现奇异星和夸克星物质;可以通过精确测定脉冲星到达时间来检测引力波;还可能发现高红移的巨脉泽星系,实现银河系外第一个甲醇超脉泽的观测突破。用于太空天气预报FAST还将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100倍。脉冲星到达时间测量精度由目前的120纳秒提高至30纳秒,成为国际上最精确的脉冲星计时阵,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同时,可以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以1Hz的分辨率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作为被动战略雷达为国家安全服务。还可跟踪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服务于太空天气预报。带动中国制造技术发展FAST研究涉及了众多高科技领域,如天线制造、高精度定位与测量、高品质无线电接收机、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超宽带信息传输、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等。FAST关键技术成果可应用于诸多相关领域,如大尺度结构工程、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大型工业机器人研制以及多波束雷达装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