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公选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答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6408311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工大公选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合工大公选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合工大公选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合工大公选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工大公选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工大公选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建国初期我为何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结合具体史实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 ?原因:作为国际共产主义的一部分,中国理应扛起社会主义运动的旗帜。朝鲜作为我们的友邻和国际社会主义伙伴。应金日成请求,理应出兵援助朝鲜。国家安全的考虑。当时的新中国还面临着解放台湾的历史任务。如果不援助朝鲜,那么按照苏联给金日成的指示,金日成率领人民军进入中国东北境内,组成。那么战火将烧到中国境内,将极大的威胁到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国家安全、稳定和建设。蒋介石方面和国内反动势力将会趁机兴风作浪;饱受战火侵蚀的中国将再次面临战争;美帝国主义以朝鲜为跳板,威胁新中国安全;在地缘政治方面,形成对新中国的包围圈。必须对美帝国主

2、义以沉重打击,遏制美帝国主义嚣张气焰。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必须给美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从而使美帝国主义不敢轻举妄动,从而迫使美国不能轻易涉足台湾问题。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这时候的中国国际地位低下,需要打赢美帝国主义,提升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对外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并鼓舞第三世界人民解放斗争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意义:第一,抗美援朝不仅给予朝鲜人民以有力的支援,而且对于保卫新中国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革命胜利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遏制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等待时机,扼杀新中国的人民政权。中国出动军队到朝鲜和美国人作战,就是“

3、要准备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 。 第二,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的任务。东北是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重要基地,搞好东北的经济,对于推动全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第三,抗美援朝战争给予美国的干涉主义以有力的打击和严重的警告,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经常寻找借口干涉别国的内政,企图称霸世界。在朝鲜革命力量处于危急关头时,中国挺身而出,勇敢地反击美国的侵略,是对美国干涉主义的一个有力打击。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争

4、得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同时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由此迅速提高,也为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在抗美援朝的过程中,全国人民受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深刻教育,大大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加强了同仇敌忾、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决心,取得了在思想战线上进一步肃清帝国主义影响的重大胜利。2、反右扩大化的原因何在?吸取哪些教训?原因:1、形势错综复杂,良莠难辨.客观的多方面性的东西与党的地方领导主观的不良的理论修养相遇,增大了运动中的不严肃性及不正确性.2,由于历史上战争的环境, 我党绝大多数干部已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用激烈的办法去解决

5、政治问题,习惯于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处理一切.3、由于地方领导干部本身对形势,任务的认识不清,不能结合本地实际综合理解中央方针政策,形成一个比较适合自己所辖范围的“小型政策”,所以使我党一向坚持的群众路线发挥不出传统的应有作用.4、面对建国后经济恢复,百废俱兴的频频胜利,部分党的地方领导干部夺取政权以前的那种热情和细心,逐渐消蚀而变得 “官僚、懒化”,畸轻畸重,造成了反右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教训 :1 在社会制度建立以后,党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社会主义建设上来2 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建立和发展安定团结局面3 加强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党外民主,健全法制4 正确估计对待知识分子

6、,调动其积极性,才能利于社会主义建设3、 简析大跃进的原因及历史教训原因: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毛泽东等领导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教训: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3.制定经济计划要从国情出发, 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4、 庐山会议转向的原因何在,造成什么后果?原因:彭德怀私下写给毛泽东的一封信,指出当时经济发展所出现的偏差问题,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无任何主观利益想

7、法的无心之语引起毛的不满,继而改变庐山会议既定的目标。造成反右倾扩大化 后果:第一,政治上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错误地打击了一批敢于实事求是,反映实际情况,提出批评意见的同志,助长了浮夸、说假话的不良倾向,助长了毛泽东的个人专断作风和个人崇拜现象的发展。第二,理论上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进一步发展,把彭德怀等对经济指标、速度高低问题的探讨、争论,斥之为右倾机会主义,上纲为“两大对抗阶级生死斗争的继续” ,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阶级斗争引向党内,实际上是“党内资产阶级”理论的雏型,导致一系列错误理论泛滥,如:“左”是方法问题,右是立场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主要危险是右倾,必须

8、不断反右;曲解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助长了个人迷信,以领袖的话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对三面红旗的态度判断是非、划分敌我;迷信群众运动,不仅在生产建设上大搞群众运动,而且用群众运动来解决党内生活问题和意见分歧。第三,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庐山会议以后,党中央对国内经济形势作了不切合实际的估计,要求提前两年实现“二五”计划的主要指标5、 分析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教训?文革产生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的恶果。主观原因:毛泽东对党和国家的政治形势作出的错误判断。其出发点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客观原因:林彪、江青一伙阴谋家的利用;长期以来党和国家政治生

9、活中的个人崇拜现象的存在。历史教训:一、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阶级斗争为推动力,通过凭空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程度,缩小三大差别等办法去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甚至试图很快进入共产主义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某种程度的空想,造成各方面的巨大损失。二、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不能搞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被破坏,使党失去了纠正自己领袖错误的手段。个人崇拜是唯心史观的一种表现,是经济文化不发达的产物,是漫长历史留下来的一种腐朽遗产,也是小生产众多的历史条件形成的千百万人的一种习惯势力。清除个人崇拜土壤,有赖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有赖于社会

10、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有赖于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的健全。三、必须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该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民主法律知识、民主生活习惯的养成,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四、必须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只有大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才能不断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把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地推向前进。6、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成果

11、及历史意义?成果:1、 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2、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3、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4、 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 1979 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

12、战略决策。5、 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6、 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历史意义: 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 3、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4、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