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全程突破配套(课件):专题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005034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全程突破配套(课件):专题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年中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全程突破配套(课件):专题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年中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全程突破配套(课件):专题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年中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全程突破配套(课件):专题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年中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全程突破配套(课件):专题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全程突破配套(课件):专题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全程突破配套(课件):专题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专题探究篇,专题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热点新闻】,【知识整合】 线索一 不同阶级的探索,线索二 生活近代化,线索三 思想近代化,线索四 教育近代化,【拓展提升】 1近代前期抗争探索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2中国探索近代化的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 (1)思想主张: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或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或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或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2)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开辟道路。 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中国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的原因与启示。 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封建制度的落后;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等。 启示:(1)中国要想发展,既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更要靠自

3、力更生,走自主发展之路。 (2)在改革中,要变革、废除旧的生产关系、旧的制度,以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3)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行不通。 (4)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5)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原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近代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5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体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社会观念?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体现了开放、民主、平等的观念。,6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

4、思想有何异同点? (1)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2)洋务派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只涉及西方先进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和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3)维新派要求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而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7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都以失败告终。 (2)不同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8近代化给中国的启示。 (1)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社会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条件。 (2)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5)知识、人才是关键。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