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教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759743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易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周易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周易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周易与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周易与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易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易与教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易与教育 一、对启蒙教育的认识代表周易学校教育思想的蒙卦,位于乾、坤、屯卦之后,列在周易六十四卦的第四位,对此,序卦传中指出:“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这就表明,周易认为,有了天地然后万物开始产生,事物初生必然蒙昧无知,所以首先设定了象征天地的乾、坤两卦,接着是象征“初生”的屯卦,屯卦之后,便是象征“蒙稚”的蒙卦。蒙,有蒙昧、幼稚的意思,也有启发教育的意思,当万物生成以后,接着来是幼稚蒙昧时期,教育自然就成为当务之急。可见,周易把教育列在天、地、物生之后,看作人类社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则明显的反映了周易一书对教

2、育地位的认识。蒙卦卦辞上说:“蒙,亨。”蒙,序卦传说:“蒙者,蒙也,物之蒙稚”。周易学说引朱震:“蒙,冥昧也。”意思是蒙昧,表明事物幼稚、微弱。人生下来都要经过蒙昧、幼稚的童年,人的蒙昧无知有很大的弊病。蒙卦艮上坎下,所以彖传上说:“山下有险,险而止。”周易折中引朱熹:“其卦以坎遇艮,山下有险,蒙之地。内险外止,蒙之意。”徐志锐先生说:“就人来说,弱小幼稚则是童蒙时代,无知无识,教化未开。因此,其活动范围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敢离开家门去远行,故曰:山下有险,险而止”1。所以要想做事亨通,就必须驱除蒙昧,而驱除蒙昧的方法只有教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只有通过教育使蒙昧

3、的人们掌握知识、技能,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童蒙为赤子,“纯一未发,以听于人”,最容易收到教育之功,也就最宜于教育者抓住时机,及早施教。蒙卦卦辞上说:“蒙,亨。”就是说,教育者的行动切合时机,而且能够按照教学规律施加教育,所以能得以亨通。蒙卦六五爻辞也说:“童蒙,吉。”象传说:“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六五以柔顺居尊位,又与九二正应,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然获得吉祥。另外,蒙卦的爻辞中有“发蒙”、“童蒙”、“击蒙”等提法,可以看出,周易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和肯定。人的愚暗、幼稚必须加以开发、教育,使其明白通达。但是教育、开发应该本着什么目的,则是问题的关键。对此,周易一书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教育目

4、的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第一要素和前提,没有教育目的也就不存在教育这种活动。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过程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它提供教育对象明确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它是指向未来的。彖传上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朱子类语解释说:“蒙以养正圣功也盖言蒙昧之时,先自养教正当了,到那开发时,便有作圣之功。”也就是说,对于幼儿的教育目的在于使他们摆脱蒙昧、幼稚的状态,培养为人处事的正道,使他们具有完善的人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抓住时机,以正道涵养其正性,才能使其将来有所成就。所以对于幼稚儿童的教育,必须使其保持天真的本性,然后加以教养扩充,使其增长才智,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形

5、成良好的人格。人都要经过幼稚的童年时代,非生而知之,只有通过家庭、社会特别是学校的教育,才能使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品德,以便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宗旨就在于使人摆脱蒙昧、野蛮、幼稚,培养为人处世之道,使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周易强调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对教育目的有了充分的认识。二、教育中师生的地位和关系蒙卦卦辞中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彖辞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蒙卦提出了“我”与“童蒙”这两个相对的概念,表明了作者认识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是由教育者(我)和受教育者(童蒙)两方面的活动组成。“志应”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学双方的注意、思想

6、、目的是相应、相助、相合的,舍其一方,则无以成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体现了“尊师敬教”的思想,与礼记曲礼上:“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的意义相同,阐明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校教育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教师体现着一定的社会要求,他的作用就在于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教师的地位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所起的主导作用。在蒙卦中我们可以看到,六爻中有四爻为阴爻,二爻是阳艾。易程传解释说:“二阳,为治蒙者,四阴,皆处蒙者也。”也就是说,阳爻代表教育者,阴爻代表受教育者。周易折中引粱寅:“阳刚明,阴柔暗,故阴为蒙者,而阳为发蒙者。卦唯二阳,而九二以刚居中,为内卦之主,

7、与五相应。当发蒙之任,尽发蒙之道,非九二其谁哉?”“九二”代表教师,由于“其道广,其施博”,他们可以发蒙、击蒙,引导童蒙天赋的流向。蒙卦卦辞象传上说:“山下出泉,蒙”。山下有一股泉水刚从地下冒出,不清楚外界的情况,决之东则东流,决之西则西流,不知道流向何方为益,象征蒙昧。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挖沟、开渠,使之畅通无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起决定作用,诱发学生求知求道,培养他们的道德思想和完善的人格,使他们增长知识和技能,这就是教师主导性的体现。但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学生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外因与内因是一对辨证统一的矛盾,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内因是变化

8、的依据和基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的过程。“匪我求蒙,童蒙求我。”意思是,并非我有求于幼童来启发蒙昧,而是幼童需要启蒙有求于我。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他始终是教育过程中的参与者,在任何时候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都是主动的。所以周易所说的“童蒙求我”实际上就是说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动积极的地位。学生必须积极主动的请求老师施教于己,而不应该是老师主动请求向学生施教。作为学生在思想上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行动上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周易折中引林希

9、元:“童蒙不求我,则无好问愿学之心,安能得其来而使之信?我求而诚或未至,则无专心致志之勤,安能警其惰而使之听?待其我求而发之,则相信之深,一投而即入矣,待其诚至而发之,则求道之切,一启而即通矣。”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和观点移植给学生,教师无论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化为学生的知识、智力,或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意志,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活动,也都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施教之功,贵在引导,立足转化,妙在开窍”,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施教者和受教者心志相应。心志相应的关键在于上下顺应。任何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双方的彼此顺应,就开展不起来,继续不下去,就不会有好的成效。能否彼此顺应

10、,以及顺应的程度如何,是决定衡量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志。蒙六五:“童蒙,吉。”象传:“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六五虽然是阴爻,但是得中,高居“五”的尊位,上方有阳刚的“上九”相比,下方又与阳刚的“九二”相应,是上下都有应援的形象。“九二”作为师长能行“中正”之教,应蒙昧幼稚儿童的本性施加教化,并非由外力强加,也就是“蒙以养正”,因而称之为“顺”。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解释说:“五虽居尊位,而专委任于二,不在二先而首唱,是顺于二也。”“六五”这个蒙童对师长的态度虚心谦卑,并且顺从其教诲,所以吉祥。在教育活动中,教与学两方面要主动顺应。“六五”吉祥的原因在于,“九二”能行“时中”之教,按照教学规律对其进行教

11、育。周易折中引项安世的话:“待其求而后教之,由其心相应而不违,致一以导之,则其受命也如响”。等待启发的最佳时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很快的接受知识,并且使他们也能顺从学习的规律,虚心求教。这样教与学双方彼此顺应,因而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自然获得吉祥了。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更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能积极长进,不苟于安,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如此才能在一扣一鸣中,将原来的蒙昧加以启发。受教者和施教者必须彼此心志相应,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1.要有渊博的知识。“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童蒙求我”的先决条件

12、是“我”即教师必须有丰富、坚实的学识,然后才能给学生施加教育。孔颖达注疏:“明者不求于暗,即匪我师德之高明往求童蒙之暗,但暗者求明,明者不谘于暗。”“以童蒙暗昧之志,而求应会明者,故云志应也。”其中都提到作为老师必须先能自明,然后才能启发蒙昧者的“暗昧”。韩诗外传也说,教师必须“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如果教师的素质比较低下,缺乏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修养,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健全的人格等,这样的教师是不能够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文化功底;教师应该是小溪,应该是河水,要长流长新,永不间断;教师不能闭目塞听,关门教书,应当“学习、学习、再学习”,广

13、开获取知识的渠道,或者向生活学习,或者向行家里手学习,或者向学生学习,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知识的储备上成为渊博的学者。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彖传说:“蒙以养正”,孔颖达疏说:“人虽怀圣德,若隐默不言,人则莫测其浅深,不知其大小,所以圣德弥远而难测矣。若彰显其德,苟自发明,即人知其所为,识其浅深。”也就是说,教师只有以其掌握的知识,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去,才能转化为学生所拥有的精神财富,赋予他们以新的品质。如果教师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或者不把知识讲授给学生,教育过程就无法进行。2.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蒙卦卦辞象传上说:“山下出泉,蒙,君于以果行育德。”张善文在周易译

14、注中解释,“果行犹言果决其行,含有百折不挠之意。”周易会通引贞德秀说:“泉之始出也,涓涓之微,壅于沙石,岂能遽达哉?惟其果决必行,虽险不避,终能流而成川。”又曰:“君子观蒙之象,果其行如水必行,育其德如水之有本。”山下流出的泉水,犹如启发蒙童,开始是潺潺细流,最后成为滔滔江河。象传从“山下有泉”引申出“果行育德”的意义,正说明启发蒙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坚毅的心志、艰苦的努力和长期的过程。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能力是在千锤百炼中获得的,思想品德是在长期熏陶中培养的,对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克服,更需要经过一系列长期艰苦的工作,决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师必须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不怕艰

15、难困苦,任劳任怨,要正确地对待教师工作繁重、琐碎的“苦”,不能因为教育过程中的困难而放弃施教,而要以果敢的行动,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3.要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启发式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和维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蒙卦的卦辞:“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意思是,初来求问,就告诉他,然而不动脑筋,反复求问,就是在亵渎教导者了,便不再教告。在此蒙卦阐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的主张: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知识和心理准备状态,启发学习者学习的自觉。学生如果是专心请教,作为教师必须耐心施教,但是如果学生一味的依赖教师,自己不开动脑筋,对同样的问题,反复询问,教师就不能告诉,否则学生容易养成懒惰的性情。正如周易学说引李士的话:“然非吝也,蓄极求通,一言顿解,故不告以俟之。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教之道也。”也就是说,教师并非吝啬不施教,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然后稍加点拨,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蒙卦的作者把求学比喻成求筮,就是强调求学要有至诚之心。所以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