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思维练习:第2部分 第8单元 单元综合训练(8)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48652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思维练习:第2部分 第8单元 单元综合训练(8)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思维练习:第2部分 第8单元 单元综合训练(8)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思维练习:第2部分 第8单元 单元综合训练(8)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思维练习:第2部分 第8单元 单元综合训练(8)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思维练习:第2部分 第8单元 单元综合训练(8)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思维练习:第2部分 第8单元 单元综合训练(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思维练习:第2部分 第8单元 单元综合训练(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训练(八)一、选择题1某条约签订后,“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这表明()A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C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解析:根据材料中“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可知强调的是甲午战后列强侵华的情况,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发生在甲午战后,故B项正确;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是中国近代列强侵华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B2近代中国社

2、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的民族抵抗意识还没有全部丧失,故A项错误;中法战争时清政府的民族抵抗意识还没有全部丧失,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时清政府的民族抵抗意识还没有全部丧失,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抵抗意识全部丧失,故D项正确。答案:D3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初期提出“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

3、的总体策略。由此判断其()A在战略准备上重视主动进攻B受到传统国防思想的影响C在战略方向上海防塞防并重D对西方社会认识十分深入解析:从材料“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可知,林则徐在战略上没有重视主动进攻,故A项错误;从“弃大洋,守内河诱敌登岸”可知反映的是中国传统国防中重视边境陆战的塞防思想,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可知,其战略方向是重塞防轻海防,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不出林则徐对西方社会的认识程度,故D项错误。答案:B4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

4、,亦用“照会”字样。这一规定()A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B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解析:材料反映外交礼节的变化,未涉及领事裁判权,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是不平等条约,这一规定并不代表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故B项错误;这一规定是美国为了取得外交礼节上的平等,与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无关,故C项错误;这一规定是美国强加给中国的,反映出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故D项正确。答案:D5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这说明()A义和团运动

5、取得了一定成效B列强“以华制华”方针失效C列强最大化维护在华利益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趋于缓和解析: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计划,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B项错误;据材料“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可知,列强在华利益并没有实现最大化,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重,故D项错误。 答案:A6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燎原烈火向天明”指代的历史现象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C红军长征的胜利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

6、析:“暗夜南湖亮斗星”是说中共一大召开,“燎原烈火向天明”是指土地革命,开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根据地,“征程二万经风雨”是指红军长征的胜利,“宝塔擎旗进北京”是指共产党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政治中心从延安转到北京,指代的历史现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故B项正确。答案:B71938年1月8日,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军训部长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同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当时流行的速胜论和亡国论,通过分析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反映出二人()A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B所主张的抗战路线

7、不同C对抗战的方针进行理性思考D对抗战持有感性认识解析:全民族抗战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毛泽东的抗战路线,所以反映不出二人的抗战路线异同,故B项错误;白崇禧和毛泽东得出长期抗战或持久战的论断是经过理性分析的,故C项正确;二人对抗战是理性思考,而非感性认识,故D项错误。答案:C8有记载“1934年春,红军把一直埋藏在洞穴里的财富搬下来。1934年春天和夏天大量征兵,同时还开展行动收集粮食,准备冬衣,给战士打草鞋”材料表明红军()A彻底摆脱“左”倾错误B积极进行根据地建设C为实施战略转移作准备D为全面抗战扩充实力解析:1934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中共纠正“左”倾错误且并不彻底

8、,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进行根据地建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描述的时间应是第五次反围剿时期,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是为进行长征,实施战略转移做准备,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的时间,当时并未进行全面抗战,故D项错误。答案:C9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解析:结合时间可知是在1

9、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解读题意可知顾维钧的目的是要求其他各国对中国的援助,故A项正确;从题干的“否则”可知,顾维钧提到的“另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各国不援助中国的情况下出现的,不能体现“警示”的目的,故B项错误;绥靖政策侧重于对法西斯国家的纵容和默许,题干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维护原有世界格局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0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 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总结

10、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A BC D解析:从材料“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和材料反映的时间,可知全面抗战爆发不久,材料内容反映不出中共对全面抗战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故错误;从材料“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可知中共在东北进行长达七年的抗战,故正确;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结合相持阶段的史实和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出当时中共已经具有了抗战胜利的准备,故错误;从材料“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 可知中共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促进抗战的胜利

11、,对其非常重视,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11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列举了“抗战史事事件”,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宝岛回归”“家园沦陷”“血战台儿庄”“全民族抵抗的枪声”“中共七大召开”A BC D解析:“宝岛回归”指的是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收回台湾;“家园沦陷”指的是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应是在1932年:“血战台儿庄”指的是1938年的徐州会战中的战役;“全民族抵抗的枪声”指的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中共七大召开”是1945年春天召开;按时间顺序是,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121946年11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为国民党政府公之于众

12、。作为战后重建中美关系的开端,但却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这主要在于该条约()A出卖了国家大量主权B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C确立了扶蒋政策D使中国市场为美国控制解析:1946年,蒋介石为赢得美国对其支持,接受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实际是美国获取了中国的大量主权,故A项正确;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影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但不是遭到中国人民强烈反对的最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美国扶蒋的政策早在抗日战争后就已确立,故C项错误;美国并未通过这一条约控制中国市场,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3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

13、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节选)材料一中国梦之“天国梦”醒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抵广州。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办工役、封锁商馆等正义措施。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

14、习此时他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留粤备查问。二中国梦之强国梦碎李鸿章:“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1901年李鸿章躺在病榻之上,指挥着下级官员把损失降到最低点白银4亿5000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4亿5000万两,

15、是针对4亿5000万中国人所定的数字,“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李鸿章接受了这个侮辱。三中国梦之建国梦成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在整个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国梦”牺牲了数百万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牺牲了上千万英雄儿女,英烈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对于这段历史、对于为这段历史而献身的先烈,我们要永远铭记。(1)根据材料指出林则徐“梦醒”的表现。(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为救国进行了哪些努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建国梦成”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表现:注意了解西方的情况,积极备战;坚信民心可用;提醒清政府注意海防。(2)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创办近代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