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筷子春秋阅读训练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50586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筷子春秋阅读训练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筷子春秋阅读训练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筷子春秋阅读训练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筷子春秋阅读训练 苏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筷子春秋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

2、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

3、竹木棍棒的特征。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作者 李阳波 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 略有删改)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4分) 2第段划线部分采用了哪种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3第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2分) 4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2分) 【答案】1(4分)“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对“筷子”这一食器涎生的推测。使用筷子有利于身体饨康。使用筷子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每点1分)2(3分)作比较。(1分)通过“箸”和“匕”(或“匙”)作比较,来说明“箸”的使用更方便夹菜。(2分)3(2分)不能删去(分),因为文中对“箸”诞生的说明仅是合理推测,并非实证(2分)。4(2分)使用方便灵活。可以使就餐方式更文明。(每点1分)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