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49846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思路在科学第一册中学生已经学过了物质的溶解性,对溶解和扩散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知识层次的局限学生对它们的了解往往只停留在直观表象,很少进一步做比较和判别,溶解在学生的印象中较深的也只是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而对于气体和液体(尤其是液体)的溶解以及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等都了解不深,印象模糊,缺乏系统的整理。但溶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较熟悉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实际,从学生对溶解的初步认识出

2、发,安排合适的实验,对熟悉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溶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分析,得出混合物的三种类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以及它们各自的主要特征。然后,结合具体生活实例,使学生把自己的所学与平时不曾留心的,而与自己的生活又是比较贴近的问题联系起来,象有些药水服用前要求要“摇匀”;衣服的洗涤方法包括一些油污的去除等等,让他们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知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主要特征,能区别三种混合物。(二)技能目标通过

3、实验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一些器材(如试管、药匙、玻璃棒、滴管等)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结合实际的能力。(三)情感目标以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探究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表达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从中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让学生了解科学即生活、生活即科学的本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认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溶质和溶剂的判断。2.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难点:1.认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3.各类浊液的举例识别教具准备: 试管、试管架、滴管、蒸馏

4、水、高锰酸钾晶体、碘、粉笔灰、食盐、汽油、植物油教学过程(一)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 【引入】生活中,将蔗糖放入水中,发现蔗糖 ,水变成了 ,说明,蔗糖 在 中了。通过实验还会发现许多物质能溶解在其它物质了。(二)利用实验等手段讨论、分析生活中不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学习新知识【实验】(2)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如水中,有什么现象?高锰酸钾固体不见了,得到深紫红色的液体2.将固体碘(黑紫色)加入酒精中,搅拌一下,又有什么现象?碘消失,得到暗黄的液体结论:高锰酸钾固体能溶解在水中,碘能溶解在酒精中。【归纳并板书】一、溶液 1.溶质:象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2.

5、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在其中)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碘酒、高锰酸钾溶液、糖水、盐水)【做一做】将溶质和溶剂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溶液碘酒蔗糖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溶质 溶剂 【思考】溶质可否是气体或液体呢? 学生讨论回答: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白酒中溶有酒精;泉水中溶有矿物质外,还溶有氧气、二氧化碳等。【思考】以上溶质是固体或液体,那么溶质可否是气体呢? 可以。举例: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思考】: 1.鱼可以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它是溶质吗? 水中溶有氧气,它是溶质。进一步提问:冷开水不能养鱼,浇花花不开,又是为什么?

6、冷开水中的氧气、矿物质很少,不能提供鱼生活所必需得物质。2.果汁能溶于水中,果汁是溶质吗?不是,果汁中已经溶有许多物质,本身就是溶液【过渡】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混合物,是否都象上述物质混合一样,形成均匀的、放置一段时间也不会分层的溶液呢?【探究实验】几种物质在溶剂中的分散状况 按表中内容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粉笔灰+水植物油+水食盐+水植物油+汽油振荡 静置 分类 师问:那么不同物质混合后产生的现象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根据他们的现象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命名吗?提示可阅读课本学生交流回答【展示】粉笔灰加入水中的试管,观察现象,引导得出悬浊液(10)【讲述

7、并板书】二、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有些药水如“钡餐”服用时需要摇匀,液体会变得混浊不透明,就是悬浊液。再如血液、泥水等。【展示】植物油加入水中的试管,观察现象,引导得出乳浊液(11)【讲述并板书】三、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牛奶,乳白色,不透明,放的时间长一些,会出现一层白色油脂。这就是乳浊液。再如肥皂水等。【讲述】引导学生回忆混合物的涵义,联系本节课加深认识。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生活中很多象糖水一样的物质,它们有很多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设问】将上述四支试管中的情况进行比较,能不能说出溶液、悬浊

8、液、乳浊液的区别与联系?(14)引导学生分析后填表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物质原来状态分散后的特征共同点实例通过表格填写,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分散状况的不同。【总结】:(1)溶液有均一、稳定(放置一段时间也不会分层)的特点并说明溶液的读法。“均一”是指溶液的各部分性质相同,“稳定”是指条件不变时,长久放置不析出溶质,也不分层。(2)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本质区别是在水里颗粒的大小不同。(3)植物油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展示】图片(15)【讲述】常用的溶剂 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较好的溶剂。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丙酮等。实例:碘酒溶液,酒精是

9、溶剂;汽油是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思考】1、衣服上沾上了油渍、油污、圆珠笔油怎么办?能不能用水洗?(17)用汽油洗。因为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2、服装干洗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干洗的衣物不能即日领回?(18,点击幻灯片,观看“衣服的干洗”视频)联系生活,介绍干洗原理。我们穿的有些衣服的衣料是由天然纤维,如羊毛、真丝等制造的,湿水后会缩水、变形甚至退色。遇到这类衣服或衣物沾上墨汁、指甲油等用水难洗的污渍,就需要干洗。干洗时,干洗店使用一些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八油性污渍洗掉。由于干洗溶剂都是一些致癌物质或具有中度毒性,对人体有害。所以,拿去干洗的衣物要相隔数天才可领回,时残留的干洗溶剂先挥发掉。【课

10、堂小结】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由学生归纳后整理出知识框架(19)【课堂练习】(20、21、22)1.溶液是一种_ 、_的混合物。2.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1)“茅台”白酒:溶质是_,溶剂是_。 (2)生理盐水:溶质是_,溶剂是_。 (3)碘酒:溶质是_,溶剂是_。 (4)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_,溶剂是_。3.溶液是由_和_组成的。所以溶液的质量等于_之和。4.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 ) A.都是浑浊的 B.都是均一的 C.都是稳定的 D.都是混合物5.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之处是( ) A.溶液无色透明 B.溶液均一、稳定 C.溶液可能有颜色

11、 D.溶液没有气味6.将少量的(1)菜油(2)醋(3)味精(4)胡椒粉(5)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_形成悬浊液,_形成乳浊液,_形成溶液。(填编号)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一种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是指澄清、透明的液体 D、如果条件不改变,溶液始终不会发生变化。【补充】阅读材料洗涤剂洗涤剂的分子,一端易溶于食物油和煤油,另一端易溶于水。亲油的一端钻进油滴,无数洗涤剂分子包围在油珠周围,使油状的小液滴破碎,变得更细小;而亲水的一端向外,这样使油与水形成一个较稳定的分散体系,洗涤剂能使进入水中的油污颗粒分散成

12、更细小的物质,从而除去油污,肥皂在水中可以形成和洗涤剂具有相似结构的微粒,使衣服上原来不易溶于水的污迹在肥皂的作用下,脱离衣服,进入水中,将衣服洗净。教学反思 探究是本节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可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内化的最有效途径。溶解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后逐步完善和建立起来的。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知识和技能。1.学生对生活中的分散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注意让学生多次进行回顾、分析和表达,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组织教学。2.在教材的处理中,是使学生对分散状况的认识从显性

13、到隐性、从宏观到微观,本人认为这样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另外,在学生实验的设置中增补了对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实验观察,把几种不同的状况放在一起同时进行,利于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利于学生对三种分散状况进行特征性区别。实验药品的选择上突出生活化,基本选材于学生日常生活。3.教学过程中注重概念的动态生成过程,旨在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化要求。为加深学生对三种分散状况的理解和区别,在活动设置了分类法的运用,以提高学生对科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意识,4.目标知识基本由学生通过合作生成,体现主体性,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集体归属感。并且在合作交流中达成知识经验的生态流通和补充,使各成员意见在冲突中逐步达成平衡。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