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49843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上册 1_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新版)浙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一、前期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教材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让学生主要介绍了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再从物质的状态、种类介绍溶质溶剂,再介绍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的概念,溶液的特征,以及基本实验操作。溶液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是在学习浮力之后,对物体浮沉状况的巩固和深入,也为后一节物质的溶解性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二)学习

2、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乐成一中八(3)班学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也已体会到物质在水中分散状况的相关知识,但学生对它们的了解还停留在直观表象,很少进一步作比较和判别。对于溶解,学生印象较深的是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而对气体和液体的溶解还缺乏系统整理和深入的思考。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能够从实验现象出发,归纳出结论来,这为本节课溶液概念的得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对于实验具有良好的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准确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准确区分溶液、悬浊液、乳

3、浊液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学会判断溶质、溶剂的方法2.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对照观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分散状况进行简单分类,学会辨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3.经历自主学习“药品的取用”过程,提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二)科学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的概念及特征 2.了解溶液的组成、混合物的概念 3.知道水是重要溶剂及其他常见的溶剂(三)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学习“药品的取用”,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2.学习衣服污渍用水难以除去而用其他溶剂可除去,感受科学的奥秘和神奇(四)STSE通过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在生活中的应用,认可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源于生活并

4、服务于生活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活引入询问学生喝豆浆味道太淡如何解决?预设:往其中加砂糖、食盐、酱油等。教师讲解我们把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的现象叫作分散。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情境,并提问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思考,以此导入新课。【过渡】上述的例子分散不够明显,我们课堂现场上来看几个明显的分散现象。(二)溶液的学习【实验】试剂:高锰酸钾晶体、碘、蒸馏水、酒精(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中,请学生观察并说出现象。(2)将固体碘加入酒精中,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实验现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块状固体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放入(平)放的容器口

5、,再将容器慢慢(竖立),使块状物缓缓滑落至试管底部.)一横二放三慢立。实验高锰酸钾加入水中碘加入酒精中实验现象高锰酸钾逐渐消失,液体变为紫红色加入的碘很快消失,液体变为橙色(或棕色)【ppt实验小结】高锰酸钾溶解在水里;碘溶解在酒精里;葡萄糖溶解在水里;食盐溶解在水里。【教师引导】我们把像高锰酸钾、碘、葡萄糖、食盐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把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称为溶剂。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即溶解后得到的物质)。【溶液的读法】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碘溶解在酒精中,即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溶液。如果溶剂是水,可以读成:某(溶质)溶液,如葡萄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读作葡萄糖溶液

6、。【混合物的概念】溶液都含有多种物质,这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提问:蒸馏水是混合物吗?【认一认】ppt列出几种常见的溶液,请学生指出其中的溶质和溶剂(食盐水、汽水、啤酒、医用酒精等)溶液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三)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原则: 原则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叫作溶剂,量少的叫作溶质举例:酒精溶液。酒精溶质是酒,溶剂是水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 【问题】请学生思考除了固体外,液体和气体能否作为溶质?【学生思考】如二氧化碳气体作溶质的碳酸饮料;以酒精作溶质的白酒;蔗糖作溶质的蔗糖溶液。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

7、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举例:如硫酸溶液,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常见的溶剂有水以及酒精、汽油等,通常不指明溶剂时,即溶剂为水。举例:把咖啡加到水里,咖啡是一种溶质,太苦,往里继续加糖,糖也是溶质,这样就有两种溶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而溶剂只有一种。【思考】1. 有没有同学养鱼?开水能否养鱼?(开水里没有溶解鱼生存所需的氧气)【过渡】PPT呈现有关于油漆、水彩颜料、圆珠笔墨等留在衣服上污渍的图片2. 有些同学衣服上会留有圆珠笔或者水笔留下的污渍,却无法用水洗掉,这是什么原因呢?预设:圆珠笔的笔墨不能溶解在水中提问:那这些污渍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去除呢?预设

8、:这里学生可能不知道。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汽油、酒精等溶剂可以溶解这些污渍,告诉学生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溶剂,但是除了水还有酒精、汽油、丙酮、香蕉水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溶剂。比如有些衣服质地不适合水洗,可以采用除水以外的溶剂(高氯酸盐)去除衣服上的污渍。由于溶剂中几乎不含水分,所以称这种洗涤方式为干洗。【课外拓展,视频播放】衣服干洗的原理(四)溶液的特征【实验回顾】拿出之前的高锰酸钾溶液和碘酒溶液,请学生观察溶液状况是否发生变化。【交流归纳】比较得出溶液没有发生分层,不同部位没有颜色改变。引出溶液的特性,即溶液均一、稳定。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密度、浓度等)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均一、澄清、

9、透明。如一杯糖水,它的上、中、下各部分的甜度都一样。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分离,即长期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练一练】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过渡】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那么是不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当中都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呢?(五)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问题:大家喝果粒橙这些饮料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喝前摇一摇的字样? 像果粒橙一样果粒悬浮在水中的饮料,果粒固体颗粒,水液体。得到悬浊液的概念。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所

10、形成的物质【教师讲解】像我们早上喝的炼乳、牛奶,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叫作乳浊液。得到乳浊液的定义: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所形成的混合物【过渡】下面通过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悬浊液、乳浊液。实验水中加食盐水加粉笔灰水中色拉油汽油中加色拉油振荡后现象溶解,澄清、透明不溶,浑浊不溶,浑浊溶解,澄清、透明静置后现象稳定、不分层不稳定、分层不稳定、分层稳定、不分层混合物的种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取粉末时,试管应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在底部,或将试管水平放置,把固体粉末放在折叠成槽状的纸条上,送入试管管底,然后将试管竖立起来。【学生活动】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遇

11、到的悬浊液和乳浊液。预设:血液、“服用摇匀”的药液、泥水、“钡餐”、果粒橙等 牛奶、肥皂水等都是乳浊液 (六)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活动】按表中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编号1234实验内容水中加食盐水中加粉笔灰水中加色拉油汽油中加色拉油振荡后的现象均一浑浊、不透明不透明均一静置后的现象稳定不稳定,分层不稳定,分层稳定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液【讨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体、液体、气体溶解在液体中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特征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共同点都

12、是混合物举例碘酒、糖水、汽水泥水、血液、钡餐牛奶、肥皂水 (七)自主学习,提取信息 块状 固体药品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 液体药品四、形成性评价1. 区别溶质溶剂 (1)“茅台”白酒:溶质是_酒精_,溶剂是_水_。 (2)生理盐水:溶质是_氯化钠_,溶剂是_水_。 (3)碘酒:溶质是_碘_,溶剂是_酒精_。 (4)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_高锰酸钾_,溶剂是_水_。 2.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之处是( ) A.溶液无色透明 B.溶液均一、稳定 C.溶液可能有颜色 D.溶液没有气味3.将少量的(1)菜油(2)醋(3)味精(4)胡椒粉(5)面粉, 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 4、5 形成悬浊液, 1 形成乳浊液, 2、3 形成溶液。 (填编号)4.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药匙取用固体粉末 B倾倒液体 C用纸槽取用粉末 取用块状固体五、板书设计副板书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混合物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 浊液 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