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全国卷题目回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926922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全国卷题目回顾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全国卷题目回顾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全国卷题目回顾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全国卷题目回顾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全国卷题目回顾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全国卷题目回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全国卷题目回顾(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古代史 2(经济史)【学生默写】1 中国古代史时间过关检查 2 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发展的重要史实【老师精讲】 解释核心概念;知识线索 1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 有多重含义:( 1 )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来考察,主要通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和构成来表现。( 2 )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考察,则包括 产业结构 (如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农业、 轻工业 、 重工业 的构成等)、分配结构(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 劳动力 结构等。( 3 )从所

2、包含的范围来考察,则可分为国民经济总体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 4 )从不同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的需要来考察,又可分为经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就业结构、 投资结构 、能源结构、材料结构,等等。 百度百科,2.何为自然经济? 1轮资料第92页 又称为 “ 自给自足经济 ” 。它以使用价值为直接目的,没有商品交换,或仅有劳动的直接交换或以获得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商品交换作补充的社会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社会分工不发达的结果。原始社会经济形态、奴隶制社会经济形态到封建社会经济形态,都是自然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是半自然经济。( 引者注:这里的“半”不是

3、50% 的意思,而是部分,半自然经济指的是社会既包含部分自然经济成分,又包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等其他经济成分 ),3 中国古代史知识线索 夏商周; 政治 ; 经济; 文化,明清,;政治,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选官,监察制度等,经济,1农业2手工业3商业,城市4 经济政策,;文化,1思想2科技 3文艺:文学;书法绘画;戏剧4教育等,【学生练】 往年高考题 1(2015全国1卷,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4、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 【解析】铁犁牛耕加之精耕细作使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形成,故A项正确。,A,2(2013全国2卷,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3 (2015全国2卷,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 B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

5、的形成 D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4(2014全国1卷,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D,B,A,5 (2014全国2卷,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6(2013全国2卷,26)明朝有人

6、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7(2015全国1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 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 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解析】东南沿海地区的

7、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 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A,D,C,8 (2015全国1卷,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文化重心南移)【解析】A错,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不能解释河南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故A项错误;B对,江苏代表的南方在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增加,表明随着唐代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促进了文化兴盛C错,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

8、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D错,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9(2015全国2卷,26)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C,10 (2013全国1卷)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

9、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

10、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

11、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答案:(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

12、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11 (2014全国2卷,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摘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

13、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

14、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 11(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 (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形成的都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缩影。,图8唐朝长安平面图 图9北宋东京平面图 比较唐

15、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 示例一: 信息:唐朝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或城市布局整齐划一;讲究垂直对称等),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或不讲究方正规划)。(3分) 说明:北宋都城布局是依据河流流向而规划的(或城市格局根据河流流向而形成)。(3分) 示例二: 信息: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或北宋的坊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分) 说明: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3分) 示例三: 信息:唐朝长安城市布局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或突出政治、军事的功能),商业功能并不突出,而北宋

16、东京的商业、文化功能更突出。(3分) 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流行,出现了娱乐的瓦肆、夜市、商业区。(3分) 示例四: 信息:唐朝长安城市呈现棋盘状封闭式格局,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呈现开放式格局(或呈现“纵街长巷”的格局)。(3分) 说明:北宋城市商业活动的加强。(3分) (学生只要答出四种参考答案中两种即可,按各自的“信息”和“说明”赋分),13(2016年适应性测试)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是中国古代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其萌芽于唐末五代,在宋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当时书院多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立,著名的书院有

17、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等。清代,雍正帝颁布上谕,明令所设书院皆由封疆大臣控制,并由政府拔给经费,书院应重视“读书应举”。清末,书院为近代学堂所取代。南宋以后历代书院共同依据的总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规定,书院学生要接受的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个方面的伦理关系的教育。书院的主要课程有儒家学说、历史、诗词和诸子百家等,其中“四书五经”和理学大师的讲义、语录、注疏等是书院的重要读物。摘编自陈元晖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兴起。它们多由当时已有的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发展而来。如1150年正式成立的被誉为“欧洲母大学”的巴黎大学,便由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演变而来。这一时期的著名大学还有英国的牛津大学(1168年)、剑桥大学(1209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1224年);法国的蒙特利尔大学(1181年)等。当时大学一般开设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大学科,文学最初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后来才独立成科,“七艺”是其主要课程。“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一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以及音乐,后来又增加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