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57926499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2货币银行学论文论文题目:流动性过剩与股市繁荣代笔服务代笔服务-论文写手论文写手,Q,Q Q Q:1 1 6 6 4 4 5 5 1 1 5 5 6 6 9 9 7 7 保证过关!包修改保证过关!包修改2 / 12摘要围绕近期流动性过剩以及中国股市牛气冲天的事实,许多人认为是流动性过剩导致了 股市的繁荣,而我认为股市的红火的确少不了流动性过剩的推波助澜,但是它不是直接的、 主要的原因。造成股市上涨的原因还是经济增长及企业的盈利使投资者恢复了信心。不过 流动性与股市之间还是有相互作用的。关键词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股市繁荣 货币利率 货币数量 银行储蓄3 / 12目录目录摘要2目录3图

2、表索引4 导言5 第一章 流动性过剩.6第二章 流动性过剩助长股市繁荣.6第一节 流动性过剩对股市上涨的确有影响.6第二节 流动性过剩不是 2006 年股市繁荣的主要原因.7一、 股指与货币数量、货币利率没有必然关系.7二、 流动性在收紧而不是放松.9三、中国的银行储蓄是无效约束.10 第三章 股市温和上涨有助于缓和流动性过剩问题.10 第一节 缓解流动性过剩的传统政策工具失灵。.10第二节 股市温和上涨是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有效选择。.11 参考文献 124 / 12图表索引图 1 8 图 2 8 图 3 95 / 12导言如何认识流动性过剩与资产泡沫的关系, 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课题,不仅

3、关系到未来 宏观政策的取向, 也关系到数千万股民和数亿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 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件 事情。流动性过剩是客观存在, 但是否由流动性过剩直接导致了资产泡沫, 则不能在这两者 间直接划“等号”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谈谈流动性过剩与股市繁荣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文主体框架如下: 第一章简要介绍何谓流动性。 第二章以 2006 年股市为例,说明流动性过剩的确对股市上涨有积极的影响,但并不是 主要的、直接的原因。第三章介绍股市温和上涨是目前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有效途径,6 / 12第一章第一章 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流动性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解释。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指在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 放量的

4、多少、现在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 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造成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来 自于中国不断推升的贸易顺差,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 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这就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在股票市场,我们提到流动性就整 个市场而言指参与交易资金相对于股票供给的多少,这里的资金包括场内资金,既己购买 了股票的资金,也就是总流通市值,以及场外资金,就是还在股票帐户里准备随时入场的 资金。如果在股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或交易资金增长速度快于股票供给增长速度的话, 即便公司盈利不变,也会导致股价上涨,反之亦然,

5、这是很简单的需求供给关系,但这种 股价上涨是有限度的,受过多或叫过剩的资金追捧导致股价过度上涨而没有业绩支撑,终 难持久,这种资金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钱。 衡量流动性过剩的重要指标是银行的存贷差, 从 2006 年末的数字看, 中国银行体系 的人民币存贷差已经超过了 11 万亿元, 存贷比为 67% , 即有约 1/3 的资金闲置。由于大 量资金闲置, 银行与企业缺乏好的投资项目和贷款对象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第二章第二章 流动性过剩助长股市繁荣流动性过剩助长股市繁荣2006 年,上证指数从 1163 点涨到了 2675 点,深圳成分指数从 2873 点上涨到 6647 点, 两市指数翻了一番还多

6、。过去一年股市上涨的原因有许多,比如股改的成功、公司治理的 改善、市场信心的恢复,甚至包括年底的投机气氛,而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盈利超出先前 的预期,不是所谓的流动性过剩。第一节第一节 流动性过剩对股市上涨的确有影响流动性过剩对股市上涨的确有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 年末居民户存款余额为 16.42 万亿元,全年 增加 2.09 万亿元,同比少增 1125 亿元。种种迹象表明,在“牛市”财富效应的“感召” 下,居民储蓄存款正源源不断地流向股票、基金等理财渠道。 另外,人民币升值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剩助推股市上涨。首先,人民币升值必然导致人 民币资产股票、股权及房地产不动产升值潜力

7、增大,当然成为人们争先恐后购买的对 象。其次,按实际购买力来说,人民币是含金量极高的货币。人民币缓步升值大趋势已经 为公众所知。而人民币缓慢升值又导致大量外资热钱在赶末班车心理驱使下顽强进入中国。 中国外汇储备从原来的每年增长 200 亿美元猛增到每年增加 2000 多亿美元;2006 年底已 经达到 10663 亿美元。外汇占款急剧上升,是流动性过剩形成的主要原因。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教授在出席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研讨会上称,内地股市出现的7 / 12大涨狂潮,是 30 万亿元热钱在市场兴风作浪的结果。分析师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确实出现 了过热和泡沫的迹象,但是流动性过剩并不是

8、股市繁荣的直接原因。根据吴敬琏教授的估 计,央行增发货币为 8 万亿元人民币,而通过央行票据方式回收的资金只有 2 万亿元,尚 余 6 万亿元没有回收。根据货币乘数效应,大约相当于 30 万亿元资金。而这些资金相当一 部分进入股市。由于股市一路上涨,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收益,导致进入股市的外资获利 丰厚,回报相当高。人民币升值引起的流动性过剩难以避免,这确实是股市长期上涨的重 要原因之一。第二节第二节 流动性过剩不是流动性过剩不是 20062006 年股市繁荣的主要原因年股市繁荣的主要原因首先, 流动性过剩不是去年才出现的事情, 1992 年, 中国银行体系第一次出现了存差, 当年只有几十亿元;

9、1999 年累计达到 1.5 万亿元, 这一期间的年均新增额为 2100 亿元。 2000 年以后存差额出现了加快增长趋势,2004 年存差当年新增额为 1.4 万亿元, 2005 年 为 2.92 亿元, 2006 年为 1.75 万亿元。但是自 2000 年至 2006 年初, 中国股市并未随存 差额的急剧扩大而飚升, 而是始终沉寂, 直到去年 5 月后才出现了新一轮繁荣, 且存差新 增额还不到 2005 年的 60% 。因此,认为流动性过剩是造成股市泡沫的直接原因, 显然缺乏 根据。其次, 货币是“中间需求”, 如果没有最终需求拉动, 货币只能仍然停留在存款形 态, 而不会向资产形态转变

10、。所以, 流动性过剩只是形成资产泡沫的条件之一, 却不一定 必然导致资产泡沫。 长江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刘俊表示,由巨额外汇储备引起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存在 有十年之久了,但自 2001 年以来,中国股市却经历了 5 年的漫长熊市,因此,2006 年股 市的繁荣跟流动性过剩没有直接的关系。任何市场都有自己的运行周期,没有只跌不涨的 市场,股票市场也不例外。刘俊进一步指出,由外贸顺差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存在已 经有很长时间了。因此,2001 至 2005 年的熊市并非市场资金不足,而是投资者信心不强, 资金不愿进场。反过来讲,2006 年股市的大繁荣也并不是由流动性过剩引发的,而是投资 者对整个

11、市场的看好,引发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成就了 06 年的牛市。 世华财讯分析师认为,流动性过剩只是股市繁荣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流动性过剩 不一定能够刺激股市繁荣,但股市繁荣需要市场有充足的资金做保证。真正催生 2006 年股 市繁荣的原由有三:一、制度变革推动资本市场持续良好发展,其中包括股权结构、公司 治理、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的改革,这些改革无疑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和对公司赢利能力的 预期,促使储蓄存款流向股市。二、充裕的市场资金,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外来资金; 储蓄利率太低,大量的银行存款;房地产受国家政策调控风险加大,巨额的房地产投资资 金;市场进一步放开,各种社保基金等资金,这些资金成为了催

12、生牛市的主力军。三、 2006 年经济处于经济周期上升阶段,而且是低通胀伴随的高增长,在这种大好的发展势头 下,股市运行真正得到了经济周期上升的支撑。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 年末居民户存款余额为 16.42 万亿元, 全年增加 2.09 万亿元,同比少增 1125 亿元。种种迹象表明,在“牛市”财富效应的“感 召”下,居民储蓄存款正源源不断地流向股票、基金等理财渠道。一、一、 股指与货币数量、货币利率没有必然关系股指与货币数量、货币利率没有必然关系日前周小川行长曾表示“流动性与股价水准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实证关系” ,事实正是如 此。首先,从过去六年货币供给和上证指数的走

13、势可以看出(图 1) ,从 2002 年到 2004 年, 股指与 M2 背道而驰,M2 加速的时候股市下跌,而 M2 减速的时候股市上涨。因此从 M2 来8 / 12看,得不出货币泛滥推动股市上涨这个结论。在 2006 年的牛市中,M2 恰恰是在不断地减 速。M1 的确是在 2006 年提速,但是 M1 提速应该是牛市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这是因为在牛 市中,投资者纷纷把定期的存款转为了活期,推高了 M1 的增长。 其次,在过去的若干年中,A 股的走势与短期利率之间也不存在所预期的负相关。按 理说利率的下降拉低了资金成本和折现率,因此拉高了股票价格;反之利率的上升会打压 股价。可是事实再一次说明

14、了中国股市的怪异。从 2004 年初到 2005 年年中,当短期利率 下降的时候,股市却是在下跌。从 2005 年年中到 2006 年秋天,当利率上升的时候,股市 反而在不断攀升(图 2) 。在过去三年中,中国股市与利率的关系完全不是理论所预期的那 样。因此不论是从货币数量还是从利率水平看,都不能得出流动性推动股市的结论。 9 / 12二、二、 流动性在收紧而不是放松流动性在收紧而不是放松很多人还有一个错误的印象,觉得流动性越来越泛滥,在 2006 年的牛市里尤为严重。 事实恰恰相反。在 2006 年,流动性其实要比之前的两年更紧而不是更松。比如在 2006 年, M2 增速是不断下降的,从年

15、初的 19.2%下降到了年底的 17%。除了 2006 年年底的两个月外, 利率是在不断上升的。比如 7 天回购利率从 2006 年年初的 1.2%上升到了秋天的 3.2%。在 年底下跌之后,该利率现在又回到了 2.7%。许多其他指标也显示了在牛气冲天的 2006 年,流动性是被收紧而不是被放松的。比如 许多人觉得外资大量涌入在国内股市上兴风作浪。其实热钱流入最多的年份应该是 2004 年, 而不是 2006 年。事实上,在 2006 年秋天曾出现了热钱的净流出。我们可以从外汇储备的 增加中减去顺差和直接投资来大致估算流动资金和热钱的规模(图 3) 。虽然这个口径不是 最精确的,但是它的趋势足

16、以说明问题。这样估算出来的热钱在 2004 年高达 1150 亿美元, 在 2005 年是 430 美元,在 2006 年是 130 亿美元。虽然在 2006 年外汇储备增加 2200 亿美 元,创历史记录,但是如果用更有意义的增长率计算的话,2006 年 30%的外储增长率要小 于 2003 年至 2005 年的 41%、51%、和 34%。 10 / 12另外从国内的各类货币环境的指标来看,也得不出流动性在 2006 年尤其泛滥的结论。 比如超额准备金率在 2004 年的 12 个月平均为 6%,在 2005 年平均为 5.5%,而在 2006 年平 均只有 3.9%。如果除去 12 月份,2006 年全年的超储率一直在下降,从年初的 4.5%下降到 了 11 月的 2.8%。 最后,顺差和资本流入是否会最终转化为国内的流动性还取决于央行的对冲力度。央 行在 2006 年发行央票 3.7 万亿元,三次提高准备金率,一共冻结资金 4890 亿元,其对冲 强度远远超过以往几年。央行在 2004 年仅仅对冲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