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7915113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9世纪下半页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 三次早期探索,1.19世纪下半页,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出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2. 19世纪70年代后,世界历史上,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 到了1895年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三次探索总的时代背景,二、寻找和探索中国的出路:怎么办?,两个任务,一方面: 如何抵御外来侵略?如何救亡图存?,另外一方面: 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2、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变法维新、救亡图存。,进行洋务运动,企图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农民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的方案改造社会。,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早期探索之一:,事件:金田起义 时间:1851年 地点:广西省桂平县的金田村 领导人:洪秀全,广东花县人,1814年11月1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入学,至16岁因家贫辍学。辍学后,在家助父母务农。,洪秀全,广东一带在鸦片战争前后接触外国资本主义最早,人民反侵略、反压迫也最激烈,使洪秀全能强烈地感受人

3、民群众的斗争情绪。1836年,洪秀全在广州参加考试时得到的一本名为劝世良言的基督教的布道书。他当时正忙于应试,只略作翻阅,便漫不经心地装进书箱,带回家乡。1837年,洪秀全又赴广州应试,再次落第。在愤恨和苦闷中,他回家后大病一场,历时40天。,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二)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的原因,1.资本主义的侵略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拼命搜刮百姓,各级官吏横征暴敛,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不平等条约、军费、勒索,旧的赋税又加上了新的赋税,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不聊生。 2.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更加严重,银贵钱贱,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迫使农

4、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拿起武器,探索国家出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时长达14年(1851年1864年)波及到18省。 3.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迫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的。,1852年 永安建制 分封诸王:,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西王萧朝贵,翼王石达开,天王洪秀全,(三)太平天国起义过程(略讲),1853年,攻占武昌;经过广西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一路上势如破竹。 1853年,建都天京(南京;)(1853-1856年)派兵进行北伐和西征;一直向北,打到了天津,逼近北京。 1856年,军事上的全盛时期,但是,发生了天京事变;属于太平

5、天国后期,建立江浙根据地,是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1859年7月,太平天国失败。余部又坚持斗争了四年。 1864年,展开了壮烈的天京保卫战。在天京保卫战中,曾国藩坐镇安庆兵分三路。李秀成回师不利,天京城孤掌难鸣。后来洪秀全食野草充饥,忧郁而亡。天京失陷后,太平天国起义基本失败了。,(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五)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失败,失败原因:,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表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是,由于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使他们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重任,这种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结论和启示:,地主阶

6、级洋务派官僚的洋务运动,早期探索之二:,(一)洋务运动的性质和背景,“洋务” 的含义:中国人最早称外国人为夷人,与外国人打交道称为夷务,筹办夷务始末但是,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日后各式公文,提及大英官民,不得用带有贬义的“夷”字,从此,“夷务”改称“洋务”,所以,在以后的公文以及正式场合,就开始称外国人为洋人,而把与洋人有交涉的一切事务,都可以包括在“洋务”之内。后来,把19世纪60-90年代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等的一系列活动,称之为洋务运动。,性质: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 清王朝的自救活动(1861-1895),清朝统治 阶级内部,1.中央权贵派:,1.代表人物:以奕訢等人为代表

7、的满族中央权贵派。,(二)洋务派代表人物,之,洋务派代表,主张向资本主义国家屈服,向西方列强学习,依靠学习资本主义先进技术来稳定封建统治。,以湘军首领曾国藩,淮军首领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2.地方实力派:,之,曾国藩,洋务派,地方实力派:,之,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运动的时间始末:,1861年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始的标志,洋务运动最终没有使中国富起来,也没有使中国强起来。,以失败和破产而告终,这也是整个洋务运动的思想纲领。其本意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改造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企图借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甲胄以保护清朝封建主义的躯体。目的

8、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指导思想: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所谓中学,即不是指狭义的中国学术,也不是泛指中国一切事物,而主要是特指所谓的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不是指狭义的西方学术,也不是泛指西方一切事物,而主要是特指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是所谓长技。 所谓体就是根本,所谓用,就是利用。“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用时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四)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五)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和评价,戊戌维新运动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改革运动,早期探索之三:,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

9、在1898年发生的,这一年旧历是戊戌年,所以历史上叫做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惨败,1895 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举国上下一片愤慨,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组织了1300名举人在5月2日联名上书朝廷,史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请求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和爱国救亡运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拉开了维新的序幕。,背景,在内忧外患和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过程中,有识之士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外国。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不但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学习西方资本

10、主义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日本向西方学习卓有成效,中国人也向向日本学习,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变法维新的思潮,并于1898年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一)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1858-1927) 广东南海人,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1895年进士,初年学习传统儒学。国家的危亡,现实的刺激,使他对旧学发生怀疑。,在香港和上海游学的经历使康有为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决心向西方寻找救国的真理,多次上书清帝,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日本变政记、俄彼得变政记请求变法图强。戊戌变法失败后,思想趋于保守反动。,梁启超 (1873-192

11、9)广东新会人,是康有为的学生和得力助手。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杰出的宣传家。接受和发挥了康有为的思想,担任时务报的主笔,写了变法通议等重要文章,指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梁启超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其政论在爱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大加强了维新变法的声势。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和康有为组织保皇会;创办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坚持改良主义立场,在政治上走上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反动道路。,但他同时努力于西方社会科学的介绍,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的整理和历史文化的研究,对动摇旧思想、旧文化,传布新理想、新文化,也起了广泛的影响和

12、一定积极作用。,严复(1854-1921)福建福州人,是清政府派往英国留学的留学生之一。曾在英国学习海军,除了撰写维新变法的政论外,1895年写了救亡决论,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因而成为改良运动中一个重要的向西方寻求真理,输入新学,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启蒙思想的思想家和宣传家。他指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中华民族也不例外,如果中国不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这在当时无疑就是振聋发聩的警世钟。,中日战争后,他猛烈攻击君主专制,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猛烈攻击八股文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封建思想,提倡西方资产阶级的“新学”即社会科学;同情维新派,憎恨顽固派:,

13、谭嗣同(1863-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在改良主义思潮的激荡下,成为一个最激进的思想家和活动家。,谭嗣同的思想,以仁学为结晶,呼喊冲决一切网罗,表现了要求个性解放,断然与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彻底决裂的精神;他的活动也充满着勇敢战斗、自我牺牲的坚强意志,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戊戌政变中从容就义。,6.办报纸,1.向皇帝上书,5.设立学堂,4.创办学会,2.著书立说,3.介绍经验,(二)维新派的活动方式:,1.向皇帝上书,最有名的就是“公车上书”标志

14、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和爱国救亡运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1.向皇帝上书,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2.著书立说,4.办学会,著名的有强学会、保国会、万木草堂等。 5.设学堂,著名的有康有为的万木草堂,以及梁启超主持的长沙时务学堂等,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 6.办报纸,影响最大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还有国文报 、湘报等。,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康有为向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和俄彼得变政记建议光绪皇帝向外国学习,借鉴俄国与日本变法图强的经验。,(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新民权、设议院、

15、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在中国的一次正面交锋。通过论战,进一步开阔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变法的帷幕随之拉开。,昙花一现的 “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定国是诏,光绪皇帝是一位年轻的皇帝,立志改革,可是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里,戊戌变法开始,到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从6月到9月,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四)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裁汰绿营 筹建海军,改革科举

16、废除八股,改革官制 澄清吏治,鼓励工商 改革财政,28日,随着时人所称的“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被杀害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也标志着维新变法基本上以失败而告终,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了下来以外,其他的一律予以废除。,维新变法失败,1.是严重民族危机下的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为民主革命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启示。,(五)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力量对比悬殊,庞大的守旧势力围在慈禧太后周围,即后党势力过于庞大,他们拼命维护既得利益。千与一之比。所有的改革,势必要触及到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首先是那些官僚们反对,一旦裁撤闲散衙门,他们就要下岗失业,所以他们不愿意;其次是八股士人,终身只会读八股,别的什么都不会,一旦变法,就失去官职和利益,所以他们提出要“杀康梁以谢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