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法7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633433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证唯物法7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辩证唯物法7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辩证唯物法7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辩证唯物法7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辩证唯物法7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辩证唯物法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证唯物法7(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辩证唯物法,专题复习之七,命题特色 本部分内容一直是高考的重点。 从命题内容上看,重视重点原理与方法论的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 从考查形式上看,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 结合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成就和曲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等,考查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等考点。 结合应对气候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等考查联系的普遍性,结合我国的区域发展规划考查整体

2、和部分的关系。 通过对古诗词的理解考查量变和质变等哲学观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考查创新的依据和作用。,知识网络构建,前言 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联系的根本内容、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主干知识整合 考点一:联系的观点 联系的含义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

3、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原因: 具体说来,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 这要求我们注意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

4、件为转移。,考向预测 考向1 联系的观点 预测依据 物联网是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的新的经济产业,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该题以物联网这一新技术作为背景综合考查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达到了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目的。,预测1 物联网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从而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物联网的路径图表明 ( ) 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多样性的联系 人们可以改变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

5、相互制约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A B C D,解析 物联网反映了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一种新的联系,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也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符合。与题意不符,说法错误,不管是事物自在的联系还是人为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KEY: A,考点二:整体和部分的原理、指导意义 原理内容: (1)两者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

6、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的之和。,(2)两者相互联系: 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 (1)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考点三: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普遍性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2)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事物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注意: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倒退的、下降的运动变化不是发展。,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在前进中有曲折的,在曲折中向前进。 方法论要求: (1)我们既要看到前

8、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爱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同时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原因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走向灭亡。 (4)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的支持

9、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的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考向2 事物发展的趋势 预测依据 60年的历程有成功也有挫折,本题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背景材料,非常典型地考查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一重要哲理。 预测2 “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

10、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新中国六十年发展历程主要体现了 ( ) A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1)含义 量变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质变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注意: 量变是渐进、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二者之间的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

11、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坚持适度原则。,注意: 并不是所有量变都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有了质变并不一定就有发展。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形而上学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否认量变,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激变论)。另一种是否认质变,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庸俗进化论)。,考向预测 考向3 量变和质变 预测依据 该题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考查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既考查了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预测3 良好的生活

12、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有人倡议:生活从家务劳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感恩抓起,文明从说话礼仪抓起。与此倡议反映的哲理相似的有( ),奢糜之始,危亡之渐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A B C D,解析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体现了要重视量的积累,符合题意。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包含了旧的事物中孕育着新的事物的道理。不符合题意。 KEY: A,考点四: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 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与斗

13、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考向预测 考向4 对立统一 预测依据 温家宝是中国的国务院总理中最喜欢引经据典、吟诗诵赋的一位。温总理在重要场合引用了很多很多中国诗词与古训。以温总理引用的诗词考查哲学道理,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预测4 2010年3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台湾记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时指出,两岸同胞

14、是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句话是强调,尽管兄弟之间存在分歧,但仍应以血缘关系为重,同心共御外侮。这体现了 ( ) A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解析 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兄弟之间存在分歧,说明事物双方存在斗争性,但是应该以血缘关系为重,同心共御外侮,说明事物双方相互联结的趋势,共同体现了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本身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C、D材料没有体现。 KEY: B,考向5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预测依据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矛盾观点中考查频率较

15、高的一个知识点,本题以漫画为背景考查哲理,是哲学常考的一种题型 预测5 下边这幅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 ),A矛盾着的双方是没有差别的 B矛盾的产生与存在是人为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解析 注意漫画中的文字介绍,扶起油瓶本是一件易事,但如不愿做,也会变成一件很难的事,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KEY:D,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 原理: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求: 我们在

16、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注意: (1)不能说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2)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但并不是矛盾越多越好。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矛盾多少,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指导意义 (1)原理内容(含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表现: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3)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