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基础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47747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5.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基础(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基础,基本原理 工艺问题 工程问题,史士东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分院,第一部分 基本原理,定义 发展概况 基本过程 反应机理 煤质要求 催化剂 溶剂 液化油提质加工,一. 定义,1. 直接液化2. 间接液化,精炼,气化,煤,合成气,合成油,成品油,合成,二.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发展概况,1913年,德国人Bergius发明煤炭在高温高压下加氢能转化成液体油品 1931年,德国IG公司的煤直接液化厂投入运转,生产能力为产油10万吨/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有12家生产厂,总生产能力423万吨/年 40年代,日本、英国、美国也有试验装置,二战期间德国的煤直接液化厂,上世纪五

2、、六十年代的美国,1949年,美国矿业局建立了煤炭处理量为5060吨/天中试装置 1952年,美国矿业局制定了煤炭液化的发展计划,规划建设2座煤直接液化厂 联合碳化物公司从1935年开始就研究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到五十年代初发展到300吨/天的试验规模,试图生产各种芳香烃类化学品 1960年,成立了煤炭研究办公室(OCR)一直支持一些公司和研究机构从事以气化、液化为重点的煤炭加工利用的研究,七十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以后,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新发展 美国的能源独立计划和洁净煤计划 日本的阳光计划 德国和欧洲 前苏联,各国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开发情况表,国内煤液化的历史,五十年代:抚顺石油三厂煤焦油加氢锦州石

3、油六厂合成油装置煤低温热解计划 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建立试验装置、评价和优选中国煤种、工艺条件试 验、液化油提质加工、催化剂研究 1997年至今:三个液化厂可行性研究:神华、黑龙江、云南神华示范工程863项目:催化剂、工艺,三. 煤炭直接液化基本过程,煤直接液化基本过程,尾气 水 液化油 残渣,循环溶剂,催化剂,煤,煤浆 制备,液 化,分 离,氢气,循环氢,提 质 加 工,成品油,四. 煤直接液化反应机理,烟煤的大分子结构Wiser模型,美国Lewiston Stockton 烟煤镜质组的分子结构,煤中一些弱键(模型化合物)的键能数据,自由基链反应,煤液化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王勇论文模型,

4、基本假设 1. Ma是由各种反应性能不同的若干(可以是很多)组分构成 2. 各组分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行为 3. 各组分转化为沥青烯、油、气等产物速率常数的比例相同,积分可得:,并可以得到 PAA、O、G的动力学关系:,得到微分方程的解:,430 ,450的动力学参数:,该模型考虑了煤的复杂性,将各个组分的反应常数看作是一定的分布,而不是单一的反应,虽然数据处理难度增加,但是该模型的方法更趋合理。,模型回归的数据得到430的模拟曲线,模型回归的数据得到450的模拟曲线,煤液化液态产物的溶剂萃取分析,各产物产率定义,产率均以daf 煤为基准 氢耗率=氢气消耗量/ daf 煤 气产率=气体产生量/

5、 daf 煤 水产率=生成水/ daf 煤 沥青烯产率=沥青烯产生量/ daf 煤 前沥青烯产率=前沥青烯产生量/ daf 煤 未反应率=THF不溶有机物/ daf 煤 转化率=1 -未反应率 油产率=转化率+氢耗率-气产率-水产率-沥青烯产率-前沥青烯产率 蒸馏油收率=实际馏分油产量/ daf 煤,五.直接液化对煤质的要求,惰性组分低、活性组分高 H/C比0.7 挥发分35% 灰含量75% 不同煤种有不同的最佳液化反应工艺条件,煤炭直接液化各项产物产率,各项产物产率的元素平衡校正,原料进:,产物出:,二. 国外较成熟工艺,德国IGOR 美国SRC、EDS、H-Coal、HTI 日本NEDOL

6、、NBCL、 英国LSE 俄罗斯 煤油共炼,三. 神华工艺流程,四. CDCL工艺介绍,流程实现分级反应 采用自主开发的高效催化剂 反应器采用环流式反应器,实现全返混模式 溶剂在线加氢,目的:降低氢气消耗、减少气体产率提高液化油产率、省去循环泵,CDCL工艺流程框图,第三部分 工程问题,反应器 煤浆加热炉 高压煤浆泵 减压阀 高温分离器 反应热的利用,一.反应器,1. 反应器类型:上流式、气液并流;鼓炮床、悬浮床、环流床A. 鼓泡床:圆柱形高压容器,没有内构件,下部有简单的分布器,或下部做成圆锥形B. 悬浮床(沸腾床 Ebullated ):底部有液体强制循环泵,液相线速度大大增加,达到全返混

7、模式C. 环流床:内部有导流筒,利用气体在导流筒内上升的浮力,使液体形成上下有规律的循环,也是全返混模式,2. 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空塔气速(表观气速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 空塔液速(表观液速) 气泡大小、气泡浮升速度(Slip velocity)和气泡实际线速度 实际液相线速度 气含率(气体滞留量Gas hold-up ) 实际液相停留时间(平均) 停留时间分布 当量全返混级数 固体在反应器内的沉降和积聚,基本概念,气泡大小、形状及其与浮升速度的关系,气泡大小与形状的关系:球形、椭球形、圆帽形 气泡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液相粘度、表面张力、固体颗粒 气泡直径的分

8、布:对数正态分布当量直径 dbi=6Vbi/Sbi平均直径dvs=nidbi3/nidbi2 气液相界面积: a = 6Vt/dvs 气泡受力分析:浮力重力=曳力 气泡自由浮升速度:U0=f(db,CD),气泡形状简图,大气泡后的涡流,气泡当量直径分布图,鼓泡床的流动形式,分散鼓泡型 过渡型 湍流型 节涌型,图1: 气含率与表观气速的关系,图2: 突然停气后的静压差,气含率与气泡浮升速度的关系,气泡自由浮升速度:U0=4gDb(L-g) / 3LCD0.5 液相线速度:VL=UL/(1-) 气相线速度: Vg=Ug/ 气泡平均速度即气相线速度:VgVg=VL+U0Ug/= UL/(1-) +U

9、0Ug/= UL+ Ug + U0 (1-) U02 - (Ug+UL+ U0)+ Ug = 0注意:上式的前提是气液流动均是平推流且U0是气泡平均自由浮升速度所以,上式仅适用于分散鼓泡区,煤液化鼓泡床反应器试验数据日本150t/d PP数据Ug/= Ug+UL+ U0 (1-)0.65 U0 = 0.09m/s用前面的公式和PP数据,U0 =11cm/sEXXON EDS 250t/d数据U0 =10cm/s,气泡直径0.68mm试算取U0 =10cm/s固体沉降速度:2.8cm/s,日本NEDO 150t/d PP实测数据,EDS实验数据,日本PP模拟流场:a)冷油; b)第一反应器,煤浆

10、浓度40%,450,c)第一反应器,煤浆48%; d)第三反应器,煤浆浓度40%,试算BSU、PDU和示范工程反应器的气含率 采用公式:U02 - (Ug+UL+ U0)+ Ug = 0U0 =10 cm/s试算结果:,悬浮床: 液体强制循环鼓泡床,鼓泡床的优缺点,优点: 几乎无内部构件,设备制造简单 气含率较高,有利于气液传质 利用吹冷氢控制温度 缺点: 液相速度低,固体颗粒会发生沉降 气含率高使反应器容积有效利用率降低,悬浮床的优缺点,优点: 气含率低,从而增加了液相停留时间 液体循环量大,从而使反应器温度分布均匀,不需注冷氢 液相速度高于鼓泡床,正常时不会发生固体颗粒的沉积 缺点: 循环

11、泵操作条件苛刻,设备昂贵,容易抽空,环流反应器的优缺点,优点: 液体线速度达到 0.10.2m/s,大于强制循环悬浮床,避免固体颗粒的沉积 气含率略高于鼓泡床,有利于传质 不需要注冷氢 省去高温高压循环泵 内部构件比强制循环简单 缺点: 气含率高,反应器容积利用率降低,两种反应器试验结果对比,液相实际液相停留时间,煤浆空速: SV = QS/VR 单位:h-1 表观停留时间:空速的倒数t S = 1/Sv 实际液相停留时间:ta = t S (1-)/(1-)为轴向弥散系数停留时间分布,日本NEDO 150t/d PP实测数据 当量全返混级数=2.1,3. 反应器的气液平衡,氢气及其它气体在液

12、相中的溶解平衡油汽的蒸发平衡,4. 反应器的数值模拟,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转化率、氢耗量和各产物产率 反应热的热量平衡: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温升 气液平衡模型:计算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气液相的物理性质(密度、粘度、表面张力、比热、导热系数等) 流体力学模型:计算气相液相的速度分布及气含率、液相弥散系数、停留时间等 基本步骤:分成几十万个小体积元逐个列出差分方程,从进口的起始条件开始,计算每一个小体积元的上述各参数,最后算出反应器出口的气液相组成和状态参数,5. 反应器的运行及故障,反应器的热平衡和温度控制飞温现象:现象、原因、预防、对策结焦现象:现象、原因、预防固体无机颗粒的长大和沉积,反应器的温度控制(IG工艺),反应器的温度控制(SRC工艺),二. 煤浆加热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