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居住环境第二章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370961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人居住环境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城市人居住环境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城市人居住环境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城市人居住环境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城市人居住环境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人居住环境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人居住环境第二章(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一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实体,包括社会实体如区域联盟、国家、城市、村落等和自然实体如山脉、河流、湖泊、盆地等在地球表面所处的位置。 1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 根据不同的标识方法,可将地理位置区分为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前者是指某一实体如城市在地球表面的绝对位置,通常采用经纬度来标识。例如,北纬40度、东经120度就准确地标出了北京的位置。 相对地理位置则可通过与其他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来标识,如上海位于中国东海岸中部、长江人海口处。 2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 按照参照物属性不同,相对地理位置又可区分

2、为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位置是指某物体与一个自然实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北京西依燕山,东南抱华北大平原。 经济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实体与另一社会实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绝对地理位置相比,相对地理位置,特别是经济地理位置,如一个城市与周围其他城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它们之间的距离,它们之间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历史差异性和相似性等,对城市的发展而言,就显得重要得多。,综合反映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的交通地理位置,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交通地理位置是绝大多数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决定性因素 具有一定优势的交通地理位置,尤其是具有枢纽性

3、质的位置,其上一般都会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如上海市。 (2)两个城市之间的“断裂点”上最易产生新城市 其依据就是康维斯著名的“裂点理论”:由交通干道连接起来的两个城市中间,会出现一个断裂点,断裂点上最容易生成新的城市。断裂点的位置可由康氏提出的裂点计算公式计算。裂点公式: (3)交通地理位置具有动态特征 出于自然原因或社会经济原因造成交通线路的衰落或新线路的开辟,往往会引起城市的衰退和兴起。,(二)地质条件 影响城市规划与布局的地质要素主要包括地表组成物质、地下水、地震等。 1、地表组成物质 不同的地表组成物质所能提供的地基荷载能力是不向的。地表组成物质的颗粒越粗,荷载能力越大;相反,颗粒

4、越细,荷载能力也就越小(见表21)。 不同的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并不相同。工业建筑一般要求地基承强力在1520tM2以上,不同层数的民用建筑要求的承载力分别为:一层57tM2;二层72tM2;三、四层1215tM2;四层以上大十20tM2;上百层的摩天大楼要求高得多。道路及建筑用地要求地基承载力在5 tM2左右。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当的建设用地。,2地下水(1)地下水储量影响城市选址 在地表水极其匮乏的西北干旱区,地下水源便成为新城市选址的决定因素,有地下水露出的地方,往往形成经济活动集中、人口聚居的城镇。 (2)地下水质影响一些行业的布局 (3)地下水的

5、开采要进行统规划,合理安排 (4)地下水的流向决定城市工业和居住生活用地的相对布置 (5)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影响建筑物的布局 3地震 地震以其不可预见性、瞬时性、强烈的破坏性在众多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风灾中独占鳖头。 (1)地震带分布影响到新城市的选址 (2)地震影响到城市的空间形态 首先应严格控制震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采取适度规模和低密度的发展模式;其次,震中区不能用作城市用地,而应建成公园、绿地、广场等,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合理安排居住区小块绿地、空旷地;第三限制建筑高度,加大楼间距离,降低建筑密度;第四,加宽主干道路,修建多条通向市郊的通道,以供震时救援和疏散之用;第五,将易产

6、生次生灾害的工业项目和公用设施,如油库、化工厂、水库等,布局在远郊区、城市的下风、下水地带;第六,提高城市的抗震标准和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如通讯、消防、公安、救护等设施都应按高标准建设,城市给排水设施、煤气、电力设施等也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三)地形与地貌 1地貌类型 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河流阶地等,主要影响城市的选址、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各物质要素的布局。 (1)地貌类型影响城市的选址 平原、河流阶地、河流三角洲、冲积扇等是最适合城市发展的地貌类型其次是丘陵盆地和高原,山地条件最差。 (2)地貌类型影响城市的地域结构和空间形态 平原地区地表平坦,用地充裕,没有什么自然

7、障碍,城市可以自由地向四周扩展,因而其布局多采取团状集中式,如北京、沈阳等城市;河谷地带和海岸线上的城市,由于海洋及山地和丘陵的限制,城市布局多呈狭长带状分布,如兰州、深圳等城市;江南河网密布,用地分散,城市多且无规则状分散式布局,如武汉、汕头等城市。 2地表形态 (1)低矮山地丘陵可以丰富城市景观 (2)地表形态影响城市的用地布置 (3)地表形态影响城市的发展规模 丘陵、山谷中的城市,发展用地有限,城市的规模,特别是用地规模不会太大。平原地区则恰恰相反。,(4)地表形态影响城市的建设成本 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见表22。 3地貌现象 地貌现象主要影响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选择,危及建筑物的稳定

8、。 河流阶地是城市最理想的选址,但在建设中必须注意河流的摆动和侵蚀特点。 有些地貌现象如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滑坡、冲沟等,易引起地表沉陷、崩坍、变形、漏水等,不能作为城市发展用地。,(四)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城市的区位选择和地域结构;城市反过来又在一个相对恒定的大气候环境中不断改变着城市所在地段的局部小气候状况,形成所谓的“城市气候”。 1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气候环境影响城市的区位选择 人类不断地向适合居住和生活的气候地带迁移、聚居,使这些地带人口密度增大,从而不断造就出新的城市。 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与其他自然条件一起发生作用的,气候条件影响到农业,农业又影响到人口分布,人口分布进

9、而影响到城市布局。(2)风象影响城市各功能区的相对位置关系 风向对城市用地布置的影响 风象包括风向和风速两个方面。风向般可分为8个或16个方位,并以某一时期各个方位风向的次数占该时期风向总次数的百分比,表示各方位风向出现的频度,又叫风频。根据城市的风频可绘制出一个风向频率图,因其形似玫瑰花,故又有风向玫瑰图(见图21)之称。根据风向频率可以确定一个地区一年中的最大盛行风向,并据此布置城市各功能区用地。每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图的右上角或左上角都标有显示当地盛行风向的风频玫瑰图。 根据个城市的盛行风向和最小风频(出现频率最小的风向)规律,居住区一般应布置在盛行风的上风向;工业区,特别是污染工业应布

10、置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方向上。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盛行风向不同,对城市规划布局的影响也不一样。 (见图22)。,风速对城市用地布置的影响 风速对城市工业布局也有很大影响。风速越大,污染物越容易扩散,空气污染程度就越低;相反,风速越小,污染物越容易聚集,空气污染程度就越高。 风向影响城市的地域结构和道路网络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还应从城市结构、道路走向和绿地分布等方面入手,改善城市小气候。南方城市夏季炎热,可利用河谷、主干道路等设置通风口,将自然风引入城市,以改善城市通风条件;北方城市冬季严寒,主干道走向应尽量避免与盛行风向平行以免寒风长驱直入。工业区、居住区的规划也

11、应考虑这一因素,将高层建筑布置在北部,以减缓冬季北风的影响,将低层建筑布置在南部以便将夏季南风引入,形成良好的局部小气候环境。,2城市气候(1)城市气候的成因城市气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城市具有特殊的下垫面,它由道路、广场、建筑物、构筑物组成。其次,第二产业的生产活动和第三产业的非生产活动,以及交通和居民生活,消耗能源,释放热量;第三,城市向大气排放大量污染物,改变大气构成,影响城市空气透明度和热辐射等。(2)城市气候的典型特征 热岛效应 城市气候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热岛效应。表现:市中心气温比市区高,市区气温比郊区高;随着距市中心距离加大,气温逐渐降低,直至与农村气温持平,形成以市中心为

12、“岛峰”的岛状气温曲线分布。城市的规模和布局形式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弱。季节变化也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弱,冬季热岛效应较夏季更明显。 城市逆温 逆温现象是城市气候的又一突出表现。城市的人工下垫面在夜间辐射冷却比上部大气要快些,从而造成地面温度迅速下降、近地面气流上热下冷的现象,因其与正常的随着高度增加大气温度降低的变化规律恰恰相反,人们标之为城市逆温现象。逆温层的存在,阻碍了城市释放的有害烟气的扩散,加重了空气污染程度,对城市人居环境危害更大。,(五)水文条件 1、河流对城市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首先,河流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水源;其次,河流为城市提供了廉价的水陆运输通道;第三,河流丰富了

13、城市景观;第四,河流泛滥对城市构成威胁。(1)河流影响城市的选址 河川湖海等地表水体的分布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沿河设市”是古代城址选择所遵循的般规律,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2)地表水水情要素影响城市用地规模和布局形式 河川流量、水深和流速影响桥涵工程、给排水工程的标准及码头的位置与规模,以及水体自然稀释污染物的能力,江河流量直接影响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相对位置。(3)河川洪水位状况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安排 般要求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上0.51m的地段,才可作为城市用地。(4)河流洪水对城市构成威胁 我国城市普遍存在防洪能力不足、防洪标准过低的问题。 2、城市对河流的破坏 我

14、国的城市污水有80未经处理便宜接排入地表水体。据统计,全国95000km河川,有15受到污染,其中4800km河段受到严重污染;1994年我国136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符合地面水二类标准的河流仅18条,占132;符合五类及以上标准的河流占50以上。在城市工业项目选择、布点及各功能区规划、布局上下一番功将水污染消灭于萌芽之中。,二、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作为生产原料和布局场所的天然存在的自然物,是自然界中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包括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其中矿物、土地和水资源是城市赖以生存的三种基本资源。(一)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分两大类:矿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矿物资

15、源主要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类金属矿又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轻金属、贵金属、放射性元素以及稀有金属之分。在种类繁多的矿物资源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和铁、锰、铜、铝等金属矿 矿产资源对城市的影响: 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可以促成新城市的产生 2矿产资源决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3矿业城市必须制定可持续的发展战赂 4矿产资源的开采决定城市的地域结构和空间形态 矿业城市的发展及空间布局是由相应资源的开采决定的。城市总体布局形态呈分散式、多中心式、开敞式、自由式,各分区之间联系薄弱,城市氛围不够,是这类城市特别是处于生长期的矿业城市的共同特征。 石油城市大庆拥有4个工人镇、34个中心村和26

16、0个工农村,全市散布在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见图23)。,(二)土地资源 中国巨型城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均用地普遍偏紧,1995年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均用地不足75m250万100万人的大城市人均用地不到90 m2,距日本和欧美国家同等规模城市100120 m2用地指标还相差甚远。 土地资源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土地资源决定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城市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城市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东京(158万)、巴黎(217万)、上海(2.5万)和北京(092万)。 2、土地资源影响城市用地选择 城市用地选择应本着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协调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的关系、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充足用地的原则,按照新建、旧城改造、扩建等特点,选择符合要求的土地,使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城市向地下、高空和海上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