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06级 - 第九篇 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37000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06级 - 第九篇 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生理学06级 - 第九篇 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生理学06级 - 第九篇 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生理学06级 - 第九篇 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生理学06级 - 第九篇 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06级 - 第九篇 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06级 - 第九篇 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ppt培训课件(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十章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外周,高位中枢,脊髓运动神经元脑运动神经元,骨骼肌,第一节 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随意运动,调节姿势,协调肌群活动,最后公路,一、运动单位(motor unit),第二节 姿势的中枢调节,三个水平:脊髓脑干大脑皮层,一、脊髓的调节功能,1、脊休克:,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许多反射活动暂时丧失,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脊动物:C5以下切断脊髓,脊休克主要表现:,骨骼肌紧张性 血压 外周血管扩张 发汗反射消失 粪、尿积聚,脊髓反射恢复速度,进化程度,蛙几分钟; 犬数天; 人数周至数月,反射复杂程度,简单的、原始复杂的 内脏反射:部分恢复 感觉和运动

2、:无法恢复,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调节,脊休克产生原因?,脊髓损伤的刺激,姿势反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调节骨骼 肌的紧张度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 这种反射活动称之。,二、 脊髓完成的姿势反射,对侧伸肌反射 牵张反射 节间反射,屈肌反射:脊动物的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肢体的屈肌收缩而伸肌弛缓,肢体发生屈曲运动。,1. 对侧伸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随着刺激强度加大,在同侧肢体发生屈曲反射的同时,对侧肢体伸肌出现反射性收缩,对侧肢体伸直。,屈肌反射具有保护性意义,但不属于姿势反射。 对侧伸肌反射是一种姿势反射,在保持躯体平衡中具有重要意义。,生理意义,2.牵张反射骨骼肌

3、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1)类型:腱反射、肌紧张,腱反射: 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位相性牵张反射),膝反射,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又称紧张性牵张反射。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人类主要是伸肌的牵张反射,腱反射的临床意义: 腱反射减弱或消退:提示反射弧的损害或中断。腱反射亢进:提示高位中枢病变。,(2)牵张反射的感受器-肌梭,1. 肌梭是一种感受牵拉刺激或肌肉长度 变化的梭形感受器。 2. 梭内肌的收缩成分位于肌梭的两端,感受装置位于中间部,两者呈串联系。 3.肌梭与梭外肌呈并联关系。,肌梭结构特点,肌梭的传入纤维与传出纤维,1. 传入神经:Ia

4、和II 类 2. 与脊髓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关系 3.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传出纤维支配梭外肌 4.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传出纤维支配梭内肌,(3)牵张反射的传入/传出神经,肌梭传入神经放电改变的示意图,牵拉肌肉 肌梭 a传入纤维 脊髓运动神经元 梭外肌收缩,肌梭传入神经放电改变的示意图,传出活动 梭内肌收缩 肌梭 a传入纤维 脊髓运动神经元 梭外肌收缩,提高肌梭的敏感性!,(4)脊髓、 运动神经元的比较,(5)腱器官,位于肌腱胶原纤维之间,与梭外肌呈串联关系 传入神经是Ib纤维。 腱器官是张力感受器,(5)腱器官,功能:抑制牵张反射,腱器官传入抑制运动神经元 肌肉舒张,(3)节间反射,脊髓一个节段神经元发

5、出的轴突与邻近节段的神经元发生联系,通过上下节段之间的神经元的协同活动所发生的反射活动。 搔爬反射,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一)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1. 去大脑僵直,四肢伸直 头尾昂起 脊柱挺硬,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2、脑干网状结构的易化区和抑制区,抑制区: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核 易化区: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侧核、脑桥被盖、中脑被盖等,3. 调节肌紧张的高位中枢 (1)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叶蚓部等 抑制区。 (2)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 易化区 (3)在肌紧张平衡调节中,易化区活动略占优势。,去大脑僵直本质:伸肌肌紧张亢进产生机制:抑制区易化区,去皮层僵直: 下肢伸肌僵直,

6、 上肢半屈状态,人类去大脑僵直临床表现 头后仰 上下肢均僵硬伸直 上臂内旋,手指屈曲,(二)脑干对姿势的调节,状态反射翻正反射直线和旋转加速度反射,1. 状态反射,头部在空间的位置:(椭圆囊、球囊)迷路紧张反射 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颈部扭曲颈紧张反射,2. 翻正反射,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皮层小脑),(脊髓小脑),随意运动的发动与调节示意图,一、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 (一)大脑皮层运动区:1.主要运动区:中央前回、运动前区,中央前回(4区)、运动前区(6区),主要运动区功能特征,主要运动区功能特征,交叉性:,倒置性:,空间定位呈身体倒影,但头 面部仍正立。,不均一性:,代表区愈大,

7、运动精细复 杂程度愈高。,2.运动辅助区,两半球纵裂内侧壁, 扣带回沟以上。 破坏这一区域,使双手协调性动作难以完成,复杂动作变得笨拙。,运动柱:皮层运动区的细胞纵向柱状排列,组成运动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一个运动柱控制同一关节几块肌肉活动 一块肌肉可接受几个运动柱的控制。,(二)运动传导系统及其功能,1.皮层脊髓束:皮层运动区内囊、脑干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2.皮层脑干束:皮层运动区内囊脑神经核运动神经元。,皮层脊髓束,皮层脊髓前束,姿势维持、粗大运动,躯干、四肢近端肌肉,皮层脊髓侧束,精细、技巧性运动,四肢远端肌肉,2. 其他运动传导通路,顶盖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调

8、节姿势维持粗大运动,调节精细运动,检查皮层脊髓侧束功能,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1.组成:黑质纹状体丘脑底核,2.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层之间神经回路,(1)直接通路:大脑皮层广泛区域基底神经节丘脑前腹核和外侧腹核大脑皮层运动前区直接通路对大脑皮层起兴奋作用,(2)间接通路:大脑皮层广泛区域基底神经节 丘脑前腹核和外侧腹核大脑皮层运动前区部分抵消抑制直接通路对大脑皮层的兴奋作用,3.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疾病 (1)震颤麻痹(帕金森病):肌紧张过强,运动过少, 病变部位及病因: 双侧黑质病变,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 临床表现A震颤:静止性震颤;B强直:齿轮样强直C运动障碍: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

9、慢、面部表情呆板、慌张步态。,临床治疗 补充多巴胺的前体-左旋多巴 应用M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或安坦,(2)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 肌紧张减弱,运动过多病变部位及病因:双侧新纹状体病变,其GABA神经元受损。,临床表现:A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B肌张力降低,4、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1.参与运动设计和程序编制 2.调节随意运动产生和稳定 3.调节肌紧张 4.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 5.参与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学习与记忆,三、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小脑的功能 1.前庭小脑的功能控制躯体的平衡和眼球的运动,前庭小脑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A平衡障碍: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容易跌

10、倒B眼球运动异常:位置性眼震颤,2.脊髓小脑的功能 调节正在进行过程中的运动 协调皮层对随意运动的控制,损伤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1意向性震颤2走路摇晃呈醉酒状步态3动作协调障碍4肌张力减低,3.皮层小脑功能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使运动变得非常协调、精巧和快速。 技巧性运动的学习与皮层小脑密切相关,小 结,运动是人和动物的基本功能之一,从简单的腱反射到复杂的随意运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完成的。 正常状态,肌肉保持一定的紧张性,即肌紧张。,各种姿势反射、身体平衡、运动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中枢神经系统分别从三个水平调节躯体运动和反射。,脊髓水平完成的反射: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11、牵张反射 -脊休克节间反射 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去大脑僵直 脑干调节的姿势反射:状态反射,翻正反射,随意运动:运动设计和运动执行。 运动设计:皮层联络区与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半球外侧部(皮层小脑)之间信息交流。,运动执行:运动皮层发出指令,经传出通路到达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 运动的修正:来自肌肉、关节等到处的反馈信息传送到脊髓小脑,并与大脑皮层发出的运动指令反复进行比较,不断修正运动偏差,使动作变得平稳而精确。,思考题,1. 什么是脊休克?其产生机制? 2.腱反射与肌紧张有何区别? 3.适度牵拉和过度牵拉肌肉分别引起何种反射?简述其反射弧。 4.小脑有哪些主要功能?,第三十三章 神经系统

12、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控制,内脏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的神经系统。内脏的活动通过脏器内局部神经丛、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实现的神经反射性调节,具有很强的自主性。,第一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内脏感觉的感受器,本质:游离神经末梢 种类:化学感受器压力感受器牵张感受器容量感受器,二、传入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A有髓纤维 A有髓纤维 C纤维,内脏感觉传入神经示意图,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三、传出神经,(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神经纤维 节前纤维短 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长 节后纤维短,神经节 距离效应器远 距离效应器近在效应器壁内,起源 胸腰段灰

13、质侧角 脑干的脑神经核S2S4,特 征 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纤维数量比 节前:节后=1:11-17 节前:节后=1: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支配范围 较 广 泛 较 局 限,特 征 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释放递质 节前纤维为ACh ACh节后纤维为NE,ACh,(后交感神经系统),1、紧张性作用2、双重神经支配,作用相互拮抗3、与效应器所处的功能状态有关4、参与对整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迷走-胰岛素系统,(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征,四、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反射活动的调节和整合,(一)脊髓是内脏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发汗反射、勃

14、起反射、血管张力反射,延髓:基本生命中枢呼吸运动和心血管活动 中脑:瞳孔反射中枢,也有调节心血管反射和排尿反射的中枢。,(二)低位脑干是基本生命中枢部位,(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生物节律、摄食行为、以及情绪控制.,(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前区 下丘脑内侧区 下丘脑外侧区 下丘脑后区,1.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心血管,呼吸,胃肠运动,传出纤维,交感神经,2.体温调节,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温度敏感神经元(体温调定点36.8),3.水平衡调节,渴觉,饮水增加,排尿减少,下丘脑内侧基底部的促垂体区,能分泌调节腺垂体活动的多肽

15、-下丘脑调节肽。,4.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生物节律: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按一定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 高频:周期1天(如心动周期、呼吸周期) 中频:日周期(如体温、ACTH的分泌) 低频:周期1天(如月经周期)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日周期,5. 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按一定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日周期5、其他:摄食行为、情绪及情绪反应,5. 生物节律,(四)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大脑皮层是调节内脏活动的最高级中枢,1.边缘系统: “内脏脑”边缘叶:扣带回、胼胼胝体回、穹隆、海马、海马回 皮层结构:岛叶、颞极、眶回 皮层下结构:杏仁核、隔区、下丘脑 边缘中脑:中脑的中央灰质、被盖旁中央,2.新皮层: 刺激皮层内侧4区一定区域,会产生直肠与膀胱运动的变化; 刺激皮层外侧一定区域,会引起呼吸、血管运动的变化; 刺激6区一定区域,会出现竖毛、出汗、上下肢血管的舒缩反应。,第二节 本能行为和情绪的控制,本能行为: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经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人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摄食行为、饮水行为、性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