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3257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北重三中北重三中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历 史史 试试 题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注意:请把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否则无分。 第卷(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共 60 分) 右图是 1881 年出版的连环画黄道婆的封面,黄道婆之所以受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A为我国古代丝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B为我国古代棉纺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C传播中原文化,开创了教育的先河D为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

2、成就外,宋朝 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 重大意义” 。其中的“商业革命”表现在A.坊市制度被最终打破 B.“胡风” 、 “胡俗”在城市流行C.最早的银行雏形出现 D.政府设有专职官员管理市场 3.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 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4.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 债,留得糠粞便不忧。 ”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

3、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5.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6.盐铁论通有指出:“无末利,则本业无所出,无黼黻(织绣) ,则女工不施。故工商 梓匠,邦国之用,器械之备也,自古有之农商交易,以利本末。 ”表明作者主张A.合理利用资源 B.以农为本 C.农工商共同发展 D.重农抑商 7.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

4、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8.冯一下先生在再说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中说:“实行 政策后,清朝政府禁止中外商人直接交易,规定双方交易必须通过十三行进行,于是中外贸易转运就形成下图所示的链条 ” 。 -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根据引文上下文的逻辑,下划线上可填写“闭关自守”一词B.将中外贸易限制在十三行框架下不利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C.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必然会导致这样的对外贸易政策D.

5、十三行在中外贸易中处在中介地位上,属于外贸中介机构9.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C.青铜器的制造 D.水利工程的兴修 10.史书记载:1872 年侨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 “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

6、族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11.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 ”文中“”部分应为A民族资本 B官僚资本 C外资企业 D个体经济 12.1882 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法币 100 元在 1937 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 1947 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

7、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商品的涌入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繁重的捐税负担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4.1892 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 、 “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 ”张弼士的“初志”应是A.推翻满清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实业救国 D.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15.1886 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 19 世纪末的中国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8、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洋务派在兴建军事工业的同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此“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 。于是洋务派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竣饷源,图自强” 。这表明洋务派认为A “求富”是“求强”的先决条件 B “求强”是“求富”的先决条件C民族富强是民族独立的先决条件 D民族独立是民族富强的先决条件外国商人十三行中国商人- 3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 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 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

9、势也”C1853 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 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18.从 1895 年开始,在短短的 10 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 20 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9.1984 年 3 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 55 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 ,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

10、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其标志是A 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召开 B 中共十四大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C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D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五大 21.1956 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

11、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2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对经济进行调节的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特点。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B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C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D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24.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

12、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4 -25.1958 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我们的方向,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B党和国家加快改造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党和政府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 D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急需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6.中国共产党第八

13、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27.观察右图宣传漫画,它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运动中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28.19 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A.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特权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被迫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具有吸引力 29.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

14、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30.“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你认为最重要的是A.飞机的广泛使用 B.电话和电报的使用C.国际互联网的诞生 D.航天事业的发展 第卷(非择题 31 题 13 分,32 题 15 分, 33 题 12 分, 共 40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国耕地面 积(亿市亩)朝代粮食亩产水 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 (市斤)总面积北方南方粮食作物播 种面积所占 比重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秦汉117(全国)1 048.355.7294%魏晋南北 朝122(北方) 215(南方)1 167.73.851.9251.92590%隋唐124(北方) 328(南方)1 450.926.423.213.2190%材料二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 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 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