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第41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3185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第41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第41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第41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第41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第41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第41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第41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 第41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概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90年代初(1945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是 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 时期。,第41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 局的演变 考纲要求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冷战的兴起与发展;苏联解体 与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日本 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本讲考点,考点2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考点1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

2、瓦解,1.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1)背景 a.奠定基础: 雅尔塔 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b.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 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c.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二战后,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 意识形态 的冲突使美苏矛盾激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 界的最大障碍。,考点1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2)过程,巧思妙记 “一、二、三”记忆两极世界的对峙,(3)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4)对两极格局的评价 A.积极作用 a.有利于缓解世界的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为战后

3、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B.消极作用 a.两极格局具有浓厚的 大国强权 政治色彩。 b.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为世界和平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局 部地区的纷争不断。 c.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了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 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d.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误区警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的冷战,是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 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 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局部地 区发生了“热战

4、”。 巧思妙记 两极世界的形成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核心:“冷战”。 两大特征:以美苏对抗为标志;斗争形式以“冷战”为主,“热战”为 辅。 三个领域: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 上,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军事上,北约与华约。 四大影响: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拓展延伸 二战后,美苏两国对抗采取冷战形式而不诉诸战争的原因 (1)主要原因是美苏双方在军事上形成均势局面,相互忌惮,谁也不敢轻 易动武。 (2)二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3)二战的巨大灾难给世界各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现代战争的巨 大威力使美苏双方都不敢贸然发

5、动战争。 (4)二战给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美苏及其附属国亟须恢复和发 展经济。,(1)东欧剧变,(2)苏联解体 a.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 b.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 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误区警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能得出 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展。,2.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3.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 (1)原因 a.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 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b.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6、,巧思妙记 苏联解体的原因,(2)表现: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 和平与动荡 并存的局面。 a.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 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 b.国际 恐怖主义 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严重 威胁。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制造了“911”事件。 思维启迪 有人认为,“冷战”时期美苏对峙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 意识形态的对抗,世界并无战争。这种说法你怎样理解。 提示:“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苏双方为首的东西两大阵营之间除直接 军事对抗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冷战”期间并不代表世界上没有爆 发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

7、区实行“热战”,如朝鲜 战争和越南战争。,术语必背 (1) 战后初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 识形态的矛盾,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苏两极相互对峙,“冷战”局 面出现。 (2)马歇尔计划不是一项紧急援助计划,实际上是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来 达到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 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主题 美苏“冷战”表现和影响 史料呈现 史料1 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 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

8、的讲话史料2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到经济健全的常态我们的 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 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原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史料3 1991年9月9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说:“苏联曾经 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 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读史指导 (1)史料1摘自名人言论。史料主要强调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杜 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指资本主义国家;指社 会主义政权。 (2)史料2摘自名人言论。史料主要体现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是恢复西欧经济。 体

9、现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3)史料3来自新闻报道。史料主要说明了美国与苏联在各个领域进行 竞争,既反映了军备竞赛付出高昂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发 展。强调消极影响;体现客观进步性。,史料应用 (1)史料1表明美国提出要以 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 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史料2表明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要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 济秩序,实质是以 手段实现控制欧洲的目的。 提示 遏制共产主义 经济 (2)根据史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提示 目的: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

10、开的、赤裸裸的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 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遏制苏联。,美国发动“冷战”的目的、实质和影响 (1)目的: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和共产主义的蔓延,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 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2)实质:美国要公开干预别国内政,称霸全球。 (3)影响 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造成部分国家的分裂,如德国。,(3)依据史料3,评价“冷战”的影响。 提示 “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双方势均力敌,避 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美苏全面对抗;在亚洲,导致局部“热战”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在

11、美洲,古巴导弹危机,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 战争的边缘。 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但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典例 (2017北京文综)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 “他终于上道了”。图中处应填写 (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C,解题关键 建立漫画中文字信息的联系。 答案 C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漫画中的关键信息是“美国纳税 人”“欧洲”“自立”,其意在说明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推动欧洲自立。 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美国通过此计划在经济上援助欧 洲,帮助欧

12、洲恢复经济,C项符合题意。A项罗斯福新政发生在20世纪30 年代的美国,从时间、内容上皆可排除;B项发表于1946年,与经济无关; D项成立于1951年,均可排除。,1.(2016北京文综)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 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 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 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 关的政治背景有 ( )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联合国成立 不结盟运动兴起 A. B. C. D.,A,答案 A 1943年正值美苏结盟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此

13、时的美国 电影以歌颂苏联为主;1948年后正值美苏“冷战”时期,这一时期美国 电影的主题以宣传苏联对美国的威胁为主。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 相关的政治背景是“冷战”开始,因此符合题意。联合国的宗旨是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与题目所述现象无关,排除;发生于1961年,与 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揭露美国对荷兰进行资本输出的实质 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民众的重要性 C.与美国结成盟友遏制华约组织的渗透 D.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2.(2016北京怀柔查漏补缺)下图是荷兰政府在1949年刊印的海报,对其 意图的解释合理的是 ( ),B,答案 B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西欧国家的经济援助

14、。从图片中 “你便没有面包可吃,而你的孩子也会挨饿”可知,荷兰政府意在宣传 马歇尔计划对荷兰民众的重要性,故选B项。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上 的“冷战”政策,A、C两项与材料不符;D项在图片中未体现。,3.(2017北京西城期末)有学者指出,“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角逐、对 峙,忽而剑拔弩张,忽而握手妥协,最紧张时似乎要把全世界拖入一场核 浩劫,但是每次都及“热战”的边缘而返。以下史实最能佐证此观点的 是 ( ) A.越南战争 B.古巴导弹危机 C.德国的统一 D.911事件 答案 B 越南战争是冷战时期发生于亚洲的局部“热战”,不符合 题意,故A项错误;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两国利用核

15、威慑相互 威胁,导致局势紧张,但最终双方妥协,避免了战争的爆发,故B项正确;德 国的统一无法体现材料中的“核浩劫”,故C项错误;911事件发生在美 苏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B,4.(2017北京朝阳期末)“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国会授权、在和平 时期走上与美洲以外的国家缔结军事同盟道路的条约。”这是指美国 签署了 ( ) A.巴黎和约 B.望厦条约 C.北大西洋公约 D.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C,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考点2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误区警示 欧共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一个概念。欧共体是欧洲共 同体的简称,成立于19

16、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 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不能把欧共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弄混。,3.不结盟运动兴起,误区警示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美苏两 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 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 裁军。 4.中国的振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 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拓展延伸 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的原因 1948年以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世界政治力量 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美国决定把日本纳入其全球战 略体系中为其效力,使日本成为亚太地区对抗社会主义的前沿和坚 实堡垒,所以美国由战后初期对日占领政策转变为帮助日本恢复发展经 济的扶植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