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 商鞅变法第1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参考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3186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 商鞅变法第1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参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 商鞅变法第1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参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 商鞅变法第1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参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 商鞅变法第1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参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 商鞅变法第1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参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 商鞅变法第1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参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 商鞅变法第1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参考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课题:“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了解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知道变法之前秦国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主要内容。认识其特点教学目标(认知、能力、情感):教学目标(认知、能力、情感):1、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原因是什么?3、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4、商鞅变法有什么特点?5、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什么?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商鞅变法的背景。生产力发展即生产技术进步与生产关系变革间的关系,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制度转型的根

2、本原因;2商鞅变法的内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商鞅变法的背景、重农抑商政策和废除旧制度的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整合式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点出时代特点(大变动、剧变),必然会造成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政治、制度的变革、思想的争鸣。概述: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战国均划入东周,是我国由春秋争霸导致大动荡和大变革时代。特点: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建立),战争频繁,民族融合和统一趋势加强,文化高度繁荣。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一、大变革时代1政治格局: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批注:批注:主要是从整体上概述商鞅的时代背景。就从经济基础、政师春秋时的宗

3、法制已瓦解,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各诸侯国逐渐向封建制过渡。战国初期形成怎样的政治格局?生:战国初期形成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经济上: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师:战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怎样?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耕地被开垦出来,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师:战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对生产关系有什么影响?生:奴隶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逐渐瓦解。努力大量逃亡,到山林沼泽中开垦荒地。新开垦的土地不受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3阶级上: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社会变革师战国时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对阶级关系有何影响?生:战国时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导致了新兴地

4、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形成,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政治权力,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社会变革,以维护自己的利益。4、军事上:战争频繁,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成七雄,局部统一。军事竞争要求变法革新富国强兵。5各国变法运动师: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影响下,春秋先后出现了齐国的管仲改革,鲁国的“初税亩”等改革。战国时的改革更是不断,各国发生了那些著名的变法?生:首先是魏国李悝变法,然后是楚国起用魏国旧臣吴起进行变法。6百家争鸣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必然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中。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治变革、思想争鸣三方面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时代背

5、景,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必然性。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哪些学派和主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生:儒家的荀子认为,自然皆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要掌握自然界的变化的规律,并加以利用为人类服务。墨家主张“兼 爱” “非 攻” “尚 贤”,反映了平民阶层的利益。法家则“依法为本”,主张除国君外,其他人不论贵贱,都受法律的约束。师: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生:诸子百家的思想争奇斗艳,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有力推动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师:诸侯分裂割据兼并战争频繁思想文化活跃的社会大变革时代,把商鞅推上了历史大舞台。使他在秦国进行了最成功的变法。学思同步

6、: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提示:从宗法制的破坏,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阶级结构的变化,变法运动的兴起,“百家争鸣”等角度思考。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动力是什么?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动力是富国强兵、称霸天下。二、取信于民,立志变法1、变法前的秦国:A、经济文化落后 B、外交弱势2秦献公、秦孝公立志图强师:秦国自平王东迁成为诸侯国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东方六国,被东方六国视为夷狄。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于中原。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统治者秦献公和秦孝公先后采取了什么措施?生:公元前 384 年,秦献公继位,立志改变长期落后状况,废除人殉;第二年迁都至栎阳;允

7、许在国都进行商业活动等。其子秦孝公继承先父遗志,下“求贤令”,吸引大批有识之士包括商鞅来到秦国。商鞅立志变法这一目主要是讲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包含主、客观两个方面。鉴于课文中叙述性语言及引文过多,要在指导学生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对课本语言文字作适当概括提炼。师:商鞅原名是什么,为什么叫商鞅?生:商鞅是卫国国君后裔,本名公孙鞅,又名卫鞅,后应在秦变法有功,被封在商邑,故称商鞅。师:商鞅精通什么学问?生:商鞅对道家 儒家学说都精通,尤喜欢 “刑名之学”,对社会及时局具有敏锐的动察力。师:什么是“刑名之学”?生:“刑名之学”就是律法为主的法家学说。师:商鞅为什么会来到秦国?生:商鞅的才能在卫国无法发

8、挥,来到魏国,在魏国相国门下人中庶子,学习和研究李悝的法经。得到秦孝公求贤的消息,他带着许多政治经济及军事有关的资料,来到秦国,希望一展抱负。师:商鞅是如何获得秦孝公的支持的?生:商鞅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建议修法令,重视农业,加大对战争中立功官兵的奖赏,从而富国强兵。师:商鞅是如何打消秦孝公对顽固派反对变法的担忧的?生:商鞅劝说秦孝公“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变法要坚决果断,不能犹豫不决。师:商鞅是如何驳斥顽固派反对变法的?生: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过不必法古”,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并首先进行了鼓励开垦荒地等变法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变法奠定了基础。3树立威信师:商鞅是何时正式开

9、始变法的,又是如何取得人们信任,树立威信的?生:公元前 356 年,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正式开始变法。商鞅通过“一木拾金”取得了民众的信任。师:商鞅是又是如何压制保守派旧贵族的?生:商鞅对破坏新法的保守派旧贵族予以严厉打击,平息了他们反对变法的声浪。使新法在秦国全面推行。三、强国之术师: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何在?生:为了富国强兵。师:商鞅变法的中心是什么?生:是“农战”和“法治”师:商鞅变法分几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要分开?生:商鞅变法分两次,分别是公元前 356 年和公元前 350 年。分两次可使改革措施有浅入深,使民众逐步了解和接受新法,减轻新法实施的阻力,方便新法的实施。1商鞅第

10、一次变法(公元前 356 年)师:商鞅第一次变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生:包括什伍连坐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等。(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师:商鞅实行什伍连坐制度目的是什么?生: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通过严刑峻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也以此来推动新法的实施。(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师:商鞅实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采取了哪些措施?生: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可免除赋税徭役;凡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致家境贫寒的人,将其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婢;不准商人私贩粮食,提高对商人的收税标准;以优惠政策吸引韩赵魏等国人来秦国开荒。师:商鞅实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有什么影响?生:抑制了商人实力,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

11、展,为秦国国力强盛和对外战争打下了物质基础。(3)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师:商鞅实行奖励军功采取了哪些措施?生:军功按在前线斩首多少计算,每斩一首级可赏爵位一级,或委任五十石俸禄的官。奴隶主贵族没军功不再授爵;严惩私斗。师:商鞅实行奖励军功有什么影响?生:一方面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另一方面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胜。师:商鞅第一次变法的主要措施以“农战”为主,第二次则以”法治”为主,有哪些措施?生:商鞅第二次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2商鞅第二次变法(公元前 350 年)(1)废井田,开阡陌师: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有什

12、么影响?生:商鞅废止“田里不鬻”的原则,允许民间买卖土地,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权。(2)推广县制;师: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的私有权,商鞅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商鞅采取了什么措施?生: 废分封,行县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分为四十一县,县令主持政务,县丞为辅,县尉负责军事。县下设乡。在新兼并地区设郡,范围较大,带有边防军事管理的性质。长官称郡守。郡县制在秦国逐渐形成。师:废分封,行县制有什么影响?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形成。(3)统一度量衡师:商鞅统一度量衡有什么意义?生:有利于市场的流通,形成统一的市场。有利于消除割据

13、势力的影响,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4)“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从经济、政治、军事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探究变法内容的实质,理解其实际师:商鞅“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有什么意义?生:防止私下请客行贿之风,及时奖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可澄清吏治,鼓励有能力有贡献的人。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家有二男则分户的“分异令”,可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的积极性。措施积极作用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经济统一度量衡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大大提高了军队

14、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政治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了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加强了专制统治司法制定秦律,轻罪重罚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习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学思同步:1、商鞅变法中哪一措施从根本上变革了社会制度?2、围绕“农战”这个中心主要采取哪些措施?3、商鞅变法如何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提示:破除奴隶制,上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取得政治权利的要求。顺应了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商鞅

15、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四、商鞅变法的性质:商鞅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破除奴隶制度,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特点:顺应历史潮流,比较彻底,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习俗全面推行,有浅到深,又易到难逐步推行。五、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1)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 18 年(4)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

16、基础 本课小结:本课小结: 在各诸侯国的变法中,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商鞅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废分封,行县制“等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教后记:教后记: 明确指出商鞅变法是当时秦国发展的必然途径,正确认识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采取各项措施的具体目的和作用以及变法的成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多维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领会在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对国家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正确有力的改革措施可以使国家稳定繁荣。结合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加深学生对于改革开放巨大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