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生讲座全球经济政治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国际战略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718973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博士生讲座全球经济政治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国际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北大博士生讲座全球经济政治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国际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北大博士生讲座全球经济政治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国际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北大博士生讲座全球经济政治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国际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北大博士生讲座全球经济政治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国际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博士生讲座全球经济政治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国际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博士生讲座全球经济政治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国际战略(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大2011级博士生讲座 全球经济政治发展趋势 与我国的国际战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王缉思2011年9月29日,内容提纲,一、相对确定的全球趋势 二、不够确定的全球趋势 三、世界政治格局与大国力量对比 四、大国关系走向 五、中国周边形势 六、中国的国际机遇与挑战 七、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一、相对确定的全球趋势,趋势一:人口增长失衡和老龄化世界人口增长率已呈下降趋势,但人口总量仍在上升。全球人口生育率不平衡、老龄化以及国际新移民增加,已成为相互紧密联系的全球人口发展趋势。,世界总人口2011年将达到70亿。人口增长率1.2%。其中发达国家人口为12.4亿,增长率是0.3%;发展中国家人

2、口为56.7亿,增长率是1.4%。全球平均每个妇女生2.6个孩子,发达国家只有1.6个,发展中国家为2.7个。全球每年净增人口的95%都在发展中国家,世界各地区人口增长严重失衡日本和欧洲人口的绝对数已经下降俄罗斯正面临从未有过的非战争性人口减少问题,2010年人口较2002年减少了近600万 全球有50个国家或地区的一半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上。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发展中国家老龄化问题呈现多样化趋势,其中印度人口相对年轻,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化的挑战来自各个方面:第一,养老保障和公共卫生支出增加,社会福利负担加重;第二,劳动力短缺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第三,有权投票选举和

3、参与政治的人群年龄偏高,社会与政府容易出现短视,为老年人谋利益,增加在职劳动人口负担,忽略青少年需要,影响社会稳定,老龄化还有另外的效应:社会趋向保守,从而减少激进思想与激进势力的影响;国家社会福利开支增加时,军费开支相应要减少;役龄男性公民比例下降;可能刺激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技术创新和推广,“青年群体膨胀(youth bulges)国家带” 这一“国家带”形成一个新月形,从拉丁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穿过撒哈拉以南非洲,直至中东和高加索地区,再到南亚北部。例如,伊朗30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 在城市化进程中青年的高失业率,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暴力,趋势二:跨国、跨地区人口流动 与城市化进程

4、加速,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贫富鸿沟,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而日益突显。通过现代传媒和流动人口的影响,富裕国家高收入、高福利的诱惑超越国界,在交通发达的条件下,欠发达地区形成了空前强劲的跨国迁移动力全球生活在“非本人出生国”的人口(国际迁徙者)总数在2005年底达到1.91亿,2010年达到2.1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还将继续增加,为应对生育率下降、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和东亚国家正努力吸收国际新移民。发达国家的移民政策趋向宽松 北非和西非国家人口急剧膨胀,很多人甘冒生命危险偷渡到欧洲,成为非法移民。2025年,20%的欧洲人口将是中东北非移民,42%的布鲁塞尔居

5、民是外来移民,绝大多数是穆斯林。社会矛盾深化 俄罗斯、日本的移民政策,随着发达国家对人才需求和吸引力的增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知识型移民已成为一种潮流。技术移民导致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例如,近年来加拿大吸收的移民中49%都是技术移民或商业移民,人口大规模的跨国流动(2006年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达到21亿人次),使恶性传染病不断蔓延。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出现流行传染病,几个小时到几天就会将病毒传到世界各地。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患病人数和死亡率已经超过战争和冲突造成的破坏,在未来10-15年将继续攀升。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潜在威胁也将大大增加,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的困境 现在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于城市

6、,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16个,2025年将达30个 城市基础设施、住房、交通、医疗、用水、电力、卫生、垃圾处理、治安、绿化、环保等工作,大大落后于新居民增加的速度,趋势三:资源短缺愈发严重,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而全球资源的供给,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供给,将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围绕资源开发和供给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使能源和许多资源产品的定价越来越具有全球性,水资源供需形势将更加严峻。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都在增加。到2030年,全球城镇人口比例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二,造成城市用水激增。缺乏清洁用水和卫生设施

7、的现象严重。到2025年,全球将有30亿人口面临缺水,全球500条主要河流中至少有一半严重枯竭或被污染 人类活动,包括河湖和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大量堤坝的修建、管道渠沟泄露造成的浪费等等,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水资源缺乏和污染引发的国际、国内纠纷和冲突愈演愈烈。各国所采用的增加淡水供给的措施远远不能缓解目前形势,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明显低于粮食需求量的增长,世界粮食库存量和消费量的比值下降。按当前的人均需要,2050年世界粮食产量需要达到目前的2.25倍 水资源、耕地资源都是对粮食生产的制约 粮食供应偏紧将长期推高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价格 世界渔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也明显低于消费增速。过度捕捞问题严重,非

8、能源矿产品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二来自发展中国家。需求猛增与有限储量和开采量之间的矛盾,将导致未来10-15年世界各国对矿产资源的竞争趋于激烈 铝、铜、锡、铀、铁矿石等价格大幅度攀升,导致“资源民族主义”和寡头垄断更加强烈,煤炭和石油仍然将是能源消费的主要品种,其次是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有一定提高 世界电力需求将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中国、印度等亚洲发展中国家是全球能源需求增加的主要推手 从长期看,化石燃料的有限性决定了其价格上涨的必然性,其中石油价格上涨幅度超过煤炭和天然气。不少油气资源丰富、产量高的国家内乱频发,致使国际能源竞争更为激烈,趋势四:民族分离主义上升与宗教复苏,目前世界各

9、地频发的民族宗教冲突,在未来10-15年内将呈现加剧趋势。在“民族自决”、“宗教自由”、“人权保护”、“反抗暴政”、“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之下,若干族群社会将从现有主权国家分离出来,宗教因素与特定民族因素相联系,成为民族分离主义和教派冲突的根源和触媒。同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宗教呈扩张趋势穆斯林人口激增,基督徒由白人信徒为主向非白人占多数转变。打着伊斯兰旗号的极端势力成为破坏世界稳定和制造民族分裂的严重威胁,锡克教和印度教的极端势力也在发展,导致南亚地区族群、教派对立和冲突,究竟哪个“脆弱”国家将会在何时出现分裂,变数很大,但分离主义的总倾向难以遏止。国家分裂倾向和运动造成暴力行为,引发他

10、国和国际社会主动或被动的干预,将是频繁发生的国际现象,西方国家干预发展中国家民族宗教冲突和国家分裂的意愿和力度会减弱。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军事支出下降,老龄化加速,国内社会矛盾突出使之自顾不暇 一场伊拉克战争消耗了美国三万亿美元,相当于发动战争以后每年2.5%的GDP,很难设想美国会为对外干预再复出如此代价 欧洲在干预利比亚之后也会反思,趋势五:全球经济失衡继续深化,全球化潮流不会因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民族主义等阻力而受到阻挡。2010年,全球2/3(50亿)的人拥有手机,1/4(17亿)的人可以上网。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全球信息流通将更为便捷,并继续迅猛发展,全球经济增长的重点正在向新兴经济体转移

11、 新兴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也迅速扩大 制造业、资本、技术、工作机会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服务业的全球化同制造业的全球化同步发展,而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将保持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将大大增加中产阶级人口数量,为世界提供巨大的服务业市场,刺激发达国家在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投入,新兴经济体的实力增长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市场规模、外贸、制造业、自然资源开发等方面,但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高端人才资源、商业品牌、金融产品和信誉等方面,发达国家仍然遥遥领先。这一局面在最近的将来不会改变,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 但某些国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经济衰

12、退、社会溃败、政治失控将会持续,造成发展中国家之间更为明显的差距和分化。一些国家可能会被更加边缘化,如索马里、津巴布韦、乍得、苏丹、阿富汗等,全球范围及各国社会内部贫富悬殊继续扩大。欧美廉价商品以东亚、南亚、拉美等地的血汗工厂和非法童工为代价,趋势六:个人和小团体的政治参与能力上升,国家权力分散下移,国家之外的社会认同,如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宗教认同,以及出于对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等问题的担忧所形成的观念认同和利益认同,都呈上升趋势个人自由、个人权利、思想多元、文化多元的观念深入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在绝大多数国家,以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公民社会的成长,正在超越着传统的政治逻辑和国家权力界限 掌握信息

13、、现代通讯和交通工具的“意见领袖”和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能够迅速实现社会动员,造成巨大的社会冲击力和各种形式的群体性事件,对国家权力和权威构成挑战。未来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很可能爆发于此 从911到“阿拉伯之春”和伦敦骚乱,标志着一些新的社会运动形式,二、不够确定的全球趋势,(一)气候变化及相关政治问题 可确定的: (1)人类活动同当代气候变化的相关性明显(即气候变化议题不是西方阴谋所造),仍是绝大多数相关领域科学家及世界政治领导人的共识 (2)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继续增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现象更为明显,极端气候事件频发,(3)在大国战略视野中,气候变化问题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政治

14、、战略问题(4)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导致其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后果更为严重,甚至因此而发生地区冲突(如达尔富尔),而且在未来南北气候博弈中处于更为被动的地位,难以确定的是: (1)是否会出现更多、更严重的生态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促使人们更强烈地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紧迫性,以应对气候变化 (2)温室气体排放大国能否切实履行目前的国际承诺,而不是更多地相互指责 (3)气候变化引起的北极航道、北极水下资源、跨国河流水资源等问题是否会引发国际冲突 (4)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能否取得有效进展,(二)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10-15年,有可能出现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技术创新。清洁能源、

15、低碳技术、智能电网、超高速互联网、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制药、海洋开发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及其商业用途,最为引人注目新的经济增长点同国家政府的扶植与投入密切相关。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教育基础好、科学家和技术人才密集、研发(R&D)投入大,取得技术创新和推广的潜力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同美国的科技水平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继续拉大,(三)地区经济一体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是两个相互平行的趋势,还是相互矛盾,是值得长期观察的问题东亚区域一体化在未来10-15年可能出现迟缓或止步不前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作用尚不明朗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拉美经济

16、一体化动力比较充足,可望有较快进展,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贸易摩擦,是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的阻力,在未来10-15年内可能呈上升趋势 原因是: (1)全球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增长乏力,复苏缓慢,消费能力受限 (2)发达国家对新兴经济体崛起的警惕和保护措施,同自由贸易原则相冲突。如美国对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并购的防范 (3)发展中国家的相互竞争,如拉美国家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措施、印度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投资的限制等等,(四)全球治理机制建设进展缓慢,目前的全球治理机制仍然带有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的强烈印记,在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时,将凸显功能不足、意见纷争、行动迟缓、议而不决的弱点。联合国改革困难重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扩大和大国否决权问题,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可能性不大 G20的作用与前途不明朗,(五)核扩散与军事竞争难以阻止,国际安全机制面临调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特别是核技术、核材料、核武器、弹道导弹(或其技术)向某些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扩散,未来可能变本加厉 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的拥核都成为既成事实 伊朗等国发展核武器的动机愈发强烈。伊朗在10-15年内研制成功核武器的可能性相当大。一旦朝鲜、伊朗都拥有了核武器并寻求其合法化,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等于名存实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