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学分析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560291 上传时间:2017-03-2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历史与社会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历史与社会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历史与社会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历史与社会学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学分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历史与社会 第一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一)总体结构 1、基本思路 走进社会 探索时空 拥抱生活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对人们生活的现实社会的认识。 生活是主题,社会是主干,时空是框架。 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呈现一个社会生活的立体空间。 不同地区人们生活 的环境 2、组织线索 生活在社区里 (社区) (世界) (中国) (地区) 共同的家园 我们生活的空间 社会是怎样的 个人生活的环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人类生活的环境 中国人生活的环境 3、逻辑线索 明线 区域 的特征 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类 自然环境) 暗线 区域 之

2、间的差异 区域 之间的联系 2 1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生活的空间, 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 (二 )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 生活在社区里 课程标准 1 1 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 主要特点和功能。 1 2 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1 3 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中获取所需要的 社会信息。 1、通过观察平面图,学会识别地图三要素,并能利用 平面图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 2、感受自己所在的社区生活,体会社区的特点和功能 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在生活中感受各种各样的社区,能够识别不同类型 的社区,体会社区或区域之间的差异。 4、理解区域之间联系的必要性,并能为加

3、强区域合作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5、具备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的能力,能够从地图 上获取信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结构分析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在社区中生活 社区 的概念 社区 的位置 社区 的环境 社区 的功能 社区的特征 从社区看我家 第二课 多种多样的社区 识别不同的社区 往来在区域之间 类型 不同 规模 不同 特色 各异 区域 的概念 社区或区域之间 的联系 社区的差异 社区或区域之间的联系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选择合适的地图 巧用地图 认识地图 选择地图 使用地图 认识社区和区域的重要工具 地图 小结 社区的特征 社区的差异 社区之间的联系 (明线) (暗

4、线)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生活在社区里 概念 位置 功能 环境 类型不同 规模不同 特色各异 区域 社区或区域之间的联系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2 6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 总体特征。 2 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 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 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1 1 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 要特点和功能。 课程标准 1、学会描述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2、通过案例分析,体会国家或地区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 的差异,认识到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建立尊重世界多 样性的价值观。 3、结合案例并联系当地实际,理解自然环境对人们

5、生产 和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知道地球仪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利用地球仪确定一个 地点的地理位置。 5、初步学会收集信息和资料,提高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结构分析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 世界总体特征 人类的栖息地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世界 海陆分布 七大洲的分布 四大洋的分布 海洋对人类生产的 影响 第二课 自然环境 世界自然特征及差异 气象万千 世界各地气候差异 气候对人们的影响 人们生活在多样的自然环境中 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地形多样 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风光迥异 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 世界人文特征及差异 不同肤色的人们 国家和地区 关心世界大家庭 世界三大

6、人种 人种分布特点 国家和地区概念 经济发展的差异 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联系 世界各国应和平共处 综合探究三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认识世界的工具 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 使用地球仪 认识经纬网 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小结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总体特征 区域差异 相互联系 (人文)人种 国家和地区 生产和生活 (人文) 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联系 应和平共处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明线) (暗线) (自然)大洲大洋 地形气候 自然景观 (自然)地形多样 气象万千 风光迥异 2 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 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 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

7、点。 1 1 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 要特点和功能。 2 4 运用各种资料 , 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 境的总体特征 。 课标要求 第三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学会描述我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认识我国 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 2、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我国国情 优势与劣势并存,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通过典型案例,比较分析我国地区之间的差异,体会交 流与互补的重要性,尝试分析当地与外地交流的事例, 增强促进地区发展的责任感。 4、初步学会社会调查的方法,能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 5、感受祖国的美丽

8、河山、民族风情、地区特色,形成热爱 祖国的高尚情感。 教学目标 结构分析 第一课 中国的人文特征 国土与人民 行政区划 众多的人口 辽阔的疆域 多民族的国家 国士面积 国土位置及评价 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 56个民族的分布 第二课 山川秀美 中国的自然特征 季风的影响 地形对人们的影响 我国地形多样 多种多样的气候 季风气候影响显著 黄 河 长 江 多样的地形 母亲河 第三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秦岭淮河 分南北 东部西部有差异 区域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自然条件 的差异 自然条件 的差异 生产、生活 方式的差异 生产、生活 方式的差异 交流与互补 综合探究三 游历

9、华夏 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 社会调查 设计旅游路线 模拟旅行 认识社会的三把“钥匙” 了解地理空间 地图和地球仪 了解过去 历史时段的表示方法和历史资料 的收集整理 了解现实社会 社会调查和各种媒体的运用 小结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总体特征 (自然)地形 气候 河流 (人文)疆域 政区 人口 民族 区域差异 南北差异 东西差异(有利有弊) 交流与互补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明线) (暗线) (三)教材特色 1、 结构新 突破学科,体现综合 2、 选材新 点面结合,贴近生活 3、 表述新 图文并茂,形式活泼 二、教学建议 (一 )转变观念 1、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观。

10、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 的教学观。 4、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观。 (二 )改进教学方法 1、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2、关注体验性教学 4、提倡交流与合作学习 3、探索开放性教学 5、走向自主创新学习 我想学 我要学 我能学 我会学 我会创新 教学案例分析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的教学设计二、分组探究,设计线路1 教师协助学生分组,以 10 12 人为一组。2 分组讨论,选择旅游线路。3 填写探究学习工作单。一、提供情境,引入新课课前播放音乐,旅游风景片 探究学习工作单 探究小组 _ 记录员 _ 旅游线路: _ _ 旅游景观: 1: _ 2: _ 3: _

11、 交通工具: _ 线路特色: _ _ 探究学习工作单 探究小组 记录员旅游线路:旅游景观: :交通工具:线路特色:三、模拟旅行,考察访问1 、学生分析处理资料(包括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获取信息。2 、合作学习、讨论线路沿途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比较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分析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3 、讨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补。4 、整理以上讨论分析,撰写考察报告、采访报道等成果。5 、确定学生代表,准备展示和介绍本组探究成果。四、展示成果,组际交流1 、由各探究小组的 2 3 人代表汇报本组设计的旅游线路方案,介绍旅游线路的导游广告词。并以考察报告、采访

12、报道、投影图片、音像资料等介绍旅途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比较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举措,介绍地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2 、请其它组的同学对该组的设计进行咨询和提问。五、学生评价,教师小结1 全班学生评选最佳旅游路线,最佳合作小组等。2 教师小结: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倡导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善于合作的人生态度,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三 )优化评价方式 学生评价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选拔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 相结合 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草案评价

13、草案方案一:学生自评表的填写方案一:学生自评表的填写自我总体评价最遗憾的事情最大的收获能否积极参与合作课堂活动准备情况课堂发言次数历史与社会学科班级 姓名 学号 填表时间3 次还算积极参加能积极参加小组学习中会绘制自己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找不出自己小区需要改进地方,提不出合理化建议良好学生评价评价草案评价草案方案二:学生阶段性课堂情况反馈表方案二:学生阶段性课堂情况反馈表学生评价时间跨度 班级1赵5李4孙1. 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2. 有创新意识3. 消极、被动4. 情绪不稳定5. 反应积极,主动性强1 、 2钱评价主要选项评价意见学生姓名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填表时间评价草案评价草案方案三:个性学生评语评价登记表方案三:个性学生评语评价登记表学生评价优小组活动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李海优提出有创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