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843073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济南市中心医院ICU 李云,心肺脑复苏新进展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2,现代CPR和ECC方法在上世纪5060年代期间逐步形成; 1956年首次记载除颤器的应用; 1958年,口对口人工呼吸; 1960年,公布胸外按压对恢复心脏骤停者的循环是有效的方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1974年,美国心脏协会开始制定了心肺复苏指南; 1980、1986、1992、2000年多次修订再版; 2005年1月22-29日修订,2005年12月13日在Circulation上刊出; 2010年

2、10月修订出版新的心肺复苏指南。,现代心肺复苏发展历程,3,2010指南主要变化,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A - B- C” (气道、呼吸、胸外按压)步骤更改为“C - A - B” (胸外按压、气道、呼吸); 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判定呼吸采用的“看、听、感觉”方法已从流程中删除。 CPR 方法上更重视确保实施高质量CPR 。 胸外按压、气道管理、人工呼吸、心律检测,电除颤和药物使用多数由专业急救人员或训练有素的救援团队完成 。 2010年指南对有症状心律失常干预

3、方法作了重要改变。 新的ACLS心脏骤停复苏流程图,替代传统的框架和路线模式。,4,(一)ABC还是CAB ?,2010指南建议“ABC”步骤更改为“CAB” 其重要意义是缩短一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这一步骤顺序的变化意味所有人要重新学习心肺复苏术。其理由: (1)大多数心跳骤停者为成人,这些患者早期CPR关键要素是胸外按压和电除颤; (2)如按ABC顺序,现场施救者开放气道、口对口呼吸、放置防护隔膜或其他通气设备都会导致胸外按压延误,改变了CPR顺序,能使胸外按压开始的更早,通气延迟时间更少; (3)ABC顺序中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对现场施救者开始做最难,相对开始就胸外按压可使更多心脏骤停者获得

4、CPR,特别是对不能或不愿做人工呼吸者至少做了胸外按压。,5,(二) 确保高质量CPR,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是强调提供适合按压幅度和频率(仍为100次/分钟),注重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回弹恢复原状,尽量避免按压中断(不得超过5秒),避免过度通气。推荐的成人按压幅度由(4-5 cm)改为至少5cm。,6,(三)加强团队协作,胸外按压、气道管理、人工呼吸、心律检测,电除颤和药物使用多数由专业急救人员或训练有素的救援团队完成。复苏开始时如只有一个施救者,应立即求救团队其他成员到达。对急救者的培训也应注重团队建设,当多个急救人员到场时,每个成员要尽快被委派任务角色。随着更多人员到达,

5、便可能按复苏任务由团队同时实施。,7,一些指标的控制,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血糖超过 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10,2010年指南继续强调的要点,脉搏检查并不重要 检查脉搏很困难,无血压或过低时,甚至对训练有素的急救人员常会出现判断错误,即使有脉搏,急救者检查不应超过10s。假定发现一个人突然倒地,无反应、无呼吸或异常呼吸(叹息样呼吸),现场急救者不应去试着检查脉搏,应立即启动EMS系统。,11,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2010年指南继续强调,有效BLS是ACLS成功的基础,即开始尽可能少中断的高质量CPR,数分钟内对室颤/无脉VT的电除颤。新增“生存

6、链”的第五个环节即心脏骤停后救治,强调多学科综合优化救治的重要性。从心脏骤停识别开始,经ROSC后救治,直至存活出院。ACLS的评估和救治为BLS与神经功能长期良好预后提供一个关键和必备的桥梁。,12,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气道管理 2010年指南对成人新的I类推荐:使用二氧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和监测气管插管位置和复苏效果。可用口咽气道作为心肺复苏过程中气管插管气道管理的替代。心脏骤停患者常规使用通气时气管环状软骨压迫方法不再推荐。,13,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心律失常治疗 2010年指南对有症状心律失常干预方法作了重要改变。在安全性和潜在疗效新证据的基础上,腺苷被考虑用于稳定、单一宽QRS波形,且

7、固定、单形态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治疗。对有症状或不稳定的心动过缓阿托品治疗无效时,推荐静脉注射(IV)变时激动剂可替代体外起搏,同样具有治疗效果。,14,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复苏流程图 2010年AHA提出新的ACLS心脏骤停复苏流程图,替代传统的框架和路线模式。两种流程调整和简化模式把重点放在对预后有最大影响的干预措施上。重点放在高质量、最少中断CPR,针对VF/无脉VT除颤,建立血管通路、给药,气管插管。此外,对无脉电活动(PEA)或心室停搏不再推荐常规使用阿托品。,15,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应用生理参数 如按压频率及幅度、胸廓回弹恢复、按压中断持续时间、通气频率及幅度,均可作为适时监测和优化

8、CPR质量的指标,也建议使用易行的生理学参数,如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胸外按压放松时动脉压力或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指南推荐可根据PETCO2结果监测CPR质量和对ROSC的判断。,16,心脏骤停后的救治,2010年指南认识到要加强对ROSC患者全身反应综合症的认识,进行多学科优化干预才可能使神经功能良好和改善出院存率。其早期死亡多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脑功能损害,对心脏骤停ROSC患者而言,能够实施综合合理的治疗方案。心脏骤停后早期救治及主要目标:(1)维护及优化ROSC后患者心肺功能和重要器官的灌注;(2)转运至适合的医院或综合心脏骤停后救治的监护病

9、房;(3)鉴别和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采取干预性治疗;优化体温控制治疗,有益神经功能恢复。,17,关于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回顾: 早在年,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复苏后入采取低温治疗,有可能明显改善预后。但低温治疗并没有得到跟多的关注。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期发表分别在奥地利和欧洲进行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低温治疗的两项临床研究,研究证明:复苏后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复苏后神经功能,低温治疗再一次引起了广泛的重视。,18,关于亚低温治疗,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明确推荐对复苏后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低温治疗再次成为心肺复苏领域的新热点,并将在2010年指南中得到进一步认可。对无

10、意识成年人采取低32-34C 维持12-24 hr,19,关于亚低温治疗,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全身降温好还是局部低温好?目前研究集中在全身降温治疗,然而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过程中脑是最容易受损的且明显影响预后的的重要器官,从这个角度出发,应首先考虑头部降温。 是早期还是晚期低温好?目前在欧洲通常是采用复苏成功后半小时后全身低温治疗。然而由于脑神经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极为有限,低温治疗宜尽快实施,甚至在心跳骤停和复苏的伊始开始实施。当前专家们以达成共识:复苏中和复苏后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和神经功能,越早越好!,20,心律失常干预,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既往对于复苏后的患者,我们

11、一直采取消极的治疗手段:给与开放静脉通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对症处理。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2010年指南对有症状心律失常干预方法作了重要改变。在安全性和潜在疗效新证据的基础上,腺苷被考虑用于稳定、单一宽QRS波形,且固定、单形态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治疗。对有症状或不稳定的心动过缓阿托品治疗无效时,推荐静脉注射(IV)变时激动剂可替代体外起搏,同样具有治疗效果。,21,心肺复苏流程图,22,2010心肺复苏方法,23,2010心肺复苏方法,24,一手的鱼际处紧贴在按压 部位上,双手重叠握紧, 双臂绷直,双肩在病人胸 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按 压,按压力量应足以使胸 骨下沉大于5 厘米,压下 后

12、放松,但双手不要离开 胸壁。反复操作,频率大 于100次/分钟,2010心肺复苏方法,25,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定 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 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 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下压深度:幼儿至少2.53.5厘米,婴儿至少1.52.5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26,仰头抬颏法(无颈椎损伤者) 仰头抬颈法 托 颌 法(疑有颈椎损伤者,尽量避免头颈部延展),要求下颌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打开气道(A,airway),舌后坠堵塞气道,27,28,保持呼吸道开放的位置进行 简易呼吸器面罩紧紧扣住口鼻部 一手以 “ EC

13、“ 手法固定面罩 一手挤压简易呼吸气囊,将空气(或将氧气)送入肺中 每次送气400600毫升 频率1012次/分,球囊面罩通气,EC手法,29,已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喉罩),持续胸外按压,频率100次/分,810次/分人工呼吸,独立通气,而不需要与胸外心脏按压配合,避免过度通气,通过已建立人工气道通气,30,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确定病人已死亡。 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31,小结,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A - B- C” (气道、呼吸、胸外按压)步骤更改为“C - A - B” (胸外按压、气道、呼吸);儿童和婴儿仍为“A - B- C” 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人工气道通气频率8-10次/min。 除颤间隔CPR持续时间2 min 电除颤要求:1次除颤,双相波200J 胸外按压、气道管理、人工呼吸、心律检测,电除颤和药物使用多数由专业急救人员或训练有素的救援团队完成 。 加压素应用:1次除颤不成功,无灌注心律,用后CPR 2 min 阿托品应用:不推荐常规使用,32,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