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周文泉学术思想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740774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中医周文泉学术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老中医周文泉学术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老中医周文泉学术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老中医周文泉学术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老中医周文泉学术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中医周文泉学术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中医周文泉学术思想(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文泉精于辨证、治养结合的老年病专家周文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学记 周文泉于年月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医疗系。 在年的学习期间,立志远大,勤奋刻苦,除了掌握教科书上的内容外,业余时间几乎全 部是在书馆中度过的,阅读了大量的中医古代文献,写下了百余万字的读书笔记,为将来 步入中医学这个广阔的天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工作,从 此,作为一名医生,紧张而忙碌地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为了开展中医急症和肾病的研究, 收治了大量的急危重病人,虽然十分辛苦劳累,但却提高了业务水平,练就了一身扎实的 临床基本功, 周氏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

2、作,先后对心血管病、老年医 学(延缓衰老、老年高脂血症、老年高血压病、老年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骨质疏 松症、老年痴呆、震颤麻痹等)进行了研究,有着精湛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 当代知名的中医专家。他学识渊博,躬行实践,扶掖后学,医德高尚。临证时,既坚持中 医的辨证施治,又勇于吸收和借鉴现代医学的方法和理论,力求对疾病做出符合实际的全 面诊断,从而更有助于正确遣药组方,提高疗效。对于老年病,他十分重视根据老年人的 生理特点,用药必周密筹虑,不仅要求祛邪而不伤正,还要做到治养结合,寓防于治,防 治结合。周氏认为,科学研究就是探索未知世界,是永无止境的。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是他的 人生座右

3、铭。 在繁忙的诊务之余,周氏仍挤出时间,笔耕不辍。多年来在国家各类医学杂 志上已发表学术文章余篇,主编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 、 中国养生学精萃 、 中国传统养生术 、 老年病学临床研究 、 实用中医临床手册 、 实用急症临床手册 等,参加编著了实用中医内科学 、 传统老年医学 、 传统养生康复医学 、 实用中医 保健学 、 实用中成药 、 清宫医案研究 、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 实用中医药膳治疗学 等余部医学专著。学术精华 一、注重脏腑辨证,治病求本在临证中,周氏始终提倡以脏腑辨证为纲,坚持对任何疾病以脏腑理论进行辨析。首 先应立足于整体辨证。因人是一个有机体,脏腑相关,互相生克制化,任何

4、一种疾病的产 生都不是单一的,都与脏腑密切相关。因此,周氏于临床时,擅于透过疾病的某些表现, 抓住脏腑病变的本质,并善于对某一局部病变进行整体脏腑辨治。如其治疗心绞痛,不局 限于治心,而将其与肝、肾、脾、肺结合起来,分别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在治疗其他疾病,如失眠、耳鸣、皮肤科的带状泡疹、老年腰腿痛等,他不仅采用局部对 症治疗,而且进行整体辨证,从脏腑失调找病因,从脏腑相关找出路,以调整脏腑而取效。 在治疗中,他有时采用直接论治或间接论治,有时上病治下或下病治上,有时内病外治或 外病内治,有时局部论治或整体论治,因其治疗范围广,方法灵活而疗效颇佳。其次,注意辨证论治的全面性。周氏认

5、为“辨证论治”和“审证求因”的根本目的在 于探求病之本,即病机。任何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症状和体征,这些反映 于外的症状和体征,都属于疾病的现象,临证时要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去伪存真,以抓住 疾病的本质所在,进行理法方药的辨治。因此,对于决定和反映证候本质的因素,如病因、 病位、病性及正邪关系,应当详加辨析。辨病因,就是认识引起疾病的原因。任何疾病都是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致病因素分 为外感病因,包括六淫及疫戾之邪;内伤病因,包括七情、饮食、劳倦所伤以及痰瘀、虫积、外伤及胎传病因等。由于病因不同,导致疾病的性质亦有所不同。如“诸痉项强,皆 属于湿” 、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 “不

6、得卧,卧则喘,是水气所客也” ,皆属辨病因。辨病位,就是病生何处。病位是指疾病损伤所及的部位,有局部病变,有全身病变。 就整体而言,病在皮肤、毛窍、肌肉、经络等为病在外属表,在脏腑、骨髓等组织器官为 病在内属里。病在表者,病位浅,病势轻;病在里者,病位深,病势重。辨病性,就是辨认疾病的性质。张景岳云:“万事皆有本,而治本之法,尤惟求本为 首务,所谓本者,惟一而无两也。盖或因外感者,本于表;或因内伤者,本于里;或病热 者,本于火也;或病冷者,本于寒也;邪有余者,本于实也;正不足者,本于虚也。 万病之本,只此表里寒热虚实六字而已。 ”在复杂多变的疾病中,如能抓住疾病的性质,则 病本可求。辨邪正关系

7、。邪正关系是指疾病进程中,机体的正气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 的 盛衰病理变化。在疾病过程中,邪正斗争的消长盛衰,也会影响疾病的转归。正盛邪退, 则疾病趋向于好转而至痊愈;邪盛正衰,则疾病趋向于恶化,甚至死亡。再次,在脏腑辨证中重视脾肾的调治。周氏认为,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后天 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精微物质都依靠脾胃的供给。肾为 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为水火之宅。肾之真阴真阳对机体脏腑阴阳起着滋养、濡润 和温煦、推动的作用。因此,在疾病过程中,既要重视补脾胃,也要重视补脾肾,或脾肾 双补,使人体先后天之本旺盛,则有助于疾病的恢复。有鉴于此,周氏用四君、

8、六君、平 胃、左归、右归等方最多最精,游刃有余。春夏养阳,常用香砂六君、八珍、十全大补汤 以养秋冬脾胃之阳,用八味丸、右归丸等方以温肾阳。秋冬养阴,常用养胃汤、麦门冬汤 等方以养脾胃之阴,用六味地黄汤、左归丸以养肝肾之阴。二、提倡辨病辨证,中西互参 当前,我国医学已进入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时代。三种医学的相互影响,相 互 渗透使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有了新的发展。辨证论治的方法已由以宏观为主体,发展为宏 观 与微观并重,由单纯辨中医之证,发展到辨中医之证与西医之病并重。对此,周氏主张, 临证,既要掌握用中医四诊,辨中医之证,又要学会运用现代诊疗手段和技术,辨西医之 病,要擅于取二者之长,

9、为我所用,以扩大中医的研究范围,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具体 而言,应注意以下两方面:(一)宏观结合微观中医通过四诊收集临床资料进行辨证,从而确定相应治法,这就决定中医对疾病的认 识偏重于宏观临床表现,而对微观病理改变认识不足。但是临床所见一些疾病,现代医学 检查发现其微观病理变化已经十分严重,而其临床表现却十分轻微,有时甚至无任何异常 临床表现,即所谓“无症可辨” ,从而延误疾病治疗。如果能够借助西医先进的检测手段, 便能对疾病微观病理变化有透彻了解,从而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冠脉造影检查发现粥样斑块已严重堵塞而临床常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 力,没有明显的胸痛,

10、或有时仅有轻微的疼痛。这时,如辨证为心气虚,或心阳虚,或心 阳不通,或气阴两虚而采用相应治法,则往往效果欠佳。但如果能结合微观病理改变,辨 证为心气虚,或心阳虚,兼有浊阻血瘀,加用活血化浊药,则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效果明显。 (二)全身结合局部西药偏重于针对疾病局部病理改变进行治疗,而在全身机能调节上尚嫌不足;中医则偏重于从改善整体机能进行治疗,而比较缺乏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二者各有所长。 治疗上不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则不能有效阻止病情的发展;而治疗不重视改善全身机能, 提高全身抵抗力,疾病则不易康复,故临床上应注意全身与局部相结合。以治疗老年肺炎 为例,如只针对细菌感染的病因而一味

11、清热解毒,或运用抗生素治疗,则很难迅速取效。 此时若针对老年人正气不足,邪易伤正而佐以益气养阴治疗,往往会缩短疗程,预后良好。周氏在临证中多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运用双重诊断以确诊,使传统方法与现代科 学方法有机结合,从而更有利于明确诊断,审因论治,处方遣药,不断提高疗效。三、推崇气化学说,调治有度 周氏非常重视对中医气化学说的学习和研究,他认为,人体的气化功能,实指水与气的互 化过程。其中包括气机的升降、气的蒸腾雾化、水气的互生互化、水气的输布排泄。而气 化功能的实现,又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尤其以肾气的温煦蒸腾、膀胱的气化和三焦的气 化为主使。如其中某一环节出现异常,则出现水气运行的障碍,气

12、不化水或水不化气。对 于上述气化功能,周氏认为当以肾之气化为主,膀胱气化为辅,三焦气化为使。人体要维 持正常的气化功能,必须注意对上述脏腑的调治。如曾治一冠心病患者,因其频发室性早 搏而症见心悸不安,自觉心中澹澹大动,不能自已。观其舌水滑湿润,故辨证为肾阳不足, 水湿不化,水气凌心,投以真武汤加泽泻,连服剂后,症状大减,早搏消失,诸症悉除。周氏还认为,脏腑各有阴阳升降,并且在相互影响下,形成了机体气化的整体性。五 脏主升,六腑主降,然脏气之升,赖腑气之降,腑气之降,又赖脏气之升,相互依存,相 反相成,且五脏升中有降,六腑降中有升,堪为曲尽其中奥妙。因此在临证时,他十分重 视脏腑之间的升降关系,

13、治一脏兼治它脏,脏病治腑或腑病治脏。如治疗失眠证,夜难入 寐,梦多虚烦,心悸易惊,头昏耳鸣,小便短赤者为心阴虚,心肾不交。治以天王补心丹 加女贞子、山萸肉,降心火,滋肾水,则每获佳效。治疗老年气虚便秘,根据肺与大肠相 表里的关系,常于通腑药中加补益肺气之品,以增肃降之力,为腑病兼治脏;而对于痰火 壅肺,气火盛实之哮喘,常于清热化痰药中配以酒军、草决明等通腑之品,以引火下行, 为脏病兼治腑,从而将脏腑之间气化升降的规律性纳入辨证施治过程,有效地指导临床实 践。另外,由于气与血关系最为密切,气化失常,常易导致气血不调,故周氏每于临证之 时,也十分重视气血的相互影响。如对水气为患的疾病,如肝硬化腹水

14、、肾炎水肿,常在 理气水药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进行治疗,从调整气化功能,调理升降出入及调治气血入手, 常取得较好的疗效。四、用药力求精专,知常达变 周氏临证余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尤为注重对方药的精通和妙用。临证遣方用 药以思路清晰,法度严明,用药精专而见长。同时,以“识方全面、用方灵活、调方有度” 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他认为全面地认识方药和熟练地掌握方药,是临证取胜的重要环 节。因此,数十年来,他始终孜孜不倦地精研医典,其中对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本 草纲目 、 温病条辨等书学习至深,临床时,常运用自如。例如用“奔豚汤”治疗心悸 胸痹;以“五苓散” 、 “防己黄芪汤”治疗肾炎水肿;以

15、“三仁汤”治疗无名低热;以“乌 梅丸”治疗寒热错杂之腹泻;以“百合地黄汤”治疗情志病等,均取得较好疗效。在用方 时,他主张以灵活准确为原则,以经验用方与理解用方相结合,以有方有药为前提,方以 法立,方以法转,反对那种不明君臣佐使,东拼西凑,杂乱无章的盲目用药方法。另外, 善于化采古方,也是周氏用方的一大特色。周氏认为,古方是前贤临证经验的总结和宝贵 遗产,其配伍和剂量均有其科学性,如果与病证相契合,不宜大增大减。因为,随意加减,使原方面目全非,混淆了原方自身配伍的规律性,则会主治不明,难于中的。同时在调方 时,周氏十分注意掌握守方变方的尺度。对于一些慢性病,因其病情相对稳定,非朝夕之 功而奏效

16、,应缓而图之。故周氏主张其治当有方有守,切忌朝秦暮楚,忽攻忽补,而对于 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变证,应当迅速抓住证候特点,果断变更方药,再立新意。在临床用药方面,周氏非常重视动静结合用药。所谓静药,是指具有补益作用,但易 导致壅滞的药物,如熟地、党参、鹿角胶、龟板之类。所谓动药,是指具有理气活血作用, 而易伤正气的药物,如川芎、枳实、肉桂、香附等药物。选静药必佐以动药,用动药必辅 以静药,动静结合,制其偏颇,则药力精专,直达病所。另外,周氏还强调“欲求选药精 当,首应熟识药性” 。如人参、黄芪、党参、太子参均能补气,但以人参补气之力最强,黄 芪、党参次之,太子参为最弱。另外,人参兼补心,黄芪兼走表、利水而托毒。在元气大 伤,当所急固之时,若用补气力弱之药,则会贻误病情。所以,为医者不可不熟识药性。五、治养结合,防患于未然 周氏认为,防止疾病的发生,是养生长寿的前提,防止疾病发生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也是 养 生学的主要内容,从而把防病与养生长寿统一起来,创立养生学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