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工业企业生产费用的核算,学习目标: 熟练运用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 掌握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和账务处理方法 掌握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和账务处理方法 掌握生产损失的核算方法 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第三章 工业企业生产费用的核算,第一节 材料费用的核算 第二节 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第三节 职工薪酬的核算 第四节 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的核算 第五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第六节 制造费用的核算 第七节 生产损失的核算 第八节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 第九节 期间费用的核算,第一节 材料费用的核算,一、材料费用核算的内容与要求 二、材料的分类 三、材料的计价 四、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一节 材料费用的核算,一、材料费用核算的内容与要求 (一)材料费用核算的内容 1. 正确计算所购材料成本,为材料发出的核算奠定基础; 2. 正确计算发出材料成本,以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3. 正确计算库存材料成本,为计算下期材料成本和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真实的数据一、材料费用核算的内容与要求,(二)材料费用核算的要求 1. 能够反映和控制材料收入、发出及结存的情况; 2. 能为企业管理部门在材料管理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3. 能反映生产过程中生产产品和部门管理耗用材料的情况,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二、材料的分类,(一)原料及主要材料 (二)辅助材料 (三)燃料 (四)外购半成品 (五)修理用备件 (六)包装物 (七)低值易耗品,(一)原料及主要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是指经过加工后能够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和材料原料一般指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天然状态的农产品和矿产品等劳动对象,如原棉、矿石等材料一般指来自加工企业的已被劳动加工过的劳动对象,如棉纱、钢材等在实际工作中,把二者合称为原材料二)辅助材料,辅助材料是指直接用于生产,有助于产品形成或便于生产进行,但不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材料其中,有的同原料及主要材料相结合,有助于产品的形成,如催化剂、染料、油漆等;有的用于提供正常劳动条件,如灯泡等三)燃料,燃料是指企业生产用的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如汽油、焦炭、天然气等四)外购半成品,外购半成品是指企业从外部购入、需要本企业进一步加工或装配于本企业的产品中,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半成品及零配件,如生产汽车配套的轮胎、电冰箱厂外购的压缩机等五)修理用备件,修理用备件是指为修理本企业机器设备和运输设备的各种专用零件和备件,如轴承、齿 轮、轮胎等六)包装物,包装物是指为包装本企业产品,并准备随同产品一同出售以及在销售过程中借给或租给购货单位使用的各种包装物品,如箱、桶、瓶、坛等。
七)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资料,如一般工具、专用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统称为周转材料第一节 材料费用的核算,三、材料的计价 (一)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 (二)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四、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材料费用的归集 1. 材料发出的原始凭证材料发出所依据的原始凭证是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和退料单等 2. 材料发出的核算 (1)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发出的核算 (2)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发出的核算,四、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二)材料费用的分配 1. 原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 (1)定额消耗量比例法 (2)定额费用比例法 (3)原材料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 2. 燃料费用的分配方法,(1)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定额消耗量比例法的计算公式:见教材【例3—3】 启利工厂2009年7月份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材料4 400千克,A材料每千克单价2元,共计8 800元生产甲产品60件,单位消耗定额为40千克;生产乙产品80件,单位消耗定额为20千克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A材料费用,其计算如下: 甲产品A材料定额消耗量=60×40=2 400(千克)乙产品A材料定额消耗量=80×20=1 600(千克)A材料定额消耗总量=2400+1600=4 000(千克)A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数量=2 400×1.1=2 640(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数量=1 600×1.1=1 760(千克)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费用= 2 640×2=5 280 (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费用= 1 760×2= 3 520 (元),,4 400,,4 000,=,1.1,【例3—4】 仍以【例3—3】资料为例,则原材料费用分配计算如下: 甲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60×40=2 400(千克) 乙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80×20=1 600(千克) 原材料定额消耗总量=2 400+1 600=4 000(千克)原材料费用分配率=甲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 2400×2.2=5 280(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 1600×2.2= 3 520(元),,80 800,4 000,=2.2,(2)定额费用比例法,其计算公式见教材。
例3—5】 飞达工厂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领用甲、乙两种主要材料,共计15 796元本月生产A产品60件,B产品50件A产品材料消耗定额:甲材料8千克,乙材料6千克;B产品材料消耗定额:甲材料5千克,乙材料4千克甲材料单价12元,乙材料单价10元分配计算如下: ①A产品材料定额费用:甲材料定额费用=60×8×12=5 760(元)乙材料定额费用=60×6×10=3 600(元),,A产品材料定额费用合计 9 360(元),B产品材料定额费用:甲材料定额费用=50×5×12=3 000(元)乙材料定额费用=50×4×10=2 000(元),,B产品材料定额费用合计 5 000(元),②材料费用分配率=,③A、B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费用A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9 360×1.1=10 296(元)B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5 000×1.1=5 500(元),2. 燃料费用的分配方法,燃料实际上也是材料,所以,燃料费用分配及账务处理方法与原材料费用分配及账务处理方法相同但如果企业燃料费用比重较大,为了对其加强管理,可在“原材料”账户外,增设“燃料”账户进行核算,并在成本项目中与动力费用一起,单设“燃料及动力”项目进行成本核算。
例3—6】飞达工厂基本生产车间2009年6月份共发生燃料费用39 960元,其中:用于甲、乙两种产品热处理21 960元,辅助生产车间消耗5 000元,基本生产车间一般消耗6 000元,行政管理部门消耗7 000元甲、乙产品耗用的燃料费用按燃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甲产品的燃料费用定额66元,乙产品的燃料费用定额78元甲、乙产品本月的实际产量分别为200件和300件,企业单独开设“燃料”账户燃料费用分配率=,飞达工厂燃料费用分配计算如下:甲产品应负担的燃料费用=66×200×0.6=7 92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燃料费用=78×300×0.6=14 040 (元),根据表3—7,做如下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7 920──乙产品 14 040辅助生产成本 5 000制造费用 6 000管理费用 7 000贷:燃料 39 960,第二节 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一、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二、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一、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动力费用主要包括电力和蒸汽费,可以分为自制与外购两种。
自制部分应通过辅助生产核算这里只说明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二、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基本生产车间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中;对于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外购动力,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对于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用电,如照明用电等,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成本”(或其下设的“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管理费用”等有关明细账的相关项目中第三节 职工薪酬的核算,一、职工薪酬概述 职工薪酬包括: 1.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 职工福利费; 3.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 住房公积金; 5.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 非货币性福利; 7.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8.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二、职工薪酬的计算,(一)工资总额的组成 1.计时工资 2.计件工资 3.奖金 4.津贴和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1.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指按照计时工资标准和职工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计时工资标准是指每个职工在一定时间(年、月、周、日、小时)内应得的工资额职工工作时间根据企业的考勤记录确定2.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指按照计件单价和职工完成工作的数量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计件单价是指职工每完成一个单位工作应得的工资额计件工资包括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3.奖金,资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以及增收节支业绩报酬,如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以及企业支付的其他奖金4.津贴和补贴,津贴是指为补偿职工特殊劳动、额外劳动或其他劳动需支付的报酬,如技术津贴、保健津贴等补贴是指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变动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如生活补贴等5.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照规定的工资标准和职工增加或延长的劳动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如节假日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指按照国家法规和政策规定,在特殊情况下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特殊情况包括职工病假、工伤假、事假、婚丧假、产假、探亲假、定期休假、 停工学习等在有的情况下,应全额发放职工的计时工资;而有的情况下,则按照一定比例支付职工工资二)工资核算的原始凭证,1.考勤记录考勤记录是登记职工出勤和缺勤情况的原始记录。
考勤记录的主要形式有考勤簿、考勤卡、考勤钟等2.产量记录产量记录是登记工人或小组在出勤时间内完成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生产产品所耗工时数量的原始记录产量记录和工时记录通常有工作通知单、工序进程单和工作班产量记录等三)工资的计算方法,1. 计时工资的计算 (1)每月固定按30天计算 (2)每月固定按21. 75天计算 2. 计件工资的计算(1) 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2) 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1. 计时工资的计算,计时工资是根据考勤记录和规定的计时工资标准计算每一职工应得的工资额其中,计时工资标准有年工资标准、月工资标准、日工资标准以及小时工资标准等下面以月工资标准为例,介绍计时工资的计算1)每月固定按30天计算,每月固定按30天计算,则日工资率=月工资标准/30在这种制度下,由于节假日和双休日计算了工资,因此,如果缺勤期间有节假日和双休日,也应扣掉相应的工资2)每月固定按21. 75天计算,每月按年日历天数365减去104个双休日,再除以12个月后得月平均工作天数21.75天计算,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1.75按国家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工资,即计算日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这种工资计算制度是在全年365天减去104个双休日基础上计算的每月平均天数,由于双休日没有计算工资,因此,如果缺勤期间有双休日,也不扣相应工资不论采用多少天计算工资,都可以用两种方式计算:一种是用日工资率乘以每月出勤天数计算应付工资;另一种是用月工资标准扣掉缺勤工资计算应付工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固定天数和一种计算方法核算工资,一经确定,不应随意变更例3—7】某企业职工张华的月工资标准为2 400元,2009年7月份该职工的出勤情况如下:病假2天,事假1天,星期休假8天,实际出勤20天按照该职工的工龄,病假期间支付其90%的工资,且该职工缺勤期间没有双休日该职工2009年7月份应付工资计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