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2)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11062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2)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2)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2)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2)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2)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2)(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 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但是,社会形态更替的进

2、步性、渐进性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瓦特和他的蒸汽机,(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才出现的社会现象,阶级的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集团,这些集团

3、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斗争,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阶级斗争,根源,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

4、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社会革命定义,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人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革命根源,社会革命根源

5、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秤关系或献策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作用之一: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 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武昌起义,法国大革命,作用之二: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作用之三: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十

6、月革命,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社会主义的改革,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作用之一: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纺织工具的变革,作用之二: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交通工具的发展,作用之三: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

7、两重性,电子垃圾,干裂的土壤,水源污染,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现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心史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被称为英雄史观。,与唯心史观相反,唯物史观主张,“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 。人是现实的社会中的人,要说明历史创造者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

8、析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所谓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的固定不变状变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人、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这种现的人,是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了如下原则: 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其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最后,唯物史观

9、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 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质的规定性: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量的规定性:指多数人,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第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作用,第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作用,第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

10、到历史条件(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文化条件)的制约,其中经济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

11、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者,对历史事件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从而导致历史发展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变化,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主要倡导者、发起人、组织者和领导者,杰出人物,杰出人物的作用,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家,由于他们在知识、才能、品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往往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比较深刻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集中群众智慧,提出新的理论,并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为实现特定的历史任务而斗争,因而对历史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他们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策划者,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时代造就英雄,时势召唤英雄,时代造就英雄

12、,时势锻炼英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代造就英雄,时势筛选英雄,普通个人的作用,第一,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普通个人的作用,第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毕升,瓦特,普通个人的作用,第三,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的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杰出人物会因

13、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但这些作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性现象,只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个别原因。,(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与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是一致的。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复 习 思 考 题,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

14、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427页)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2、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复 习 思 考 题,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哪些变化?分配机制有哪些改变?。 4、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

15、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5、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国面临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结合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主 要 参 考 书,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一章、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