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典原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ji****n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75.50KB
约25页
文档ID:54518983
经典原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_第1页
1/25

第五课: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序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视频:资本主义的起源 29分52秒,第五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中心思想及框架: 《导言》包括四节在《导言》中,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的错误的基础上,第一次科学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实现了在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变革第1节:主要是阐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物质生产中的生产关系; 第2节:主要是从生产和再生产四个环节的辩证关系上,进一步阐明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第3节:主要是论述建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方法,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以及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 第4节:主要是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分析,阐明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必须放在同生产力以及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来研究,才能揭示其运动规律这实际上是进一步阐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的问题第一节、生产,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第1——6段) (一)、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批判所谓孤立的个人的观点(第1——3段) 作者在这一节开头的第一段就提出:“摆在我们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第69页)概括起来,它包括两个涵义:1、物质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首先研究物质生产,还是针对和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孤立的个人的观点,阐明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不仅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实现了革命,而且也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进行了根本的变革在这一节里,马克思阐明了唯物辩证法是科学地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并且着重地论述了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所具体采用的“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以及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特别是从建立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体系的角度,着重地论述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的研究方法或叙述方法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资产阶级经济学在方法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最后,根据上述的方法,马克思提出了建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分篇体系的设想第六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写作背景: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写于1859年1月,是马克思为他在1858年8月——1859年1月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而写的。

1859年6月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同时在柏林出版二、中心思想:,在《序言》中,马克思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概要地叙述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原因和经过,说明了他考察资本主义制度最初预定的理论体系;二是总结了他在1859年以前的科学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他所发现和创立的、并作为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一次作了经典性的表述因此,《序言》是一篇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独立科学意义的经典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框架:,《序言》共7个自然段,其内容结构是:第1——2段,马克思首先说明了他所要写的经济学著作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第3——6段,主要概述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和历史过程其中第四段,主要是对他所发现和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经典性的表述第7段,说明他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是多年参加革命斗争实践和在科学上诚实探讨的结果,并且指出,攻克科学难关,攀登科学高峰,必须根绝一切犹豫,不畏艰险和劳苦,坚忍不拔,知难而进四、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最初预定的理论体系和采用的方法(第1——2段),在《序言》的开头,马克思概要地说明了他考察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制度的次序是: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这是马克思于1857——1858年写出“经济学手稿”后,准备正式出版他的经济学著作拟定的 在第二段,马克思主要谈了他考察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制度,所采取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第2段第1句),指的是“经济学手稿”的开头部分,即后来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五、《政治经济学批判》产生的历史过程(第3——6段),(一)、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第3段) ①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②为了批判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思潮,(二)、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斗争的历史过程(第4—6段),①通过对法和物质利益关系的研究,创立了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取得的卓越成绩 ③马克思在伦敦经过10年的研究工作,写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六、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表述(第4段),(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说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第97页,第2段第10行),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生产力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是在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第二,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所结成的一定的生产关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一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第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第二,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对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的回答,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所谓“社会存在”,是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包括与物质生产方式有密切联系的如地理环境、人口等因素所谓“社会意识”,是人们主观方面的东西,主要是指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观点的总和。

三)、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第97页,倒数第8行),(四)、考察社会变革不能以意识为根据,要从生产方式的现存矛盾中寻求根源,马克思在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的基本原理后,进一步论述了考察社会变革不能以意识为根据,而要从生产方式的现存矛盾中去寻求根源的问题五)、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后一个对抗形式的社会,人类社会由于其内部矛盾的运动,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都不是永恒的,而是历史的、暂时的马克思根据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不同的生产方式,把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时期:亚细亚的即原始社会、古代的即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指出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后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对抗的社会,其进一步发展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视频: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历程 13分47秒,七、诚实探讨,不畏艰险,攀登科学高峰(第7段),(一)、《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产生是马克思多年诚实探讨的结果(二)不怕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第100页),思考题,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2、马克思在本书中,是怎样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 3、“两个决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3、“两个决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马克思得出了著名的“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说明,人们决不能不顾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盲目地进行社会变革,而要根据一定时代物质条件的发展状况提出社会变革的任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