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蛙类分类-杨懿如的青蛙学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22054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蛙类分类-杨懿如的青蛙学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世界蛙类分类-杨懿如的青蛙学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世界蛙类分类-杨懿如的青蛙学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世界蛙类分类-杨懿如的青蛙学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世界蛙类分类-杨懿如的青蛙学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蛙类分类-杨懿如的青蛙学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蛙类分类-杨懿如的青蛙学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fee95dcce4a75576737c9aaa4a571dd.pdf第 1 頁2018/9/12 蛙類的起源及分類 【起源】 蛙類屬於兩棲綱 Amphibia 的無尾目(Order Anura),兩棲綱除了有四隻腳沒 有尾巴的無尾目之外,還包括有四隻腳有尾巴的有尾目(Order Caudata)以及 長得像蚯蚓沒有腳的無足目(Order Apoda) 。這群長相各異其趣的兩棲類,有 共同的特徵濕潤裸露的皮膚以及水陸兩棲的生活,也演化自相同祖先。兩棲 類屬於四足類,四足則演化自總鰭魚類(Crossopterygians) 。三億五千萬年前的 泥盆紀中期,有一種呼吸空氣、胸鰭和腹鰭有硬骨支撐可

2、以行走、長得像彈塗 魚的總鰭魚類,終於遠離競爭激烈擁擠的水域,勇敢地邁向充滿食物的陸地新 世界。魚石螈(Acanthostega)是最早登陸的四足類,牠在三億年前的石碳紀初 期演化出包括現今兩棲類祖先的各式各樣的兩棲類,也演化出爬蟲類的祖先, 而爬蟲類隨後演化出鳥類及哺乳類。因此總鰭魚類登陸的這一小步,其實是陸 地脊椎動物起源,乃至人類起源的最關鍵的一大步。 【兩棲類的共同特徵】 1. Pedicellate teeth crown uncalcified dentine or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 base (pedical) 2. Operculu-colum

3、ella complex Papilla amphibiorum 3. structure of the skin and the importance of cutaneous gas exchange Glands mucous glands granular glands (poison gland) 4. Green rods - retinal cell, color receptor 5. Structure of the levator bulbi muscle - a thin sheet in the floor of the orbit 使口腔容積變大 6. Fat bod

4、ies from germinal ridge 7. Skull roof: parietal bones cover the roof of the temporal region of the skull 6fee95dcce4a75576737c9aaa4a571dd.pdf第 2 頁2018/9/12 【無尾目的特徵】 1.骨骼特徵 成體身體扁平,由頭和軀幹構成,沒有頸部及尾部。 脊椎骨數目減少,薦椎之前的脊椎八至十個,薦椎之後的脊椎癒合成 細長的尾桿(urostyle)。脊椎骨分成五型(雙凹、後凹、異凹、前凹、 兩盤凹型) 。 胸帶構造複雜,有擔弓型 arciferal pector

5、al girdle 及固胸型 firmisternal0pectoral girdle。大部分種類沒有肋骨。腰帶的腸骨(ilium) 向前延伸成長棒狀,前端和薦椎相接。 後肢比前肢長,善於跳躍及游泳。前肢四指,後肢五指。前肢的橈骨 與尺骨癒合,後肢的脛骨與腓骨癒合。 顱骨未完全硬骨化。 2.外型特徵 青蛙 Frogs 或蟾蜍 Toads 頭部-眼睛、口部、鼓膜 身體及四肢-蛙類的跳躍 3.生活史 卵蝌蚪小蛙成蛙 蝌蚪有四型 Type 1, Type2, Type3, Type4 【無尾目的分類】 無尾目包括青蛙和蟾蜍,是現生兩棲類中最大的一目,廣布於南極以外的 世界各大洲,全世界大約有 397

6、0 種,目前分類系統將歸類成 27 科 334 屬。 【蛙類各科簡介,共 27 科】 1. Ascaphidae尾蟾科,1種,分佈於北美,有尾巴(兩片肌肉結構) ,體內受精, 急流活動的水棲性蛙類,有肋骨。 6fee95dcce4a75576737c9aaa4a571dd.pdf第 3 頁2018/9/12 2. Leiopelmatidae滑指蟾科,3種,小型(5cm) ,分佈於紐西蘭,半水棲性,體 細長,頭平扁,有尾巴,體內受精,有肋骨。 3. Bombinatoridae鈴蟾科,7種,分佈於澳洲及亞洲,半水棲性,蝌蚪水棲性, 有肋骨,舌頭成盤狀(盤舌) 。 4. Discoglossid

7、ae盤舌蟾科,9種,小型至中型(5-8cm) ,分佈於歐洲及北非,陸 棲性,蝌蚪水棲性,有肋骨,盤舌。 5. Pipidae負子蟾科,27種,分佈於南美及非洲,水棲性,無舌,卵發育成蝌蚪 或直接發育。 6. Rhinophrynidae掘地蟾科,1種,分佈於中美洲,穴居,蝌蚪水棲性。 7. Megophryidae角蟾科,80種,分佈於亞洲大陸、印尼及澳洲,陸棲及半水棲 性。 8. Pelodytidae泥蟾科,2種,分佈於歐洲及亞洲,小型(5cm)陸棲性蛙類,蝌蚪水 棲性。 9. Pelobatidae鏟足蟾科,10種,分佈於北美、亞洲、歐洲及北非,短腿陸棲性 蛙類,後腳有鏟足,有利挖洞。

8、10. Allophrynidae異毒蟾科,1種,分佈於南美,小型樹棲性蛙類。 11. Brachycephalidae金蛙科,3種, ,分佈於巴西南部,小型(1.6cm)陸棲穴 居種類,直接發育,背部有骨板和脊椎癒合。 12. Bufonidae 蟾蜍科,廣泛分布於全世界,但澳洲的海蟾蜍是最近才從美洲引 入。全且界約有25屬350多種,台灣有一屬兩種。蟾蜍有耳後腺,胸骨固胸 形,脊椎骨前凹形。 13. Centrolenidae瞻星蛙科-玻璃蛙,88種,分佈於中南美洲,小型樹棲,身體透 明綠色,蝌蚪棲息在溪流環境。 14. Heleophrynidae魔蟾科,5種,分佈於非洲南部,中型溪流種

9、類,皮膚有刺或 勾,蝌蚪有吸盤。 15. Hylidae 樹蟾科,又稱為雨蛙科,主要分布於美洲、澳洲及歐亞大陸的溫帶 地區。約有 37 屬 630 餘種,台灣僅有一屬一種。樹蟾科的胸骨及脊椎骨結 構和蟾蜍科一樣,胸骨固胸形,脊椎骨前凹形,因此二者的親緣關係可能比 較近。不過樹蟾是樹棲性種類,其指(趾)端擴大成吸盤,並且有間介軟骨, 結構上和樹蛙科類似,是適應樹棲生活的趨同演化結果。 6fee95dcce4a75576737c9aaa4a571dd.pdf第 4 頁2018/9/12 16. Leptodactylidae細指蟾科,810種,蛙類中種類最多的一科,分佈於北美南部 及西印度群島,體

10、型大小差異很大(1.2-25cm) ,有各種生殖方式,生活在 各種棲地型態。 17. Myobatrachidae龜蟾科,110種,分佈於澳洲及新幾內亞,體型大小從1.2cm- 12cm,有水棲及陸棲種類及各種生殖方式。 18. Pseudidae擬蟾科-多指節蛙,4種,分佈於南美,水棲性,體細長,多一指節, 蝌蚪大型(可達25cm),比剛變態的小蛙(約7cm)還大。 19. Rhinodermatidae銜幼蟾科,2種,分佈於智利南部及阿根廷,小型陸棲性種 類,卵生,雄蛙用鳴囊育幼(蝌蚪) 。 20. Sooglossidae塞舌蛙,3種,分佈於西賽爾群島(印度洋) ,陸棲性的小型蛙 類,卵

11、直接發育或發育成不必進食的蝌蚪,蝌蚪再由雌蛙背在背上直到變成 小蛙。 21. Arthrolepidae 節蛙科,73種,分佈於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小型至中型的陸 棲性蛙類,直接發育。 22. Dendrobatidae箭毒蛙科,15種,分佈於中南美洲,小型的陸棲性種類,指有 吸盤,許種類有鮮豔的顏色及劇毒,雄蛙護卵,成蛙用背部帶蝌蚪至水邊。 23. Hemisotidae 8種,分佈於非洲撒哈拉一帶,小型穴居。 24. Hyperoliidae 葦蛙科,225種,分佈於非洲,小型至中型樹棲性種類,蝌蚪 水棲性。 25. Microhylidae狹口蛙科,又稱為姬蛙科,體型一般都比較小。廣泛分

12、布在各 洲的溫帶及熱帶地區,除了南極及澳洲的大部分地區。共計有61屬280餘種, 台灣有一屬四種。狹口蛙科的蝌蚪出水孔單一位於腹部下方中央,沒有喙也 沒有角質齒,和其他蛙類不同,是一種特化的型式。 26. Ranidae 赤蛙科,除了澳洲及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全世界各地都有赤蛙科 的蹤跡。約有 47 屬 677 種,但屬的分類仍有許多歧見,有些學者將其中的 赤蛙屬 Rana 再細分出許多屬,在此暫不採用,因此台灣有一屬十四種,其 中牛蛙是最近才引進的外來種。 27. Rhacophoridae 樹蛙科,主要分布於非洲及亞洲熱帶地區,故又稱為舊大陸 樹蛙。共有 10 屬 190 多種 ,台灣有四

13、屬十種。樹蛙科是樹棲性種類,指 (趾)端擴大成吸盤,吸盤內有 Y 字形軟骨,最末兩節間並有間介軟骨以 利在樹上攀爬。 6fee95dcce4a75576737c9aaa4a571dd.pdf第 5 頁2018/9/12 【各科之脊椎型態各科之脊椎型態】 雙凹型:尾蟾科、滑指蟾科 後凹型:鈴蟾科、盤舌蟾科、負子蟾科 異凹型:鏟足蟾科 前凹型:蟾蜍科、樹蟾科 兩盤凹型:赤蛙科、樹蛙科等 【各科之胸骨型態各科之胸骨型態】 擔弓型:上烏喙骨交叉,蟾蜍科、樹蟾科 固胸型:鎖骨、烏喙骨及上烏喙骨與胸骨密接相接,樹蛙科、赤蛙科 【各科之蝌蚪型態各科之蝌蚪型態】 Type1: 蝌蚪有兩個出水孔,無角質齒,負子蟾科 Type2: 蝌蚪有單一出水孔,無角質齒,狹口蛙科 Type3: 蝌蚪有單一出水孔位於腹面中間,有角質齒,尾蟾科、滑指蟾科、 鈴蟾科、盤舌蟾科 Type4: 蝌蚪有一個出水孔,有角質齒,腹面左側 【親源關係親源關係】 始蟾亞目 Archaeobatrachia:較原始的種類,例如尾蟾科、滑指蟾科、鈴蟾 科、盤舌蟾科、負子蟾科、掘地蟾科、角蟾科、泥蟾科、鏟足蟾科 新蟾亞目 Neobatrabhia:較進化的種類,蟾蜍、赤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