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师资格证 测量 分数乘法 找规律说课稿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54308343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教师资格证 测量 分数乘法 找规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教师资格证 测量 分数乘法 找规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教师资格证 测量 分数乘法 找规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教师资格证 测量 分数乘法 找规律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教师资格证 测量 分数乘法 找规律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教师资格证 测量 分数乘法 找规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教师资格证 测量 分数乘法 找规律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教师资格证认定小学数学说课稿:测量 测 量说课稿一: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测量,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第一课,实际上是长 度单位的认识 。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 测量建立 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多种 活动,把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长度概念。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 有正式的接触,但生活中已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毫米的准确长度却没有真正的 理解,所以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

2、度表象很难建立。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以下教 学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 1 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2、培养估测意识,发展估测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学习重点】建立 1 分米、1 毫米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经历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能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学习准备】彩色笔、信用卡、吸管、米尺、直尺、课件等。二:依据教学理念确定教法和渗透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

3、和记忆,动手 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引导发现等 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 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学法上,学生主要是在观察、操作活动、小组交流中进行学习。关于学法的具体指 导将在教学过程中详细说明.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过程的设计尤其重要。本着关注学习起点,突出”实效” 、注重 “数学”操作感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几步

4、进行:(一)复习旧知:为了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我让学生回忆米和厘米,并用肢体表示 大体长度,为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关系做好铺垫,有利于知识的承前启后。(二)自主探究,引发问题活动 1:估计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处和重要的作用,因此, 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比一比谁的眼力好”让学生充分地估计生活中的物品 如吸管、彩色笔的长度、信用卡的厚度,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 展估测能力。当学生估计的结果出现误差,学生就会明白后面的实际测量是相当必要的。(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 2:认识毫米当学生发现彩色笔的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老师有

5、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彩色笔长 12 厘米多一些,是多几小格?值得说明的是在一年级时, 学生是习惯把不满整厘米的,按整 厘米来算,所以这边我放慢脚步,先引导多出几小格,再引出毫米这个新单位,继而过渡到 几毫米,最后明确彩色笔的准确长度是几厘米几毫米。因为毫米单位比较小,不容易体验,为此我先让学生在估计的基础上实际测量信用卡 厚度、感受 1 毫米的长度,并找出身边 1 毫米长的物品,最后提出:你能记住毫米这个长 度吗?通过这些细节的预设使学生能在记忆中形成毫米的表象。因为学生在使用直尺的过程中对毫米有初步的感知,再加上学生对毫米的认识比较抽 象,学生理解会比较困难,所以有意的设计先引导学生认识毫米,

6、再认识分米。关于毫米和 分米认识在设计上并没有平均用力。活动 3:认识分米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估计-测量-感受进率-再估计-再测量,使学生由表面到实质 地体验分米这一长度单位,并进一步知道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的进率。具体的安排是这样 的:1:我先让学生估计 10 厘米长的吸管,然后在实际测量具体长度。值得说明的是,由于 10 厘米长的铅笔准备起来容易有误差,就大胆改变了教材,用精 确准备的厘米长的吸管来代替。2、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 1 分米,并用手比划分米,建立比较直观的感受和印象。继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软尺上的 1 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3、学生以分米为单位先估计课桌的长度再测

7、量验证,使学生直接地反馈出对分米的理 解和初步应用。当学生认识完毫米和分米后,我特意安排让学生根据反馈表中估计与实际测量进行对 比,让学生四人一组相互评价,并对估计得最接近的学生,现场给以肯定。课标指出要关 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要为学生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所以 这一小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在课堂展现出老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重视,对生生交流的检查, 防止学生估计容易留于形式,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估计习惯有一定的意义。(四)梳理长度知识让学生回顾 4 个长度单位,并给长度按顺序排排队,把整节课的新知作个梳理,使长度 单位的学习比较有系统性。(五)巩固练习,拓展运用1、让学生选择合适

8、的长度单位填一填由于考虑到时间可能不够,为此在此道题中我有意穿插了两道初步的单位换算题, 为以 后的熟练掌握单位间的换算打下基础,有关单位换算的,则在以后再进行专项的练习。2、画一画。请学生分别画出长 30mm、2cm5mm、1dm 的线段。一方面,在画的过程中强化分米、 毫米的表象;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用直尺画线段的能力。3、 让学生选择米尺、1 分米的吸管、直尺或者信用卡,自主测量班级物体的长度, 先估计有多长,再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好数据进行汇报。通过此测量活动,一方面,训 练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米、分米、厘米、毫米这 4 个长度单位的表象,提高学生的实际

9、应用能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展示几位同 学的记录表,了解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情况,及在实际的测量中选用的单位是否合适; 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表格回收,因为表格中有学生的姓名,课后也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纵观整节课,我的教学预设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本着以学 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理念,设计简单可行的操作活动, 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2、 2011 年教师资格证认定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乘法负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 ,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

10、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 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 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 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 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 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 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说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11、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 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 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 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 0 的大小进

12、行比较。四、说教法和学法: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合作探究法。 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 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 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 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 计意图

13、。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 话。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 2 步向后退 2 步、转来了 2 名同学转走 两个同学、存了 300 元取出 300 元、运进 2 吨运出 2 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 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 “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 题。课的开始,利用课件,创设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境:运进苹果 2 吨,运出香梨 2 吨。从 管理员小王的物品进出单入手,让

1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运进 2 吨” 、 “运出 2 吨” , 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有的用符号“” , “” 、相反方向的箭头;有的用“笑脸” , “哭脸”;还有的用文字说 明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 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适时地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 数学家们对负数探索与研究。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 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 被动化

15、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 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并描述性的介绍正数和负 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法与写法。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 报,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知识,提出两个问题:你认为温度计中哪个刻度最重要?温度计中的 这两个 5 表示的温度一样吗?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的欲望。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 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

16、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 让学生拨出上海 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 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 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 ,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 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 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 0 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 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 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 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 0 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三、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 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 自己身边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