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五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7082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五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第五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第五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第五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第五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五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五次月考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模拟试卷语 文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第卷选择题(共 36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银制的汤匙(ch )在她手中优雅的起落,四周一片死寂,偶尔发出瓷碗被轻碰的声音。B传达室的周大爷心广体胖(p n) ,心里有什么,嘴里就说什么。C角色(ju )互换,换位思考,不失为一种调解矛盾的有效方法。D这帮顽徒,平时猖狂跋扈,一旦东窗事发,便累累(l il i)若丧家之犬。解析: D 累累l il i 憔悴颓丧的样子。接连成串。(心广体胖(p n):广,开阔,坦然。胖,舒泰。谓内心无所愧疚,体貌自然舒泰安详。心宽体胖(

2、p ng) :心情愉快,身体肥胖。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新民晚报第11 版萧军遗孀状告(萧红)又撤诉: “萧红萧军生后的这场风波以原告主动向法院申请撤诉告终。”B晚上九点,机长宣布一个大家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此航班由两个机组轮留值班。C据这份调查报告显示,有的地方还很不好,真叫做食不裹腹,衣不蔽体。D一番寒暄后,张问起刘在什么地方工作,刘如实的相告在某大学当厨师。解析: D(A “生后”为“身后” ,前者指生下来以后,后者指死了以后。B “轮留”为“轮流”。 C “裹”为“果” ,吃饱。D “寒暄”中“暄”为“ (太阳)温暖” ,与“寒”相对,解释为: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

3、酬话。)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次校园网络建设,尽管我们想尽了办法,但还是屡试不爽,不得不推迟开通时间。B明园古柏,恬静幽雅,却弄得遍地垃圾,污水横流,实在是焚琴煮鹤。C即使是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失。D美国政府准许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天然公园钻井的决定,引起了国际环保组织的怨声 载道。解析: B “焚琴煮鹤” 指把鹤煮了吃, 把琴当柴烧。 比喻做杀风景的事。 (A “屡试不爽”指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 ,违背,差失。C “集腋成裘”多指好的东西积少成多。D “怨声载道”是个动词性的短语,与“引起”搭配不当。) 4下列各句中

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焦急的等待着,铃声突然响起,他冲上去拿起了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普通话的男子的声音说: “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B求同和封闭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语文阅读教学还是一种注经解经式的教学。C临床试验证明,采用草药防治多种疾病的效果良好,这使那些对怀疑用草药防治疾病是否有效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2 D冷战之后,部分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距离为何难以逾越?这是当今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问题。解析: B(A成分赘余,“说”多余。C “对”字多余,使“对怀疑用草药防治疾病是否有效的人”表意不明确;“怀疑”的是“有效”

5、 ,不是“是否有效” 。 D “距离”不能用“逾越”搭配,只能是“延长”或“缩短”。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 题。我国“城市”的演变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文明。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前提下,技术与发明不断应用于城市生活,城市变得更富公共性。我国古代文献中, ?城?和?市?是两个概念。?城?是指有防御性围墙的地方,能扼守交通要冲, 防守军事据点和军事要塞。 ?市?是商品交换之地。 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器的普及应用,农业生产率获得提高,古代城市开始出现并

6、获得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又出现了新的特点:发展和分布重心南移 发展呈南升北降、重心南移的态势;沿大运河、沿长江城市发展轴线初见端倪;东南沿海港市兴起;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到宋代,商业进一步繁荣,城市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有统计推算,北宋东京(开封)人口实际已有150 万至 170 万之众,达到10 万户的城市亦有40 个之多。到了清代的1840 年,中国城镇总人口已由唐代的大约800万上涨到大约2400 万,主要城市除人口过100 万的特大城市北京外,在江、(运)河、海岸的苏州、南京、扬州、杭州、广州、汉口、福州、佛山、天津、厦门、上海等工商业城市的人口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

7、加。中国近代城市的文明,是在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这一时期,民族工商业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也比较快,除了商埠城市、租界城市有所发展外,还兴起了一批受帝国主义控制的殖民地性质的城市如青岛、大连等;兴起了一批矿业城市如唐山、焦作等;兴起了一些铁路枢纽城市如郑州、徐州、蚌埠等;兴起了一些民族工商业城市如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但这期间也是大运河沿线城市衰落的主要时期。我国城市由古代文明向近现代文明转变,是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但我国城市近现代化文明的形成是以血与火的代价实现的,体现着我国人民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争得?城市文明?而作出的种种努力和牺牲,成为我国城市

8、文明史的重要篇章。(摘自新华文摘2006 年第 18 期,有删改。题目是编者加的)5 下列对“城市”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文献中, “城”和“市”是两个概念。有“城”的地方没有“市”,有“市”的地方没有“城” 。B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C我国最早的“镇”出现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D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沿江、 (运)河、海岸城市发展轴线初见端倪。解析: C据第 3 段可知。(A原文没有说有“城”的地方没有“市”,有“市”的地方没有“城”。B指代不准确,原文是说“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原3 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D据第 3段信息,“海岸”

9、误。 )6下列不能够证明使“城市变得更富公共性”的一项是()A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器的普及应用,农业生产率获得提高,古代城市开始出现并获得发展。B宋代,商业进一步繁荣,城市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C到了清代的1840 年,中国城镇总人口已由唐代的大约800 万上涨到大约2400 万。D到了近代,随着民族工商业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也比较快,兴起了一批受帝国主义控制的殖民地性质的城市。解析:C第一段中说,“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前提下,技术与发明不断应用于城市生活,城市变得更富公共性。 ”因此,“生产力极大发展”这个前提不能少。(A信息在第2 段末句。B信息在第4 段首句,“商业的进一步繁荣”即暗示

10、了生产力的发展。D信息在第6 段一、二句。)7下列说法与原文信息相符的一项是()A我国城市的发展到了近代,随着民族工商业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城市相继涌现,但大运河沿线城市却呈衰落趋势。B据历史记载,北宋东京(开封)人口实际已有150 万至 170 万之众,达到10 万户的城市亦有40 个之多。C 到了清代的1840年,中国部分城镇的人口已由唐代的大约800 万上涨到大约2400 万。D在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仍兴起了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四个民族工商业城市。解析:A据第六段信息可知。(B “据历史记载” 误,原文是说 “有统计推算” 。C原文是说“城镇

11、的总人口” 。信息在第5 段首句。D据第 6 段信息可知,原文只是举例说明,并非就只有这四个。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文明总会不断前进。B如果没有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我国城市早在宋代就能够实现由古代文明向近现代文明的转变。C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对城市文明的认识必须尊重其发展的历史规律。D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长江、黄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解析: C (A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误,城市文明的前进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的。B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且宋代也不属于近代的范畴。D文中没有提到黄河流域。)三、文言文阅

12、读(12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讳辩韩愈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 ?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愈曰: ?然? 。【译文】 我给李贺写了一封信,劝勉他去考进士。李贺考进士已被提名推荐,同李贺争名的人出来诋毁他,说: “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不参加进士考试是对的,劝勉他去考的4 人是不对的。 ”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纷纷附和,众口一辞。皇甫湜对我说:“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将会因此获罪。”我回答说:“是的。”律曰: ?二名不偏讳。 ?释

13、之者曰: ?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 ?律曰: ?不讳嫌名。 ?释之者曰: ?谓若禹与雨, 丘与 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译文】 律令说:“名有两个字就不单独讳其中的一个字。”解释者说: “譬如孔子的母亲名徵在,说了徵字就不说在字,说了在字就不说徵字,就属于这种情况。 ” 律令又说: “与名同音的字不避讳。 ” 解释者说: “譬如禹与雨,丘和蓲这一类就是。 ”现在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去考进士,是违背了“二名律”呢,还是违背了“嫌名律”呢?父亲名晋肃,儿子就不可以考进士,倘若父亲名“仁”,儿子

14、就不能做人了吗?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 ?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 ?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 ?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 ?势? 、 ?秉? 、 ?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 ?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译文】 试问避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5、呢?制订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的,不是周公、孔子吗?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对母名中的两个字也不单独避讳其中的一个;孔子作春秋,也不讥刺那些不讳与君父的名同音的字的人。周康王钊的孙子(应为儿子)谥号就叫昭王;曾参的父亲名晳,曾子就不避“昔”字。周朝时有一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一个人叫杜度,象这样的名字让他们的儿子如何避讳呢?难道为了要避讳父名的近音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讳了吗?还是就不避讳同音字了呢?汉代讳武帝名彻,遇到“彻”字就改为“通”字,但没有听说又讳车辙的“辙”字为别的什么字?讳吕后名雉,汉人遇到“雉”字就改称“野鸡”,但没有听说又讳治天下的“治”字为别的什么字。现在臣僚上送奏章、皇帝下达诏书,也

16、没听说要避“浒” 、 “势” 、 “秉” 、 “机”这些字。只有宦官和宫女,才不敢说“谕”和“机”这些字,以为触犯名讳。士大夫说话做事,应该遵循怎样的法则呢?现在从经典来考查,据法律来质对,用国家制度来考核,李贺考进士,到底是可以呢?还是不可以呢?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译文】 大凡服侍父母能象曾参那样,就可以免遭非议了;做人能象周公、孔子一样,也就可以说达到顶点了。现在世上的读书人,不专心去实践曾参、周公、孔子的品行,却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