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68385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 学年上学期学年上学期 2016 级级第二次双周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18 年 8 月 28 日一、选择题:本大题一、选择题:本大题 24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分,共分,共 48 分分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分封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2、在春秋末期,中原社会已经变得比较宽容柔和,崇尚优雅和尊严。但秦国长期与戎狄杂处,草原游牧文化中没

2、有“民贵君轻”观念,更没有“为政以德”的仁德概念,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段材料旨在揭示出A中原文化已经丧失了进取意识 B秦文化传统具有专制集权色彩C中原文化传统具有自身局限性 D中原文化与草原文明难以融合3、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 ,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C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 D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4、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

3、监生纷纷“弃举业” 、 “裂秀才冠” ,往往自称“山人” ,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 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C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 D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5、伯里克利时期,除将军的职务必须由有军事才能的人担任以外,五百人会议的议员和大部分的政府官员,都不再以选举的方式产生,而改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意味着A. 下层民众亦可参与政治 B. 雅典民主发展遭受挫折C. 公民权益将得不到保证 D. 公民内部政治权的普及6、罗马法规定:如果当事人“商定的价格尚不足订约时被出售物品实际价值的一半,而买方又不愿支付差价,卖主可以蒙受非常损失为

4、由而解除契约” 。这说明罗马法( )A防范了欺诈性契约的签订 B具有完备的契约自由精神C旨在调和经济契约的矛盾 D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原则7、1935 年,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理由是联邦政府干涉了各州的内部事务,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这反映了A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 B最高法院的做法违反宪法原则C国会的补教对新政的成效不大 D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明显提升8、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条内容为“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天

5、朝上国”不得不接受耻辱 B宗藩体制不得不接受条约体制C为此后实现长期和平奠定基础 D国际平等原则得到了很好贯彻9、鸦片战争前,少数士大夫针对鸦片泛滥情况提出:“纹银易烟出洋者不可计数。必先罢例禁,听民间自种莺粟。内产既盛,食者转利值廉,销流自广。夷至者无所得利,招亦不来,来者则竟弛关禁而厚征其税。责商必与易货,严银禁罪名。 ”下列选项最符合“少数士大夫”主张的是( )A严格禁止外商走私鸦片 B鼓励民间种植与夷争利C反对政府介入鸦片问题 D利用市场维护经济安全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1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

6、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1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清朝在全国统治的继续和其间的变嬗都有很大影响,但它没有摆脱千百年来农民起义历史循环的结局,并不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生长。以下结论与上述观点不一致的是( )A 资政新篇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B 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理想化C太平天国运动使晚清中央集权被削弱D太平天国运动是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运动12、1859 年的资政新篇规定:“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

7、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 B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持保守态度C渴望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技术 D允许西方传教士和工匠自由地活动13、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14、晚清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政府对军队采取湘军战时临时征用,战完就地解散回家的方法,成本低效率高。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遇到经过德式训练的日本军队却吃了大败仗。

8、这本质上反映了( )A湘军的发展方向和军事近代化的方向背道而驰B湘军的编练方法不能提升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力C清政府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是失败的关键D清政府政治腐败导致军队训练方法落后1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固然是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 ”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力图树立全新与平等的国家形象 B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C能与各战胜国平等分享胜利果实 D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国际形势16、19 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

9、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 年,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 )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B维护其在华权益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17、农民反对“新政”是晚清最后十年民变中引人注目的内容。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 寺庙、祠堂之内,遭致农民的普遍憎恶;此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这反映出清末新政( )A具有鲜明的封建专制色彩 B未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C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 D催生了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1

10、8、1911 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 省份 整体模式 湖北 民主共和制 江苏 单一的中央集权制 浙江 议会为权利核心的代议制 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19、在纪念巴黎公社 55 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他意在( )A指引中国

11、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 D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20、表 2 记者 供职报刊社 报道摘要 毕恩来 美亚 把国民党的“封建中国”与共产党的“民主中国”作了区分 斯坦恩 美联社、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把重庆称为“哀怨之城”和“一场噩梦” 。从延安飞到重庆犹如“从中国一个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 白修德 时代生活 描述延安人比中国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更“强壮健康” 表 2 为抗战时期美国记者的一些报道摘要。上述报道( )A比较客观地反映当时国共两党实情 B受制于艰苦战争环境未做实地调查C和以后相关研究相比较可信度更高 D体现了国民党必被历史潮流所抛弃21

12、、1939 年 2 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叶剑英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 30 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这体现出国民党( )A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 B对中共抗战的认同与合作C正为战略反攻做最后准备 D已彻底放弃片面抗战方针22、据剑桥中华民国史的记载“沈阳事件发生两年以后,人们已看清,当满洲危机可能给列强一个良好时机来巩固战后国际体系时,他们没有把握时机。 ” 这反映出当时A日本侵华得到西方列强认可 B西方列强不愿日本独霸中国C日本与西方列强达成侵华共识 D日本侵华直接威胁列强的利益23、1938 年 3 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3、提出战时土地政策大纲 ,其中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规定:“奖励人民以土地呈献政府,并应没收汉奸土地,征收利用不良土地,依法分配于伤兵难民。 ”这说明( )A社会矛盾变化促使国民党调整土地政策 B为解决伤兵难民土地问题政府调整政策C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党土地政策的调整 D国民政府致力于实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24、从 1937 年底至 1941 年 2 月,仅在武汉、重庆接待的西方记者就有 168 人,其中美国媒体记者占到了 77 人。此后,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至 1942 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 23 家。这说明( )A西方记者秉持中国利益至上全程报道 B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起西方

14、重视C国际时局变化影响西方媒体关注程度 D国民政府进行的抗日动员受西方肯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第小题,其中第 25 题题 12 分,第分,第 26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7 题题 15 分,第分,第28 题题 11 分。共分。共 52 分。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一材料一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过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