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67400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3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方案设计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2、课程性质:专业理论课 3、学分: 2 学分 4、总课时数: 32课时 5、开设时间:第七学期 二、教学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三、教学目的 1、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外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及代表性作品有 所掌握; 2、了解中外教育名著的写作背景,把握其中的主要教育思想,使学生自觉树立 科学的教育理念;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4、通过有选择的名著学习,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牢固其专业思想。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中外教育名著的教育思想精髓,批判地继承吸收。 2、难点:

2、掌握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著作的思想精髓,批判地继承,挖掘其现实 意义,已用于指导今天的教育实践。 五、教学方法 本门课的性质决定教学方法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教师导读学生 自学为主,结合讨论、写读书心得等方法进行教学。 六、主要教学内容及课程进度安排 1、 学记 (1)介绍学记的基本情况,包括成书年代,作者、学术地位等; (2) 学记中的教育教学思想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能够做到数度;掌握其中的教育思想 问题设置:学记反映了哪些教育思想?学记中的重要的教育学院则有哪 些?都是怎样表达的?关于教育教学成败的经验是怎样总结的,你怎样看?学 记中有哪些方面应该批判?为什么? 2、 师说 2

3、 (1)介绍师说基本情况 (2)引导学生总结其中反映出的教育思想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做到熟读 问题设置:韩愈是如何给教师下定义的?你是怎样理解的?关于师生关系怎样表 述的?你是如何理解的?有什么现实意义? 3、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4、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及朱子语类节选 5、卢梭爱弥尔 6、洛克教育漫话 7、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8、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9、布鲁纳教育过程 10、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3 学记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

4、曰: “念终始典于学” 。 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 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5、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 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 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 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 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

6、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 兴也。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 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 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

7、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 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 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4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及其久也, 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待其从

8、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 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 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 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学记全文及译文 学记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 , 是 “ 礼记 “ 一书 49 篇中的一篇 ,

9、作者不详 , 郭沫若认为 像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 它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 , 也是最完善的极为重要的文献 , 值得认真研 究 . 它从教育目的 , 教育原则 , 教学原则 , 教学方法 , 教师和学生 , 学校制度 , 学校管理等各 方面都作了系统论述。虽然时隔 2000 多年 , 但是对今天的教育仍富有现实意义。 发虑宪 , 求善良 , 深谋远虑 ( 思虑规律 ), 物色好人 ( 求贤纳士 ), 足以 謏 (s u, 小有声音 ) 文 , 不足以动众可以赢得一些好名声 , 但还不能够鼓动民众 . 就贤体远 , 足以动众 , 如果礼贤下士 , 亲近与己疏远的人 , 就可以鼓动民众 , 未足

10、以化民 . 但还不能够感化 , 教化民众 .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 其必由学乎 . 如果要想感化和教化民众 , 养成良好的风俗习惯 , 就必须 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 【古时的统治者开始发出谋虑计划和颁布法令政策的时候 , 能够先时广泛地征求德行高尚人士的 体检 , 来辅助自己 , 这仅是个人的善行 , 只能做到小有声誉而已 , 还不足以耸动群众的听闻 . 如 果能 “ 卑躬屈己 “ 礼贤下士 , 亲近疏远的人 , 这虽然能够耸动群众听闻 , 但还是不足以感动群 众 ,“ 教化 “ 人民 . 如果天子诸侯士大夫要以自己的 “ 佳言善行 “ 感化民众 , 使之养成一种美好 的风俗习惯 , 就非要重

11、视立最设教不可】 玉不琢 , 不成器 ; 玉质虽美 , 不经雕琢 , 不能成精美玉器 ; 人不学 , 不知道 . 人有天赋但不学习 , 就不能明白至道 .“ 道 “ “ 贵贱 “ 长幼 “ 尊 卑 “;“ 君臣 “ 父子 “ 夫妇 “ 昆弟 “ 朋友 “( 中庸 );“ 修身 “ 齐家 “ 治国 “ 平天下 “( 大学 ). 是故 , 古之王者 , 建国君民 , 教学为先 . 所以古代君王建设国家 , 统治人民 , 都把教育作 为首要任务 . “ 兑 (yu 说 ) 命 “ 曰 : 尚书 ( 礼记集说今亡 )“ 兑命篇 “ 说 : “ 念终始典于学 “, “ 人君应当始终念念不忘以教育为本 “

12、,( 典 本 , 主 ) 其此之谓乎 ! 就是这个意思 ! 【玉质虽美 , 不经雕琢 , 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 . 人有天赋 , 但不经学习 , 就不能明白至道 . 所以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统治人民 , 没有不把设立学校使人人都能入学受教 , 当作首要任务 .“ 尚书 5 “ 中的 “ 兑命篇 “ 说 :“ 人君应当始终念念不忘以教育为本 .“ 】 虽有佳肴 , 弗食不知其旨也 ; 虽然有美味的菜肴 , 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 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也 . 虽然有高深至极的道理 , 不学就不知它的好处 . 是故 , 学然后知不足 , 教然后知困 . 所以 , 人必须上学读书 , 才能知道自己的

13、缺点和不足 , 教师必须亲身经历教学的过程 , 才会深感自己学问的孤陋和困惑 . 知不足 , 然后能自反也 ; 求学者知不足 , 才会自我反思 , 更加努力地学习 ; 知困 , 然后能自强也 . 教者感到困惑 , 才会潜心钻研 , 孜孜以求 , 自强不息 . 故曰 : 教学相长也 . 所以说 , 教和学是互相促进 , 相辅相成的 . “ 兑命 “ 曰 : 所以 “ 尚书 “ 中 “ 兑命 “ 篇说 : “ 学学半 “, “ 教学过程 , 一半在 教师的教 , 一半在 学生的学 “, 其此之谓乎 ! 就是这个意思 . 【说明 ,“ 教学并重 “ 和 “ 教与学相互发生作用 “ 的道理 . 同时

14、, 指出学生的学习 , 虽然 必须依赖于教师的引导 , 但教师的作用仅仅占了一半 , 必须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和思考 . 教师虽然以 教人为主 , 但遇到困难的时候还需要补修学业以求精进 , 所以教师也是教人学习各占其半 . 这种 “ 教学相长 “ 和教学各半的原理是极可宝贵的见解 , 值得重视 . 学生如果完全依赖教师课堂的教授 , 不肯自己运用思考 , 努力钻研 ; 教师如果抱着故步自封的态度 , 自以为是 , 不肯在去进修以求的 新知识 ; 那么 , 他们都犯了教学上的大病 , 与教学相长的原则是不相符的】 * 古之教者 , 家 (25 家 ) 有塾 , 党 (500 家 ) 有痒 , 术

15、(su )(12500 家 ) 有序 , 国有 学 . * 比年入学 , 中年考校 . 学生每年都可入学 , 每隔一年必须考查学习成绩 . 一年视离经辩志 ; 第一年考查分析文章的经文 , 句章的能力 , 及辨别决定自己的志向和兴 趣 ;( 离 : 分析 ) 三年视敬业乐群 ; 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致志于学业 , 是否能结交学友和睦相处 , 相互研习得 益 ; 五年视博习亲师 ; 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面是否广博 , 是否能亲师 , 尊师 ; 七年视论学取友 ; 第七年考查能否讨论学业的是非优劣 , 以及选择贤能之人为友 ; 谓之小成 . 合格的为小有成就 .( 比六年有成就 , 比九年不足 )

16、九年知类通达 , 到第九年他们应达到 , 对知识闻一知十 , 触类旁通 ; 强力而不返 , 推理论事有独立见解 , 处世处事有行为准则 , 坚定不移 , 不失师诲 ; 谓之大成 . 这时就可称为大有成就 .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 , 这样 , 将来就足以能够教化民众 , 变易旧习 , 形成良好风俗 ; 近者说 (y u ) 服而远者怀之 , 使亲近的人心悦诚服 , 疏远的人心向往之 ; 此大学之道也 . 这是大学教人的道理 . 记曰 :“ 蛾子时述之 “, 古书上说 , 蚂蚁幼虫时时效法大蚁衔土成垤(di 蚁窝 ), 喻学者由 积学而成大道 .( 蛾 古 “ 蚁 “ 字 ) 其此之谓乎 ! 正说明了 , 求学之人也应如此 , 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