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24397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醉翁亭记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醉翁亭记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醉翁亭记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醉翁亭记学案(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学案(教师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醉翁亭记复习课学案【复习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2. 品析关键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 迁移拓展,进行同类文章的比较阅读 【复习步骤】 一、理读整理重点字词句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醉翁亭记作者 欧阳修 ,是北宋(朝代)文 学家,他自号 醉翁,晚年又号 六一居士 ,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 2醉翁亭记中出现的成语有醉翁之意不在酒、 觥筹交错、峰回路转、水落石出(最少写出 3 个) 3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 4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把“

2、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 子是: 醉能同其乐 。 (二) 一词多义2 1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临溪而渔(到 )2归:云归( 聚拢 )而岩穴暝太守归( 回来 )而宾客从也3谓:太守谓( 是 )谁太守自谓( 命名 )也4秀:佳木秀( 繁茂 )而繁阴望之蔚然而深秀( 秀丽 )者(三)其他实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茂盛的样子)2.名( 给, 命名)之者谁3.醉翁之意( 情趣 )不在酒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的样子)5.伛偻提携( 老人小孩)6.杂然而前陈者( 摆放 )7.树林阴翳( 遮盖 )8.野芳( 香花 )发而幽香3 9饮少辄( 就 )醉(四)重点句子翻译(注意加点词的翻译) 1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 领会在心里, 寄托在喝酒上。 2.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 山谷就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 暗或明,变化不一的,这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 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二、品读关键句品析 1.“醉翁之意不在酒”, 那么醉翁之意“意” 在何处? 答:醉翁之意在于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乐民之乐, 三乐归一,意在与民同乐。 2.“醉能同其乐” 中的“醉”与“乐”有什么联系? 答: 贯穿

4、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4 作者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醉的实质 其实是乐,醉和乐又是统一的。 三、类读比较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 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 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5、 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 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 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 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5 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阅读以上三个

6、文段,在下面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 语。 欲 脱 尘 网,陶渊明心系世外桃源 ; 忧国忧民 ,范仲淹志寄岳阳洞庭; 与民同乐,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2.联系三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谈谈这三位失意文人 人生态度有何异同。 答:三位文人都在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抱 负的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失望。陶渊明“三仕三 隐” ,最终选择了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道路,并沉醉于自己所幻想的“世外桃 源”之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范仲淹和欧阳 修在经历庆历新政的失败后,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6 政治理想,不同的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 ,为天下失意文人树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

7、乐”的标杆。而欧阳修则更体现了儒 家的传统思想,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 在养民。 ”更贴近现实生活,具有现实意义。 (答案 仅供参考)四、检测中考链接 命题 人:高静 (一)一词多义 1芳:野芳(香花)发而幽香流芳(美好的德行 )百世2名:名( 命名 )之者谁不能名( 说出 )其一处也莫名( 说出 )其妙有仙则名( 出名 )3归:云归( 聚拢 )而岩穴暝完璧归( 归还 )赵7 太守归( 回去 )而宾客从也壮士十年归( 回来 )返朴归( 返回)真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依)4临:有泉翼然临( 靠近 )于泉上者把酒临( 当,对 )风临( 当,对 )表涕零居高临(从高处往低处看)下如临( 面对 )

8、大敌临( 到 )溪而渔身临( 到 )其境5辄:饮少辄( 就 )醉浅尝辄( 就 )止6意:醉翁之意( 情趣 )不在酒宾客意( 神态 )稍舒8 词不达意( 意思 )出其不意( 意料,料想)意( 用意 )在言外7谓:太守谓( 是 )谁太守自谓( 命名)也此之谓( 叫做)失其本心8秀:佳木秀( 繁茂 )而繁阴望之蔚然而深秀( 秀丽 )者山清水秀(秀丽 )秀(清秀 )外慧中后起之秀( 特别优秀的人才)9筹:觥筹( 酒筹 )交错运筹( 计策 )帷幄一筹( 计策 )莫展10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以为乐) ( 快乐 ) (二)翻译句子1.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9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

9、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 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 翁亭。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3.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 领会在心里, 寄托在喝酒上。 4.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译: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 山谷就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 暗或明,变化不一的,这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5.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 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天气高爽,霜

10、色洁白, 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6.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后者应,10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 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7.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这是太守喝醉了。 (三)默写 1. 文章正面描写醉翁亭的句子是:有亭翼然临于泉 上者 。 2. 出自本文的名句,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 在别的方面 , 也比喻别有用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 不在酒 。 3. 描写山

11、间朝暮景色变化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四)文段阅读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11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 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 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选出下列加

12、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C ) A太守之乐其乐 / 后天下之乐而乐B吾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临溪而渔 / 身临其境D太守谓谁/ 太守自谓也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2 翻译:处在高处的庙堂上(在朝廷上做官)就 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不在朝廷做官) 就为君主担忧。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 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3文段(二)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 请仔细找一找, 画出有关的语句, 说说自己的理解。 答: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4比较两个文段,试分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与欧阳修“太 守之乐”的“乐”有何异同。答: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岳 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 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 , 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 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13 居苦闷的情怀。(仅作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