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专题十三 写 作 (共219张)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780039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219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专题十三 写 作 (共219张)_第1页
第1页 / 共219页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专题十三 写 作 (共219张)_第2页
第2页 / 共219页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专题十三 写 作 (共219张)_第3页
第3页 / 共219页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专题十三 写 作 (共219张)_第4页
第4页 / 共219页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专题十三 写 作 (共219张)_第5页
第5页 / 共2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专题十三 写 作 (共219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专题十三 写 作 (共219张)(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三 写 作,高考语文 (江苏省专用),1.(2017江苏,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70分)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 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的立意要注重对“车”的解读。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生活中离 不开车”,是生活常识,也是材料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第二 句话,从车的种类、形态等方面加以提示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第三句话,是材料的核 心所在,也是作文的重心所在。“车来车往”,

2、既可以是现实中的,也可以是记忆中的。它既是 本句中几个分句的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车见证时代发展,承载世间真情,进 而提升到车具有的形而上的意义:折射观念变迁,蕴含人生哲理。可以说材料本身就是一段言简 意赅、内容丰富、发人思考的“纳米”文章。它提示考生,车中有情,车中有理。车的背后有观 念,有哲理。,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从表面来看,“车”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表现。但这样的立意未免肤浅。我们 要具体分析材料:见证发展与承载真情;观念变迁与人生哲理。可以说如果把车看作实用性 质的工具,那么可以立意为科技的进步;但如果要深入到更深的层面,需要从“观念”的改

3、变这 一哲学思辨的层面思考,可立意为观念变迁可改变世界固有的样子。但综合来看,其实本质上应 当是人类的思维与观念的改变推动世界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 人人眼中有车,所以容易上手;个个感受不同,所以精彩纷呈。写法上考生也可各扬己长,既可以 就材料的提示多维度思考,写议论文;也可以选择和“车”有关的故事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 叙写,写记叙文;还可以写说明文和抒情散文。 参考立意: (1)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时代发展,可以结合核心价值观中“富强”这一角度,写 一曲国家富强的赞歌。 (2)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可以从时下社会对“共享单车”的思考谈 共享理念。,例文1

4、 驱车上路 人世间亘古不变的是岁月的更迭往复,滚动的时间车轮扬起了谁的风尘,又轰隆响彻了谁的行 路?从古代到未来,我唯一确定的是它不会停。 早晨,父亲驾车送我上学,我习惯倚靠在副驾驶上补觉,不短的路程走走停停,不能睡踏实。时光 随着车轮不断流转。 首先要经过的是一个老住宅区。那个街区很可爱,沿街店面卖的豆浆油条,送来阵阵诱人的香 味。风吹过,遮住了半条街的法国梧桐会传来温柔的沙沙声。一辆辆自行车轻快地穿行在弄堂, 清脆的车铃叫醒了清晨。听,那辆哐当哐当过去的定是一架老式二八,我猜定是一位老者踩着效 命了大半辈子的老车前往哪个公园遛鸟,他的半导体里传来咿咿呀呀的紫竹调。古朴、单纯,时 光仿佛回到

5、了从前,回到了属于祖父的年代,那个车马缓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年代。 过几条街,再转几个弯,车在酒吧街的红绿灯前停住,正遇上欢腾了一夜、带着些许酒精香气离 开的车辆。发动机低沉浑厚的是越野车;车轮压过地面的是轿车;忽而一阵磨损汽缸的刺耳声传 来,那是属于跑车的尖锐与浮夸听着这样的声响,我不仅在脑海里构想出了几张醉意迷蒙、 叛逆不逊的年轻脸庞,那脸庞缀满了时代变迁所带来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变迁,酒吧、迪厅在祖 国的大江南北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其背后蕴藏的是古老国家喷薄而出的渴望自由与发展的狂飙 突进式的呐喊。,最后一次停顿,是车子被堵在了市中心的交通要道。清晨的时间分秒必争,对于一个飞速发展的 时代来

6、说更是如此。一时间,来自各式车辆的不同声响交杂在一起,不由分说地冲撞进耳膜并直 击心脏:上班族不耐烦的鸣笛声、公交车的放气声、自行车的铃铛声众声鼎沸。这个热闹 却拥堵的十字路口像极了这个时代里的祖国,她早已不再是那个古朴落后的乡土中国了,她也绝 不仅仅是那个改革开放初期的年轻国度了。她正向着多元化发展,日趋现代化,越来越富强。同 时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我知道,正如堵车只是一阵子的事儿,当她走出这个堵塞的路口,拥 有的将是一片坦途。 过了这个十字路口,就是我的学校。走过这一段路,我到了。 但我知道,我的人生行路永不止步,时间的车轮也一定在它应有的车轨上永不停歇。“人生如逆 旅,我亦是行人。”在

7、变迁的世俗风景里驱车上路吧! 车来车往,时代还在前行,下一秒,她又会不同。 点评 品读此文,不得不感慨后生可畏!文章以父亲驾车送自己上学途中所经过的几个特定地 点为抓手,重点选择了三个停留地:老住宅区、酒吧街的红绿灯前、市中心的交通要道。其中老 住宅区的老式二八自行车带来了古朴、单纯,把我们领到了车马缓慢的年代;酒吧街的车群带来 的是喷薄而出的青春力量,让我们走进了狂飙突进中;最后堵塞的路口象征了我国时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穿过路口,问题迎刃而解。文中对于各式车辆的描写,鲜明生动,极具特点。语言 老到,文采斐然!让我们在变迁的世俗风景里一起驱车上路吧! 例文2 车行大道,智在其中 历史的车

8、轮缓缓碾过,唯见两道车辙留下,诉岁月如歌芬芳不息,诉大道伶仃仍当寻之而行。峰 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车行处。有些车,已然远去,但车中的智慧在今天仍当铭记。 一辆木车,一双睿智的眼睛,一席布衣,几位弟子。他们云游四海,以博大宽厚的思想去接纳,去包 容,去教诲。他们没有对酒当歌的潇洒,却有内心的从容与安宁。夫子的木车,是解放思想、自 由驰骋的天地分明是一辆小小的、封闭的木车,分明已隔了千年的光阴,坐在论语前的 人们,依旧能看到思想的天鹅展翅欲飞的姿态。车中的智慧,是挣脱束缚,去追寻自己对世界理 解的钥匙。 一驾马车,一位面容沧桑的中年男子,一场起起落落的人生。他站在车的前部,看着两边的景色 向后退

9、去,回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不禁长叹了一口气,心里想着:“人生在世实不容易,要想明哲 保身,只能像车前的横木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虽然作用不大,但是不可或缺;亦要像车后的痕迹, 不引人注意,不大富大贵,但也无灾无祸。”想着,便对帐中的妻子说:“你腹中的孩儿,便取名为,轼吧,日后他若有了弟弟,就唤作辙。”车中的智慧,是低调为人,不张扬,安安静静,做好自己。 一骑慢车,一匹瘦马,一封长笺,一大片缓缓流走的云霞。那时候的人们,如木心所说的那样:“从 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没有迅捷的网络、耀眼的灯光、喧嚣的喇叭声,只有清 晨豆浆店冒出的白雾、人们和善的微笑、不辍的蝉鸣,那缓慢的生活节奏,拥

10、有明亮澄澈的温 暖。慢下来,别使劲地踩油门,别横冲直撞地飙车,别焦急地看手表骂着红灯,别让汽油烧尽了你 内心的安宁,因为真正的快乐只源自平和与舒缓。车中的智慧,是慢下你的节奏,莫辜负了静美 的岁月。 一辆汽车,一双沾满灰尘的双手,一群神色各异、议论纷纷的闲人。卡尔本茨略有些紧张但是 仍用坚定明亮的眼睛注视着这个有些庞大的家伙。“他真是异想天开,竟想用蒸汽机代替 马。”“反正就看看热闹罢了。”本茨坦然一笑,走过这些人身旁。事实胜于雄辩,他成功了, 开创了新的时代。他的成就,出自他的创新思维,也出自他对自己创意的信心以及对闲人之语一 笑了之的豁达与洒脱,还出自不甘放弃的执着与勇气。车中的智慧,是对

11、创新的坚持,是面对质 疑的信心与决心。 车轮还在转动着,人们也在继续前行着。车中的智慧,并不深邃,但是若能用心汲取与把握,人们 的步伐便能似水上行舟,潇洒自如,且歌且驰骋。,点评 本文作者选取了历史车轮中四个特定的画面:一辆木车、一驾马车、一骑慢车、一辆 汽车,分别代表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时代、明哲保身的宋代文人活跃的阶段、木心笔下静美的慢 时代以及改革创新的新时代。车轮依旧在转动,但车中的智慧我们应当永存心中。文章语言优 美流畅,如散文诗般娓娓道来;层次清晰,步步推进。从文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厚实的文学功底和 颇高的文学素养。,2.(2016江苏,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

12、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70分)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 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言论类材料作文题,本题提供了一则俗语以及与这则俗语观点相反的一 种解说,并对这种解说提出了一种观点。对这样一则材料,我们该怎样选取角度呢? 先仔细审读材料,找出其中所蕴含的可供选择的角度。 材料中的俗语和“有人”的观点截然相反。俗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是人们对于语言的智 慧性认识,口耳相传已证明其价值。这应该是一种普遍认识,惯性思维。而“有人”则认为“有 话则短,无话则

13、长”,这是从“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个 角度进行阐释的。前者属于中规中矩,后者却是“个性的彰显”“创新意识的闪现”。 对这两种观点,命题人有一种偏向暗示,就是对后一种观点进行了评价。看来,命题者的导向是 希望考生能抛开俗语,从“有人”说的角度切入,重点思考对“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 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进行评价的那句话“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 现”。你对这样的评价怎么看?要做出自己的分析评价,得出自己的结论。因此,可以围绕“有,人”的观点是否“彰显个性”“闪现创新意识”来立意。 如此说来,便可以有三种不同方向的立意了。 第一,认为这样

14、的观点是正确的,论证或说明“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 有话要说”确实是“彰显个性”“闪现创新意识”的体现。 第二,认为这种观点不合逻辑,明明有话可说,你却偏偏不说;别人无话说,你却有话要说。世间很 多不屑说,是因为蔑视对方;世间很多自说自话,是因为自大,独霸了话语权。这本就荒谬无理,怎 能说是“彰显个性”“闪现创新意识”呢? 第三,跳出非此即彼的惯性思维看问题。对“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一句话,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命题人在题目中也暗含了这种意思,加了一个“有时”进 行限制,即暗含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的意思。要看在什么情况下,要说的是什么话。有时,

15、有些 话不可乱说,有时,有些该说的话又不能不说。 立意参考角度: 记叙类 从正面叙写,彰显人的个性魅力或创新意识。 从反面以讽喻方式叙写,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故事。 议论类 阐释论述“个性的魅力”“个性的张扬”或“创新”。 阐述“不要随大流、人云亦云”,而要勇于开拓创新。 批判“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论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例文 我言秋日胜春朝 无意中翻到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几点水纹,几抹残云。一扁舟,一钓叟,除此之外,满卷皆虚 空。 这叫留白,是中国水墨画中荡开的浓重一笔。全卷只有几处重点物像是细心勾勒的,其余只是略 做铺陈,甚至不沾半点墨。于是全卷意蕴从

16、二维纸面伸展成了无限。 留白是与前人的叫板。南宋马远与夏圭,人称马一角、夏半边,尤善留白。而宋前的山水画师, 大多是事无巨细,皆一一列举下来。怕是远处草丛中几块石子、几块污秽的牛粪,前人也会一丝 不苟地记录下来,装裱好便登大雅之堂。布满画纸的山水,自然也有它的美,碧水蓝天,枯藤怪石, 强烈的视觉冲击,喂饱了千年来中国人的眼睛。仿照古人的清明上河图,一千多人物,雕梁,画栋,飞桥屋檐,美、大气。但马远与夏圭,偏不爱这耗尽精力、体力的活儿。再者,前人已留下 大量如此详尽的山水,再走这条路,恐怕历史上只会多两个无名的山水画师,却少了“马一角” “夏半边”! 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7、这是乐观与通达,也是个性与创新。自古太多 的悲秋怀古,似乎一到秋天,日历一撕下,人的心境便会转凉,尽管那炎热与夏天并无二致。“前 人之述备矣。”秋,承载了太多的悲伤情怀,有“天凉好个秋”,也有“物换星移几度秋”“秋 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声啼鸣,唤起了后世对秋 的审美,那成排的雁、鹤不同于以往,是欣欣向荣的象征,是了最美的秋词。这便是“唱反调” “叫板”之美。 有些话,别人也说过,我便不必再多说;只有别人无话可说时,才是我的主场,我的黄金时代。 国学大师陈寅恪不正是这样的人吗?面对一个妓女,他不似别人一样心怀芥蒂,以别样眼光看她, 而是在目盲的情况下口述了百万字巨著柳如是别传。这是个性与创新,也是对人性的敬 重。 同样,韩干,那个画马的宫廷画师,亲身入马厩,与马儿共同生活,才成就了照夜白。韩干画的 马,大多腰体肥圆,怒目圆睁,不像以往画师画的瘦马,病恹恹的。鲁迅先生的话犹在耳边萦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