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古城西安01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527082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稿-古城西安0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稿-古城西安0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稿-古城西安0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稿-古城西安0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稿-古城西安0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稿-古城西安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稿-古城西安0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汇报人:小组成员:,一部无字的中国通史书,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多年。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 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 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一 、历史,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 八百里秦川居中间,四塞以为固,八水绕长安 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

2、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1.蓝田猿人,他们西安最早的居民 最初是在西安附近的蓝田县被发现,所以被命名为“蓝田人” 蓝田人的生活年代,在1987年测定后认为是距今约115万年前到70万年前,蓝田人头骨出土处,2.半坡遗址,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处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聚落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56006700年之间。 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半坡聚落墓地,3. 八百里秦川居中间,四塞以为固,八水绕长安,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 东有关河,西有汉中。 南有巴蜀,北有代马。 此天府

3、也。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中国埋葬皇帝最多的地方,“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省关中的长安(今西安)附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建立朝代最多的地区,共有大小13个王朝在此建都,先后有71位皇帝在此加冕登基。,自古以来,该流域内农业发达,为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强大基础,因为秦国曾经强大,所以被称作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4.帝王州,在中国历史上,有20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应该称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应该算是西安,是一 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目前被官方采用的说法是13个王朝。此外主要还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种数量上不同的说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

4、具体朝代又各有两种说法。 朝说 10朝依照时间次序为: 西周(前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前202年)、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朝说 11朝在10朝的基础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朝说 12朝在11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晋(愍帝4年)。 朝说 13朝在12朝的基础上加上东汉(献帝6年)。 朝说 14朝有两种情形:(1) 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朝基础上加上武则天建立的武周(15年)。 朝说 16朝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汉末年由刘玄建立的更始政权、由樊崇刘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权和

5、黄巢建立的大齐。 朝说 17朝分两种情形:(1) 在14朝第1种情形的基础上加上武周,大齐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2) 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更始政权、赤眉政权、大齐和的大顺。,四.名城保护,关于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说明2002年6月4日在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 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柱亚 主任、 各位副主任、 秘书长、 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现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按照法定程序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如下说明:,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西安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十

6、一世纪起,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52年,创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辉煌。古老悠久的历史给西安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市现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4处;古遗址、古墓葬多不胜数,出土文物万余件,有许多为国内外罕见的珍宝;古建筑不仅种类多,而且具有观赏和研究价值。这些都成为古城保护的永恒内容。建国以来,市政府在古城保护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较为突出的是保护和延续了古城的整体格局和风貌特色。在城市建设中,从一开始就以明城主轴线作为城市的中轴线,城市布局沿用了隋、唐长安城的对称棋盘式布局和路网格局,使得明城墙作为标志性古建筑得到了保护。

7、1982年国务院转批国家建委、国家城建总局、国家文物局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通知,“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公布了北京、苏州、西安等24个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此开始,我市明确把保存、保护、复原、改建与新建、开发相结合,把城市的各项建设与古城的传统风貌相结合,修复了明城墙,治理了护城河,形成了具有古城堡特色的环城公园。一些标志性古建筑得到了抢救和保护。90年代,提出了“保护古城、另建新区”的思路,将现代化高楼大厦建在城外,城内建设体现了传统建筑风格,先后把书院门、北院门改建为仿古街。1995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西安市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条例

8、,加强了对重大遗址的保护和管理。 50年来,西安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获得了很多经验。同时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没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有效的保护管理体制和手段,随着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的日益尖锐,在保护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旧城的改造中,对历史街区、传统民居等破坏较为严重,城内建筑高度失控、建筑密度加大,相当一部分建筑物的造型、体量、风格和色彩与古城传统风貌不相协调;城内功能过多,居住人口稠密,交通受阻,增加了古城保护的困难;周、秦、汉、唐等重大遗址保护区域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历史文化名城繁重的保护任务与实际投入不相适应等。 古城西安是国

9、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在科技进步的时代,仍能保持其历史个性,并创造性地留传给后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为此,尽快制定出台一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努力实现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已势在必行,十分必要。,二、制定条例的指导思想和法律依据 制定条例的指导思想是:在突出保护明城的完整格局,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加强周秦汉唐重大遗址保护管理的前提下,加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遗产,服务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制定条例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

10、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陕西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同时吸收、借鉴了北京、南京、苏州、云南丽江、昆明、福州、上海等兄弟省市的立法经验。 三、关于条例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 1.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 条例对保护范围的规范是将古城西安现存的周、秦、汉、唐重大遗址、古城墙、古建筑、古寺庙、古陵墓、历史街区、革命遗址纪念地、文物及其所在区域等主要保护对象,具体划分为三大区域,一是古遗址区域;二是古城墙及其以内区域;三是历史文化风貌区域。据此,条例第二条规定:“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是指在西安市行政区域内体现西安历史文化的古遗址区域、古城墙及其以内区域和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2.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管理 强化规划管理,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保护的实施工作,才能保护好先辈留给我们的遗产。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