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26333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漢語期末複習参考資料 題型: 一、填空( 20 分)范围:文体、古音、常用工具书 二、单选( 10 分)范围:修辞 三、古书注解(三小题15分) 四、古音( 10 题 10 分) 五、标出诗歌的平仄和拗救(15 分) 六、标点翻译( 35 分) 一、注疏 1. 十三经注疏考点朝代 +作者+书名: 诗经 (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 ; 尚书 (伪孔传、唐孔颖达疏) ; 礼记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 ; 仪礼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 周礼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 周易 (三国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 ; 左传 (西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2、谷梁传(东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论语 (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 (西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 (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2. 其他古注书籍: 东汉:高诱战国策注、 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注;三国三国南北朝:魏 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吴韦昭国语注 唐:杨倞荀子注;尹知章管子注;颜师古汉书集注;李善文选注 史记三家注: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 正义 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 、 诗集传、 论语集注、 孟子集 注 、 楚辞集注等。 3. 关于名词解释 (1)衍文: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字,也叫衍字。 (2)脱文

3、:简称“脱”,也叫“夺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 (3)疏: (4)传: (5)笺: 4. 关于注疏术语: 曰、为、谓之 :被解释的词放在其后,不仅用来释义,而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 义词之间细微的差别,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叫做” 谓: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谓后面的话往往用来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 比喻、影射的事物。大致相当于“是指” 、 “是说” 貌、之貌:被解释的词在其前,一般用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解释的的 词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其意义是“, 的样子”犹:被解释的词在其前,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释本义。意思是 “等于说” 之言、之为言:被解释

4、的词在其前, 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作注释, 也就是声训, 其意义是“所谓某某;意思是某某” 读为、读若、读曰、读如: 被解释词在其前,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读为和读曰 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其意义是“某某是某某的假借” 二、文体 1. 曹丕是最早研究文体特点的一个人,他在典论论文里把文体分为奏议、 书论、铭诔、诗赋四种。 2. 前人对文体特点的分类不外乎三个标准:如诗词歌赋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史 传行状是按内容来分的;书信赠序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 3. 中国古代的文体,按照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散文;二、 韵文;三、骈文。 4. 我们将古典散文分成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

5、文四类。 5. 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 ,主要有三种体裁:编年体(春秋 、 左传 、 资 治通鉴 ) 、纪传体( 史记 ) 、纪事本末体(宋代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 6. 司马迁写的史记 ,开创了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先例。 7. 自传体的产 生和写书有序言,都与司马迁有关。 8. 我国最早的说理文,流传至今的有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论语,真正 可以称之为论说文,要从墨子算起。 9. “论”是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如苏轼留侯论; “说”是说明, 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如师说 。 10. 杂记文和应用文的名家名篇记忆(713716) 三、修辞 1. 掌握引用、譬喻、代称、并提、互

6、文、夸饰、倒置、委婉、省略等修辞格的含 义,掌握其定义或概念。 2. 重点掌握对文中所举的例子(必考) ,尤其“代称、并提、互文、倒置、委婉” 等辞格中的例子 3. 补充上册内容: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收字 9353,重文 1163,概括出 540偏旁作部首; 说文三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义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筠说文句读; 第一部系统的词典尔雅 ; 经籍纂诂清阮元主编; 十三经索引叶圣陶编 近代古文学派:章太炎、黄侃 今文学派:王国维、郭沫若、王力、罗振玉四、注音 1. 名词解释: A.“同音通假”(P1075 ) B. “读破”或“破读”: (P10

7、79 ) 2. 谈谈“假借”和“通假”的区别与联系?答:两者区别的要点是: “假借” ,也叫“本无其字的假借” , “六书假借”,或“造字假借”,其特点是久 借不还。如“其”,本义是指“簸箕”,假借为代词“其”,只好再造一个“箕” , 表示“簸箕”义。 “通假”也叫“本有其字的假借” , “同音通假”,或“用字假借”,其特点往往是偶尔一用。如“早晚”的“早” ,本来有这个字,但许多古书中往往不用,而用 “蚤”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通假” 。 3. 掌握1078页所列字的假借读音,例子的读音。 (必考) 4.1082 页古代特殊国名、族名等必考 5. 古代有所谓的三十六字母, 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

8、字。 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 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基础上增订的,大致反应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 6. 音韵学上按照三十六字母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叫做 “五 音” 。 7. 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为代表 8. 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语音,以隋朝陆法言所编切韵为代表,是一部 按韵编排的韵书,音系保存在北宋陈彭年等编广韵 9.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代的语音, 元代周德清 中原音韵 是反映这个时期语音系 统的代表,明代还有陈第的毛诗古音考 10. 明国曾运乾认为喻母应分为:一部分归匣母,一部分规定母 五、诗律 1.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和乐府。

9、 五言诗和七言诗是汉朝产生的, 古诗十九首是最早出现的成熟的五言诗,七 言最早的是伯梁台诗 ,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近体诗的特点是:(1)句数固定; (2)押韵严格; (3)讲究平仄; (4)要求对仗。 2. 近体诗除有的首句入韵外,都是隔句押韵。 3. 近体诗押韵的要求有两个: (1)一般只用平声韵。(2)近体诗不能“出韵”, 即必须用同一韵部里的字。 4.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供诗人写诗押韵的而编写的韵书,隋代陆法言的切韵 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193韵。宋代陈彭年编纂的广韵 ,在切韵的基 础上又细分为韵。 5. 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

10、成107 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为106韵,这106韵,就是常 说的“平水韵”。 6. 关于律诗“平仄”的掌握方法: 首先,掌握平仄句式,五言四种、七言四种,共八种:(1)五言句式 (甲) 仄仄平平仄(乙) 平平仄仄平 (丙) 平平平仄仄(丁) 仄仄仄平平 那么七言律诗的四种句式就是:(2)七言句式 (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 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律诗的平仄格式不外四种: (1)(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2)(丁)(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3)(丙)( 丁)(

11、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4)(乙)( 丁)(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7. 律诗的平仄并不是绝对严格, 也允许有些变通, 如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就是变通的方法。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在判断一句诗的格 式时,如果第二个音节是“仄” ,哪怕第一个音节是“平”,也要认为该句诗开头 的两个音节的格式是“仄仄” ,反之亦然,总之,要以偶数字的音节定平仄,即依据一句诗中“二、四、六”字的平仄确定该句诗的平仄格式。其实,面对一首 诗,只要能够把第一句的平仄格式判断准确,如果符合(甲)、( 乙) 、( 丙) 、( 丁) 四种句式任何一

12、种,整个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明确了。 8. 什么是“拗救”:如果 违反了平仄格式就叫“拗” ;在一句是出现了“拗”之后,改变相应的字的平仄 格式,使诗句重新获得音律上的和谐,就叫“救”。 9. 关于那个字可以“拗”,那个字“救”,我有一个便于掌握的办法,即: (1)甲六对五(意思是甲型句中,第六个字拗,对句即乙型句第五个字“救”) (2)乙三五(意思是乙型句中,第三个字“拗”,第五个字“救”) (3)丙五 六(意思是丙型句中,第五个字“拗” ,第六个字“救”) (4)丁五没救(意思 是丁型句中,第五个字该用仄而用了平,就形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连用 三个平声字,就是“三平调” ,不能救,其实

13、是不允许出现这类情况, “三平调” 是近体试的大忌,古体诗中才允许使用。 ) 10什么是“三平调”?(答案:丁型句中,即“平平仄仄仄平平”句中,第五 个字该用仄而用了平,就形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就是 “三平调”,不能救,其实是不允许出现这类情况, “三平调”是近体试的大忌, 古体诗中才允许使用。 )11. 关于近体诗的“对仗”,掌握对仗的要求,掌握“借对”和“流水对”的意 义和例子 六、标点翻译問題 1句读是古人读书时候断句用的符号。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 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 ,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 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

14、“读(d u) 。 ”合起来就叫“句读” 。 2. 刻书有句读是从宋朝开始的。 3. 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答: (1)必须符合原文文意;(2)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 (3)必须符合当时 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 4. 衡量古文标点正确与否的标准有哪些? 答: (1)字句必须能讲通;(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3)必须符合古代语法和音 韵。 5. 古书标点中常见的错误有二: 答: (1)点破了句子;(2)用错了标点符号。 6. 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 看懂。 6. 关于古文翻译,近代翻译家严复曾提出“信”、 “达” 、 “雅”三点要求。 7. 所谓“信” ,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所谓“达” ,是指译文要通畅明白;所谓 “雅” ,是指译文要典雅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