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异型结构放样精度和速度QC成果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940843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异型结构放样精度和速度QC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提高异型结构放样精度和速度QC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提高异型结构放样精度和速度QC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提高异型结构放样精度和速度QC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提高异型结构放样精度和速度QC成果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异型结构放样精度和速度QC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异型结构放样精度和速度QC成果(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异型结构放样 精度和速度 一、工程概况九江东磁丽景湾花园A区工程由3幢高层商住 楼和2个地库组成,位于九江市火车站对面,由横 店集团九江东磁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建筑 总面积约为 84617平方米,其中1#楼为28层,地下 1层,裙房2层;2#楼为24层,地下2层,裙房1层 ;3#楼为23层,地下2层,裙房2层;1、2#地库均 为地下1层车库。整个工程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造型复杂,弧形较多, 给定位放样带 来很大难度。为确保江西省优良工程,争创“杜鹃 花” 杯;项目部特成立专项QC小组,在不断分析 、摸索、创新、改进的基础上,终于成功地解决 这一难题,成为创优的亮点。二、小组简介小

2、组名称XX建设集团江西分公司QC小组类型现场 型 成立时间2008年11月16日注册号 课题提高异型结构放样精度和速度 小组成员8人活动时间2008.11.16-2009.4.8 序 号姓名性 别年 龄学历职务小组职 务职责QC教育时 间 1大专项目经理组长全面负 责48小时2本科公司工程处副组长技术指 导48小时3大专执行经理组员全面负 责56小时4大专栋号长组员现场实 施56小时5大专质量员组员现场实 施56小时6大专施工员组员现场实 施56小时7大专资料员组员资料整 理56小时8高中木工班长组员参与放 线48小时QC小组活动统计情况表序号活动内容活动次数应出勤人数实际 出勤人 数出勤率(

3、% )1课题 研究1881002QC教育3242395.83原因分析1881004制定对策324241005组织实 施4323196.96现场检查4323196.97效果评价188100合计1714414197.9三、选题理由传统的定位采用经纬仪、线锤、 钢卷尺定位较多,受地面情况 、场地限制影响较大,定位过程 复杂。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增加公司的经济效益与市场 竟争力。 提高异型结构放样精度和速度确保江西省优良工程,争创“杜鹃 花” 杯四、现状调查2008年11月,小组对已完成施工的1#楼首层、3#楼首层 圆弧结构的定位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现状调查见下

4、表: 序 号项项 目 频频 数累计频计频 数累计频计频 率(%)精 度 差测测量长长度误误差8mm242438.7测测量角度误误差7184267.7放样样中计计算错误错误85080.6放样样速度太慢75791.9其他562100总频总频 数6262100现状调查排列图结论影响异型结构 放样精度和速度的 主要因素是测量长 度误差、测量角度 误差和放样计算错 误。五、目标确定五、目标确定通过QC小组前期的活动,找出了影响异型结 构放样精度和速度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目标是针 对测量长度、角度误差和计算错误制定预防措施 和改进施工工艺,以期在本工程中不再有类似问 题发生。对长度在异型结构工程,轴线偏差最

5、大 控制在4mm,测量角度偏差最大控制在4;定位61 个控制点的坐标,由5人操作,1天时间内完成。目标可行性分析小组成员大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 从业15年经验丰富的质检人员,也有 本科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保证我们 完成小组的既定目标。利用计算机和CAD软件进行绘制和计 算尺寸,既可在速度上大大加快,又可 以把精度控制在4mm、 4以内,甚至 更少。通过很多项目的实践,该法在技 术上是完全可行的。项目部购买了最新生产的垂准仪、 水准仪、全站仪、经纬仪、激光扫 平仪,并全部经计量检测合格。结论:经小 组成 员认 真讨 论、 分析 、确 信目 标一 定能 实现六、要因分析2008年11月17日晚,

6、小组召开专题讨论会,对影响施工异型结构放样 精度和速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绘制关联图七、要因确认根据关联图,小组成员对每个末端因素进行分析:(1)、仪器未调精确。仪器不对中或调平,将直接影 响测量过程准确性。根据我们调查,这种情况不是 很多,由于仪器未调精确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 的,所以我们首先选择素质硬、实践知识丰富的人 作为测量员,我们把该项作为非主要原因。 (2)、读数看错。根据我们调查,在看钢卷尺读数时 有时容易看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测量放样前进 行有针对性的交底,要求每位负责放样人员必须严 格控制尺寸读数,以便前后放样过程保持一致。为 了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我们还保证所有放样人员

7、 不变动,所以我们把该项作为非主要原因。(3)、拉卷尺用力不均匀。根据我们多年的施工经 验,拉力不均匀情况比较突出,在划分轴线时一般 根据控制线的位置定出轴线,用50m长钢卷尺时由 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用力都不一样,从同一根 控制线的两端量距离最大偏差达到5mm左右,势 必造成轴线前后不平行,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形状, 影响测量精度。虽然这种情况我们在放样前均进行 交底,但是由于拉卷尺的用力程度很难在实践操作 中进行控制。如果采用拉力器进行控制,那样将会 大大影响放样的速度,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把它作为主要原因。(4)、未经正规的训练和学习,对测量知识不熟悉 。我们在安排人员过程中优先

8、选择经过培训、技术 好、能力强的测量员把好测量关,因此把该项作为 非主要原因。 (5)、采用经纬仪和钢卷尺放样。建筑物定位或基 础楼层定位时,一般都采用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 仪和钢卷尺配合放样。根据对比调查,前期采用这 种方式放样本工程61个角点需要5人、2天时间才能 定位完成,测量速度较慢。由于本工程工期紧,工 种密,各工序要求配合紧密,所以在放样过程中不 能有过多的时间,我们把它作为主要原因。(6)、放样多个点时采用计算器计算数据重复且容易输错, 不易检查,而且速度慢。对于多单体、多点位的定位工程 采用计算器计算不太合适。根据我们的前期放样,本工程 在定位61个点位,5人用了2天时间才全部

9、定好,仅计算差不 多就占了一半时间。由于定位过程事先未计算好,只能一 个点、一个点地计算。考虑到工期紧,而且计算容易出错 ,我们把该项作为主要原因。 (7)、使用未经检验的仪器。未经计量部门校正的仪器都会 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减少这种不必要的影响因素,我们 在工程开前就预先将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检测,因此该因素 作为非主要原因。(8)、采用容易变形的钢卷尺。根据调查,由于目前钢卷 尺品牌较多,卷尺的刻度误差也不尽相同,差的卷尺与 好的卷尺每米误差达1mm,所以我们在施工过程所有钢 卷尺均采用知名品牌“宁波长城精工”钢卷尺,因此该因 素作为非主要原因。 (9)、地面高低不平。对于个别落差较大而且场地

10、又没平 整的部位,采用钢卷尺测量距离肯定是不准的,正是考 虑到这个因素,所以我们尽量不用钢卷尺,而是采用全 站仪,因此该因素作为非主要原因。异型结构放样精度差、速度慢拉卷尺用力不均匀采用经纬仪和钢卷 尺放样放样多个点时采用 计算器计算数据重 复且容易输错,不 易检查最终我们确定要因为 :八、制定对策序 号要因对对策目 标标措施地点完成 时间时间责责任人1拉卷尺用力 不均匀距离较长时 减少使用钢 卷尺长度偏差控 制在4mm以 内每层楼板留置8个预留 孔,先用垂准仪投点 ,再用经纬仪 复核无 误后,最后用激光扫 平仪进行轴线放线。 控制住外墙轴线 没有 偏差,内墙轴线 再用 卷尺拉紧进行放线施工

11、现 场08.11.18 09.3.202放样多个点时 采用计算器计 算数据重复且 容易输错,不 易检查采用计算 机技术计算61个点 的相关数据 在1小时内 完成,角度 偏差控制在 4以内在计算机上采用 CAD软件进行计算 和绘图办公 室08.11.20 09.3.253采用经纬仪 和钢卷尺放 样对点位较多 时改用其它 方法,加快 速度定位61个角 点由5个人1 天内完成用垂准仪投点,经 纬仪 复核,激光扫 平仪进 行轴线 放线 ,钢卷尺在轴线 上 拉紧。施工 现 场08.11.20 09.3.28九、实施对策根据对策措施,QC小组进行了对策实施。由 组长陈伟信组织牵头,具体落实到责任人实施。

12、针对要因一:拉卷尺用力不均匀实施一:每层楼板外轴线边留置8个预留孔,先用垂准 仪把设在一楼的控制点投设到放线楼层楼板上,八个点 用经纬仪复核无误后,再用激光扫平仪进行轴线放线, 弹出墨线。这样就控制住外墙轴线没有偏差,内墙轴线 再用卷尺拉紧进行放线效果检查:根据实践,1#楼圆弧长度为57m,轴线 偏差最大3mm、角度偏差最大2, 3#楼圆弧长度 56m,轴线偏差最大2mm、角度偏差最大2,达到 预期目标。针对要因二:采用经纬仪和钢卷尺放样实施二:用垂准仪投点,再用经纬仪 复核,最后用激光扫平仪进行轴线放 线。钢卷尺在墨线上拉紧后再进行轴 线的分解,采用多种工具齐用后,精 度和速度大大提高。效果

13、检查:根据实践,我们共安排 5人,共用了8小时就把两个单体全 部定位完毕,速度大大加快。针对要因三:放样多个点时采用计算器计算数据重复且 容易输错,不易检查 实施三:对放样多个点位(超过10个点以上)时,采用计算机CAD技 术。我工程两个单体需定位61个角点,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1、根据规划部门提供的角点坐标,全部输入计算机的CAD图内。 2、本工程定位共有61个点,由于采用极坐标法定位,所以在进行实 地测量前,必须首先计算各个角点与控制点间的位置关系,即确定 距离(角点到控制点间)及方位角(角点与控制点连线与正北方向间的 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零度,顺时针方向为正值)。 3、计算各个角点与控

14、制点间的距离以及方位角。由于涉及的点数较 多,采用普通计算方法相当慢而且容易计算错误。由于CAD软件具 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所有计算过程将都在CAD软件上进行,绘 制出放线图,然后打印出图纸,拿到现场放线使用。效果检查:根据实践,两个单体共61个角点,用CAD软 件绘制出图纸只要1个小时,达到预期目标。十、检查效果1、质量效果:1#楼和3#楼的建筑长度均在50100m间, 通过以 上的研究调查、原因分析、对策制定并实施后,轴线偏 差最大值在3mm,角度最大偏差2。 2、经济效果;用计算机CAD软件绘制出61个点与控制点间的位置 只需1个小时就全部完成;定位1#楼和3#楼的61个点由5 人操作

15、,8小时内全部定位完毕,1#楼28层共可以节约 工期14天,3#楼23层共可以节约工期12天。至此我们课 题攻关目标达到预期目的。 活动效果对比图3、无形效果1)通过QC小组活动的实施,使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受到甲方、监理的一致好评,为集团公司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开拓江西市场奠定了基础。 2)经过PDCA循环和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采用CAD技术和全站仪放样后,不但提高了放样精度还大大地提高了工效,已完全掌握了各种复杂建筑物均可通过全站仪和计算机进行快速放样,可保证测量精度,并大大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程质量。 3)本次活动在施工工艺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已经整理上报公司总工室审

16、批,形成集团工法,并在集团内部推广。 十一、总结及今后打算1、总结: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小组全体成员在质量意识、 个人能力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掌握了运用QC活动解决问题 的方法,增强了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团队精神。详小组成员自我评价 表。项项 目自我评评价 活动动前(分)活动动后(分)质质量意识识8090技术术水平7090 工作积积极性6095处处理困难难的能力6585整体质质量水平6595 团队协团队协 作精神65902、今后打算:在今后的施工中,我们将继续开展QC小组活动 ,提高队伍的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的质量。我公司下一个QC 活动的课题题目是“锤击预应力管桩标高控制”。综合素质雷达图综合素质雷达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