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9245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诲:教导;女通汝(r)你;为: 表判断,相当于“是”知1:明白;知2: 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是:指示 代词,“这”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 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 知道,这种就是聪明。 话题:实事求是 比喻论证:世界文化遗产如汪洋的大海一样博大 ,每个人所学到的就像沧海一粟那样渺小,所以 人要有一颗敬畏和谦虚的心。 一、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 ,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 笑话; 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老老实 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 三、是要分清

2、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 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 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 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 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 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 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 (c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 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 为汝(r)多知(zh)乎?” 实事求是两小儿辩日不切实际: 过去,有一个很有钱的人,但却愚蠢不懂事理。他来 到一个富人家里,看见一座三层的高楼,不仅宽阔高大,而且敞 亮富丽。他十分羡慕,心里想道:“我的钱财并不比

3、他少,为什 么以前不造一座这样的楼呢?”于是他立即叫来工匠,向他问道 :“懂不懂怎样造一座像他家那样漂亮的高楼?”木匠回答说:“他家那座就是我盖的。”富人便说:“现在就请你照样为我盖一座楼!”于是,木匠就 清理地基、制坯垒砖、准备造楼。蠢人看到这些安排,心里怀疑,不能明白,就问他:“你这 是想干什么?”木匠回答说:“这是准备做三层楼的材料。”蠢人说:“我不要下面这两层,你先为我盖最上面的一层。 ”木匠答道:“哪有这样的事!哪里有不造底层就能造第二层 的!也没有不造第二层就能造第三层的!”蠢人很固执:“我就是不要下面两层,你一定得给盖最上面 的一层。”邻居听说了都笑话他:“世界上哪有不从下面一层

4、造起就能 盖到上面的第二层、第三层的!”知之为知之 不知网络知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 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 为“怎么办”或“怎么”;也已矣: 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 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 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 (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 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 ,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 提供具体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 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办法;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 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 题,

5、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 不大。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名词作动词,犯过错。 而:表转折 ,却 是:这翻译:孔子说:“犯错误却不改正,这就 是过错。”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人格卑下的人。之:主谓间,取独 。过:犯错误。文:掩饰翻译: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 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 之。” 之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食 通“蚀”;之3:代词,他。更: 改正(变)翻译:君子犯了错误,就好像日食月食 ;犯了错,人们都能看得见;改正过错 ,人们都仰望着他。话题:知错能改

6、引用论证: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巴金老先生在小狗包弟勇于反省自 己在文革期间对小狗包弟犯过的错。 二战后,德国敢于承认发动大战的错误 ,得到国际的认可和原谅,而日本则相 反。负荆请罪09年2月9日晚,央视元宵晚会董卿依然是主持 人,当她为马东参与的“五官评说”报幕时, 我心里不由得又紧张起来。她慢慢地一字一字 地说着:下面请欣赏由马季先生的儿子马东参 加的群口相声“五官评说”(大意)。她说对了 ,她会心地笑了!马东等五人上场后,又重提 董卿央视春晚为一句“马先生的儿子马季”口 误,连春节也没有过好。央视春晚主持人董卿,由于误将“马先生 的儿子马

7、东”说成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季”, 她公开向郎昆导演、马东及全国观众道歉。央 视名主持董卿,为一句主持词出现口误而公开 道歉,她的如此执着的精神是“知错就改”的 精神。高晓松 知错就改是条汉 子温家宝总理 2009年10月12日,温家宝 总理给新华社总编室发来了一封更正信,更 正信中称:“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 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 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 一国总理专程为讲话文章中的疏漏而郑 重地发出更正信,这是绝无仅有的事。从这 件事中,可以看出温家宝总理对科学、对学 术的一丝不苟态度。其实,这种可贵的认真 态度和“

8、纠错”精神,不单一名为民服务的 官员应该具备,广大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 者也应该像总理那样身体力行。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弘:扩大、光大。 使显扬。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 能够使人显扬。” 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觉修身, 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扩大人。三国时期的一代 大儒王肃如此解释这句话:“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 随小,故不能弘人。”王肃的解释比较符合字面的意思 ,在这里,道似乎是指人的境界,才大者境界自然大 ,才小者境界自然低,甚至不能理解大境界、高境界 ,所以,大境界、高境界(即道)自然不能扩大人。 所以,境界是自己修炼来的,而不是别人赐

9、予的。孔子总结了先贤先圣的经验,尤其弘扬了尧舜 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说人能指挥创 造一切,非道弘人,并不是一切指挥人,这是赞扬 人的主观能动性。”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 远怨矣” 厚,薄:多,少;而:连词, 表转折,不译;远:形容词作动 词,避免。 翻译:孔子说:“对自己要求多而 严,却对别人要求少而宽,这样做 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话题:宽容 与人相处-严于己,宽于人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 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 其德。秦李 斯谏逐客书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 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 世界上

10、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 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法.雨果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 ,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 大事不成。” 莒j父:鲁邑。速:急速。小利:小小便 益。达;通达。 翻译:子夏做莒父之地的长官,问怎样管 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想很快有成就, 不要贪图小利。想速成反而达不到预期的 效果,贪图小利做不成大事。” 话题: 处事 -欲速则不达(积累)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 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 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 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

11、事物发展 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 子(也可证明“毅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老子在沈阳、哈尔滨、大连的一些幼儿园及幼儿辅导学校看到 ,开设英语、心算、古诗、数学等课程在这些学校中已相 当普遍,有些课程的深度甚至达到或超过小学范畴。面对 这些超前化发展的幼儿教育方式,有些家长认为这是对孩 子智力的提前开发,将为孩子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 点大学打下良好基础,但也有家长和部分专家担忧,这种 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长远发展

12、不利。 急于求成“误伤“孩子 急于求成可能事与愿违 急于求成者往往“欲速则不达 “. 文理分科是“急功近利“? 有些干部急功近利 搞虚假政绩 政绩的好与坏是由百姓来评价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 之哉?” 其:副词,怎么;何以行:宾 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 ,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样,那它靠什么行 走呢?”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 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 必

13、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 果不得不去掉一项;于斯:于,介词,在 ,对;斯:指代词,这何先:宾语前置 ,先何,去掉那一项翻译: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 ,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 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 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 ,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 ?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 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话题: 为人治国-诚信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 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 、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 。在论语中信

14、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 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 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 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 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 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 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 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妻 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 事后,曾子为了实现 这个承诺真的杀

15、了猪。“曾子杀彘”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 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 的道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美人一笑 ,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燃 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 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就率领兵将们匆匆赶 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美人一笑的花招后 就愤然离去。褒姒见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 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 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会在上第二次当 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

16、持下主 持变法。当时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 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为了树立威 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 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 到北门,赏金十两。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50 金。商鞅的这一举动,在 百姓心中竖立起了威信,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 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的变法使秦国渐渐 强盛,最终统一全国。 。探讨:孔子很强调信,可他并不是片面地、无条件地推 崇“信”,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孔子所说“信”的原 则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 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 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 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 再次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