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66287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66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执业资格考试排水工程专业辅导课程 第6章 城市污水处理概论 v城市污水的组成:v生活污水v工业污(废)水v初期雨水v城市污水的污染指标:v感观指标:浊、色、嗅、味、温v物理化学指标:pH、SS、BOD、COD、毒物指标v生物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病毒水体污染的分类及其危害 v水体的物理性污染及危害(水温、色度、SS)v水体的无机物污染及危害v氮、磷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v重金属污染及食物链的富集、迁移、转化v水体的有机物污染及危害v有机物污染微生物耗氧导致水质恶化v油类污染油膜覆盖导致水生态恶化v毒性有机物污染对人类和水生物的危害v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及危害城市污

2、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v城市污水的一级处理(物理处理)v处理对象:悬浮物(SS)v处理方法:筛滤截留,重力分离v处理构筑物:v格栅v沉砂池v沉淀池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v城市污水的二级处理(生物处理)v处理对象: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BOD, COD)v处理方法:好氧生物法v处理构筑物:v活性污泥法(传统法,氧化沟,SBR)v生物膜法(曝气生物滤池,接触氧化法)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v城市污水的三级处理(深度处理)v处理对象:氮、磷、SS和有机物(BOD, COD )v处理方法:生物法,物化法v处理构筑物:v生物除磷脱氮系统,曝气生物滤池,MBRv混凝沉淀过滤(CMF)v活性炭吸附过滤v电渗析,

3、反渗透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v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v处理目的:减量,稳定,综合利用v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v处理构筑物:v浓缩池v消化池v污泥脱水机械v沼气利用设备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v典型的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工艺流程图第7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v物理处理法的去除对象:v粗大漂浮物v悬浮物(SS)v物理处理法常用工艺与设备v筛滤截留格栅,筛网,过滤v重力分离沉淀,上浮v离心分离离心机,旋流分离器格栅的类型及构造特点 v位置(泵前,泵后)v作用(保护水泵,去除SS)v间隙(粗格栅,中格栅,细格栅)v形状(平面,曲面)v清渣方式(手动,机械)城市污水处理厂格栅的设计要点v为了充分发

4、挥格栅作用,应设两道格栅;v选用2台以上运行可靠、易于维修的机械格栅;v合理设计格栅间,考虑接管、切换、维修、清渣的要求;v合理选择设计参数,正确计算(确定)格栅断面尺寸;v正确计算栅渣量,合理确定清渣方式。沉淀的现象与分类 v自由沉淀(平流沉砂池)v絮凝沉淀(初沉池)v拥挤沉淀(二沉池)v压缩沉淀(污泥浓缩池)Stokes公式及意义v颗粒沉淀速度与密度差成正比,采用金属盐混凝剂 使密度差增大有利于沉淀过程。v颗粒沉淀速度与水的粘滞度成反比,水温增高有利 于沉淀过程。v颗粒沉淀速度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通过混凝 使颗粒直径增大是改善沉淀过程的最有效途径。理想沉淀池及重要推论v表面负荷(q0)

5、与设计沉速(u0)数值相等,单位与 物理意义不同。v颗粒沉淀分离效果取决于沉淀区面积,与沉淀时 间和沉淀高度无关浅池理论。v根据浅池理论开发的斜板(管)沉淀池,可以大 幅度提高沉淀池表面负荷。沉砂池的类型及构造特点 v平流式沉砂池v浅池,平流,流速、时间控制工艺尺寸,重力沉砂;v多斗贮砂,重力、水力排砂。v曝气沉砂池v方形断面,曝气旋流,摩擦碰撞,强化分离,水流正交,挡 板隔渣;v坡底、边槽集砂,移动式机械刮吸排砂。v机械旋流沉砂池(钟式沉砂池,多尔沉砂池)v钟形断面,切向进水,机械旋流,强化分离;v中心砂斗,气提排砂。曝气沉砂池构造原理示意图 空气管曝气头集砂槽I=0.1-0.5曝气沉砂池的

6、设计与计算 v按最大设计流量设计,池数和分格数应不少于2;v选定沉砂池水力停留时间(13min),计算总有效容积;v选定沉砂池设计水平流速(0.1m/s),计算总有效断面积;v选定沉砂池有效水深(23m),计算池长和总宽度;v根据宽深比要求(11.5),确定池数或分格数;v计算沉砂量(0.03L/m3),校核沉砂斗容积,选择排砂设备;v选定气水比(0.10.2)或曝气强度,计算曝气量;v设计进、出水系统,空气管路系统,选择鼓风机和曝气装置。沉淀池的类型及构造特点 v平流式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v竖流式沉淀池v辐流式沉淀池v三种沉淀池的特点及适用条件(表273)v辐流式初沉池与二沉池的主要

7、区别初沉池二沉池 处理目的去除SS回收活性污泥 SS浓度200-400 mg/L2000-4000 mg/L 沉淀类型絮凝沉淀拥挤沉淀 表面负荷1.53.0 m3/m2.h1.01.5 m3/m2.h 设计沉速1.53.0 m/h1.01.5 m/h 沉淀时间1.02.0 h1.52.5 h 堰上负荷2.9 L/s.m1.7 L/s.m 排泥方式间歇、重力连续、虹吸 排泥机械半桥式刮泥机全桥式刮、吸泥机 污泥含水率9597%9999.2% 浮渣挡板必须设可不设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v确定沉淀池个数(不少于2个);v确定设计流量和表面负荷,计算单池面积;v确定沉淀时间,计算有效水深并校核径深

8、比(612);v计算沉淀池总高度(保护高有效水深缓冲层高坡底落差污泥斗高);v计算污泥量,校核污泥斗容积;v设计进水系统,排水系统,排泥系统,排渣系统第8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 v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与工艺设计v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与工艺 v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与工艺 v生物除磷脱氮的基本原理与工艺v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再生回用 8.1 活性污泥法 v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v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v活性污泥法常用运行方式及工艺特征 v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的新发展v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预处理后的污水 曝气池空气二沉池处理水回流污泥泵活性污泥净

9、化污水的反应过程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初期吸附(捕食)空气处理水活性污泥污水氧化分解(代谢)絮凝沉淀(回收)空气污泥活性污泥生物代谢过程模式图 分解代谢O2合成代谢代谢产物H2O,CO2,NH3能量微生物内源呼吸O2内源呼吸内源呼吸产物H2O,CO2,NH3微生物内源呼吸残留物合成细胞物质C5H7NO2污水中有机物(CxHyOz)能量活性污泥增长曲线 对数增殖期减速增殖期内源呼吸期S(BOD )O2X(污泥)X0量时间0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vBOD负荷 F/M(Ns,Nv)v污泥龄(ts)生物固体停留时间v污泥容积指数(SVI)v污泥浓度(X,Xr) v污泥回流比(R)v剩余污泥量(Qw)

10、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vBOD污泥负荷(kg BOD5/kg MLSS.d)Q 设计流量 V 曝气池容积 t 水力停留时间 Sa 进水BOD浓度 Se 出水BOD浓度X 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 K2 有机物降解动力学常数 f MLVSS/MLSS0.75 BOD去除率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v污泥龄(d)生物固体停留时间(SRT)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vBOD负荷与污泥龄的关系低负荷一般负荷高负荷污泥负荷1.5污泥龄20305150.22.5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v污泥容积指数(mL/g)vSVI是判断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的指标,正常 活性污泥的SVI应在80150之间,一般

11、为120左右;vSVI150,说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有膨胀趋势;v污泥负荷为1左右时,SVI急剧增大,污泥极易膨胀,设 计时应尽量避开这一负荷范围。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v污泥浓度(g/L,kg/m3)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v污泥回流比SVI,X,Xr,R 之间的关系SVIXr (mg/L)下列X值(mg/L)时的回流比(R)15002000300040005000600080150000.110.150.250.360.500.66120100000.180.250.430.671.001.5015080000.240.330.601.001.703.00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12、 v剩余污泥量(m3/d)活性污泥法常用运行方式v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普通曝气)v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 v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v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 v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v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v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活性污泥法常用运行方式的 主要工艺特征 类 别主要工艺特征普通曝气推流式,长方折流廊道形,污泥增长曲线上某一段,曝气池与 二沉池分建,鼓风曝气 阶段曝气推流式,长方折流廊道形,多点进水或渐减曝气,改善传统活 性污泥法存在的负荷不均和需氧-供氧失调的弊端 吸附再生推流式,长方折流廊道形,进水口在曝气池中部某一点,充分 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吸附能力

13、,提高效率,减少体积 延时曝气推流式,长方折流廊道形,污泥增长曲线末端,污泥负荷低, 停留时间长,出水水质好,剩余污泥量少且稳定 完全混合完全混合,圆或方形,污泥增长曲线上某一点,曝气池与二沉 池合建,表面曝气 深井曝气圆形深井构造,曝气提升循环流动,氧利用率高,高效高负荷纯氧曝气多室串联,密闭纯氧曝气,气体循环,氧利用率高,混合液浓 度高,容积负荷高,污泥沉降性能好,剩余污泥量少活性污泥增长曲线与运行方式 对数增殖期减速增殖期内源呼吸期S(BOD )O2X(污泥)X0量时间0延时曝气完全混合普通曝气氧化沟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 回流污泥剩余污泥预处理后的污水污泥处理水污泥泵房二沉池 氧化沟转刷氧

14、化沟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 常用工艺类型:(三沟式,Carrousel,Orbal)v构造方面:v环状沟渠型,池长可达百米以上,水深26m;v多沟并行或交替工作时,设自动控制配水装置; v出水采用可升降溢流堰调节水位或控制水流方向。v流态方面:v循环流,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 v独特的流态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物絮凝和生物脱氮。v工艺方面:vBOD负荷低,污泥龄长,抗冲击负荷能力强;v可不设初沉池,剩余污泥量少,污泥达到好氧稳定;v可不再单设二沉池,省却污泥回流设施。 SBR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空气处理水进水时段进水曝气时段沉淀时段排水时段闲置时段空气SBR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 常用工艺类型:(CAS

15、S, ICEAS, DAT-IAT) v通过时间上的推流排序,在同一反应器内完成活性 污泥处理过程;v工艺组成简单,无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建设 费用和运行费用降低;v污泥的SVI值低,沉淀性能好,不易膨胀;v通过对运行方式的调节,可在同一反应器内实现除 磷脱氮;v应用电动阀门、液位计和PLC等自控仪表,可实现 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活性污泥法的曝气系统 v曝气的作用(供氧,混合搅拌)v双膜理论及影响氧转移效率的主要因素 v曝气方式与曝气设备v鼓风曝气(鼓风机,空气扩散装置)v机械充氧(叶轮搅拌器,曝气转刷)v衡量曝气设备技术性能的主要指标 v动力效率(EP) v氧利用效率(EA) v氧转移效

16、率(EL)充氧能力鼓风曝气系统空气量计算 v需氧量计算:2.曝气池内溶解氧饱和度:3.标准状态下需氧量:4.实际供气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v选定处理工艺及流程v确定主要工艺设计参数 v曝气池容积计算与工艺设计v需氧量、供气量及曝气系统的计算与工艺设计 v回流污泥量、剩余污泥量及污泥回流系统的计 算与工艺设计 v二沉池池型的选定、容积的计算与工艺设计 8.2 生物膜法 v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v生物膜法的典型工艺及工艺特征 v生物膜法处理工艺的新发展v生物膜法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生物膜法的典型工艺 v生物滤池(滴洒滤池)v生物转盘(回转式生物接触器)v生物接触氧化(浸没式生物滤池)v曝气生物滤池v生物移动床v生物流化床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最大区别v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最大的区别在于生物载体(填料)的引入。v由于生物载体是人为提供的,所以载体的形 状、性质、填充方式等也可根据需要人为地 进行选定,这就使得生物膜法单元设施比活 性污泥法更具有灵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