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61734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农 业业 推推 广广 学学Agricultural ExtensionAgricultural Extension第三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n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科技成果的一般概念、 分类、特点,掌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 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转化效益。n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般概念 科技成果属性 、类型、特点,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n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的要 素、转化条件、转化过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 化常见的几种运行机制n 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 成果转化的经济 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本章讨论题:11个 案例:1个v一、科技成果的概念与内涵

2、v二、 科技成果的属性 v三、农业科技成果的概念及类型v四、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v五、农业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的含义v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构成因素v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v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v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v十、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常见的几种运行机制v十一、成果分布、经济上限和技术上限概念及其相 互 关系w本章学习重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 构成因素、转化条件与转化的过程。w本章学习难点:农业科技成果分布、 经济上限和技术上限概念的理解及其 相互关系一、科技成果的概念与内涵 l(一)科技成果概念 首先简要分析:科学与技术的关 系? l一般认为,科技成果是指某一科学技

3、术课题,通过调查 、试验、研制、观测、或思维活动取得新成就,并通过 技术鉴定和社会实践认可,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或实用 价值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l(二)概念包括的含义 l科技成果至少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l1、科研活动取得(科学性) l2、成果崭新、先进(创新性、先进性) l3、具有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学术性、实用性) l另外,科技成果外延的界定有一定的相对性,一项新成 就是否属于科技成果,还取决于不同国家的政策,、法 规、惯例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西方许多国家,对科技成果的认定有两种形式: 1、申请专利 2、发表学术论文 高级奖项:如国家、国际上学术团体授奖,如英国皇 家科学院、诺贝尔奖等

4、。 普通奖项:一般学术团体或专门研究会授奖。奖品一 般只是一枚奖牌或一张奖状(证书),经济利益主要 通过市场获得。 我国除了参照国际通行的评价标准,实行专利制度外 ,对按照规定程序,经立项、正规试验、权威鉴定、 充分肯定的项目结果,亦可称为科技成果(包括获奖 和未获奖成果) *关于成果奖级,一般分为国家级、部(省)级 、 市级等级别。 *种类一般分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 步奖三大类。二、 科技成果的属性 (包括3个方面) u(一)社会属性 u从科技成果的产生过程及价值来看,它既是人 类认识自然,又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和手段 。因此,它具有社会属性。u过去理论界从两方面分析:u1自然

5、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客观规律的知识 体系,与政治、法律等一样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u2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属于生 产力范畴, u无论何种形态成果(知识形态,物质形态), 转化前都具有生产力属性。(社会生产力)l(二)自然属性l科技成果是人类社会实践取得的劳动产品, 是潜在生产力,具有自然属性。l(三)商品属性l物品或产品要成为商品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 :l1、必须是劳动产品;l2、生产目的是交换;l3、有可能完成交换过程。三、农业科技成果的概念及类型u(一)农业科技成果概念:u根据农业部农业科技成果鉴定办法(试 行)的规定,农业科技成果是指在农业各 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

6、广应 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具有 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 或审定),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 或方案。u(二)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u农业科学领域广泛,因此农业科技成果的表现形式、 特点、应用方式、转化规律等不尽相同,可依据不同 特征进行分类,以便科学评价,有效管理。u农业科技成果主要包括如下4种分类方法: u1、根据成果研究的性质分类 (可分为3类)u(1)基础性研究成果 u是指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研究农业领域 内生物体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机理,变化规 律等为目的所取得的成果。u如生物遗传规律、光合作用机理、人类基因组测序、 电磁感应等。这类成果虽

7、然不能直接解决生产实际问 题,但它却能通过发现现象,探索规律,知识创新, 为应用性成果和开发性成果的研制奠定基础,提供源 泉。u*成果的主要形式:研究报告、科学论文u(2)应用性研究成果 u是指为了某种实用目的,运用基础性成果的原理,对 一些可预见应用前景的领域进行研究,开辟新的科学 技术途径和研制行之有效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 ,新方法等,把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物质技 术或方法技术所取得的成果。u*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 作用,如耕作栽培,生物防治,杂交育种,淡水养殖 等。u(3)开发性研究成果(发展性研究成果)u是对应用性研究成果寻求明确、具体的技术开发活动

8、。主要研究解决应用性成果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 生产等综合条件下,推广应用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 结合具体情况,对成果的某些关键技术指标或性状通 过试验、调试,使其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的 一类成果。或将各单项应用性成果进行配套组装,形 成综合性开发技术。u 2、根据成果的表现形式及商品化难 易程度分类 (可分为2或3类) (1)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 指以实物为技术载体的,以物质形态存在 的科技成果。如作物新品种(种子、苗木 )、种畜(禽、蛋)、新农药、化肥、饲 料、疫苗、农机产品等。这类成果具有生 产资料性质,商品化程度较高,可直接进 入市场交易,有偿推广(通过交换,获得 价值,成果转化速度

9、较快)。新近研制的 农机新产品 :可起垄、开 沟、下种、 施肥、施药 、复土、镇 压一次完成 。u(2)方法技术类无形科技成果。(又可划分为2类)u技艺形态成果(操作型成果,非物化型成果)u指以技艺形式存在,以科技人员为技术载体,需要通 过技术培训,巡回指导,现场示范等方式进行传播推 广的非物质形态成果。u如耕作栽培,畜禽饲养,病虫防治,果树修剪,大棚 生产,食用菌生产,养殖技术(畜禽、经济动物)。 这类技术需要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成果转让, 专利转产等方式,使成果商品化,转化速度相对较慢 。u知识形态成果(又称服务性、公益性成果)u这类成果既非物化形态,又非技艺形态,而是以研究 报告、论

10、文等知识形态存在。如一些农业科学基础理 论研究,软科学研究成果,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品 种资源收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等。这类成果转化难 度较大,难以形成商品。不能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只 能间接转化(特点,只有近期或只有社会效益,没有 经济效益,只有长远效益,没有急功近利)。 w3、根据专业管理范围分类 w广义农业一般可分为农、林、牧、副、渔等各业,据此 可划分为如种植业成果、林业成果 w4、根据成果的职能作用分类 (可分为3类) w(1)具有经济职能作用的成果 w凡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并可用 定量指标计算其经济效益的成果,均属此类。如新品种 、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 w(

11、2)具有社会职能作用的成果 w指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虽不能产生直接的、近期显而易 见的经济效益,但却能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并多数难以用定量指标来计算的成果。如环境治理, 生态平衡,资源调查,管理规划等方面的成果。 w(3)具有认知职能作用的成果 w不能在生产中直接应用,也不能产生直接的三大效益, 但对人类认识自然、社会规律具有重要作用的成果。如 一些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类。四、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n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 定的,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 结合的产业。它既受自然规律支配,有受社会 经济规律制约,因此,同其他行业科技成果相 比,就有其自身特殊特点,

12、从大的方面看,主 要包括3点:n(一)区域适应性 n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农业生物具有 生态适应性。 (二)综合性和相关性 农业科技成果有单项成果,也有综合技术。一般相关的 两项或多项技术协调配合,综合配套,整体效益往往具 有非加和效应。如良种良法。由于农业生产的复杂性, 多样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些成果之间具有相关性和 互作效应,有时需要推广部门综合组装,来提高科技成 果的整体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系统 生产率等) (三)自然扩散性(又称开放性) 由于成果研制过程,成果示范等均在露天公开田地上进 行(少数在室内或保密条件下),而生产田地具有开放 性,生产者易于效仿。因此,

13、农业科技成果一般保密性 比较差。很容易形成自动扩散,不推自广。这一特点使 得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不易形成商品或专利。在推广过 程中,有时农民作为二传手可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v另外,由于科技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技术载体、商品化程 度等各异,因而不同类型科技成果也具有不同的特点:v(一)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 (主要有3点)v 1、商品性v这类成果以实物为技术载体,集科技含量与应用价值于一体 ,易于量化;看的见,摸的着,易于实现商品交换。v2、特异性v这类成果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用时有较强的特异性。(专 物专用)研究者很难将多项基础研究成果聚集在一种科技产 品中,研制成具有普试性和多种应用价值的成

14、果产品。这样 就增加了农业成果的研究难度与复杂性。如杀螨剂对普通害 虫无效,而杀虫剂对红蜘蛛不起作用,除草剂也只对某类杂 草有效等。v3、时效性v农业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具有相对性与较强的时效性。随着科 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成果不断涌现,旧成果的价值将随着 产品替代而消失。(这在物化成果中表现尤为明显)(二)方法技术类无形科技成果 (主要有5点)1、生态区域性 实质即是前述的“区域适应性”。这主要是由生物的生态 适应性,农业的地域性所决定的。这在方法技术类和物 化类成果中都有所表现。如不同地区,品种和栽培技术 有所不同。 2、效果的不稳定性农业生产的露天开放性,环境条件的多变与不可控制性 ,使得农

15、业科技成果会出现同一成果在年际间,季节间 ,地区间效果不同,不稳定的情况,这是很自然的。( 与工业成果不同)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对环境因 素的控制能力的提高,如设施农业,农业高新技术的应 用等,科技成果的稳定性将会大大提高。 3、综合性和相关性 (前已述) v4、不可逆转的时序性v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要针对: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周期性。“阶段不能 逆转,周期相对稳定”。因此,成果的应用要配合 农业生产周期中各个环节及时序,才能使科技成果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v5、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v*方法技术类成果在应用上有明显的持续性特点。 一个地区成果的更新需

16、要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地 区传统生产、生活习惯,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农民的观念、认识的改变,生产管理水平等等。v*至于应用的分散性,主要和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 经营方式有关,小规模的农户,不能象工业成果那 样可集中于几个企业或厂家,这也是我国实现规模 化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五、农业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的含义l(一)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移 l科技成果转移是指科技成果由某一领域、行业、 地区、国家、向其他领域,行业,地区,国家, 的移植。即空间或范畴分布发生了变化。转移的 目的是为了转化。l*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专利转让、技术咨询(有 偿、无偿服务)、产品交换(出售)、友好国家 或个人间的互赠(或援助)、大众媒体对公益性 成果的宣传等等。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广义的转化:是指农业科技成果在科技部门 内部、科技部门之间、由科技领域向生产领 域的运动过程。 狭义的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