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5178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 李 莉 提要: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 在理念上有了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 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 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 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 观念,更要努力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 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以此来培养学生 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 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 身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阅读 自主 合作 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

2、深化,语文界普遍认 识到: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 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对于积累知识 、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有 着重要作用。因此,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 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近些年来,语文教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绩,但是,另一方面,在相当大一部分 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呈现出以下情况: 1、以教材为中心式。这种课堂把“教材” 误认为是教学。课堂上,教学的目的是“ 学这篇文章”。教学的过程是“解析这篇 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文章的中 心思想”和“文章的写作特点”。 2、以教师为中心式。这种课堂往往采用“ 谈话法”教学,先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 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这其实仍然是

3、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 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3、以写作为归宿式。这种课堂或离开思维 内核,排除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孤立 地品味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或进行浅表的读写结合,仓促地以读带写 ,“立竿见影”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也这 样写一篇。 4、以考试为终点式。这种课堂将所学课文 按考试阅读模式训练:熟记难写的字词, 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 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 完全不涉及,想象、联想也因不考而属多 余。更有甚者,将课文编成考题,指导学 生不读全文,只对应地找出考题涉及的内 容半猜半蒙。这种教学完全忽略了学生在 阅读中富有个性

4、的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 开发。 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 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 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 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 话的过程。 (一)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每 一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 地位。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 话关系,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 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 作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 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 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 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在

5、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 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 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 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 出反映 ,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 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映甚至是“突发奇想 ”,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 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去追求“ 标准答案”。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 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 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 、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同时,教师既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 者之一。

6、一般说来,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 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 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取代学生在 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二)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更要 努力改变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弘扬个性,追求学生独特化的见 解。真正的语文阅读和欣赏是仁者见仁、 极富个性的心理过程,一千个读者往往就 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长期以来,我们的阅 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 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 上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 展为本位的课程观。注重情

7、感体验,是课 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 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 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 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 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 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就 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 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阅读 教学的任务怎么能够完成? 因此,“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 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 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 自己的体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8、和 审美情趣”。新课标的这些话给了我们 语文老师一个全新的定位,那就是要充分 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获取最真实 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教师可采用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 ”模式,关注的是“你怎么理解的”“说 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 谈你的看法”等等,在这种“话语”情境 中,“目中有人”,学生作为“你”而凸 显出来,至于问题可以做出不同的言说和 不同的解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我感 ”和“亲历感”。这样,学生的生活体验 、独特感受受到了充分的尊重。 作家赵丽宏写道:“优秀的文学作品 ,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 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9、“阅读文学作 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 ,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 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发 现的惊喜,得到了自我愉悦,他就一定有 了阅读的兴趣。 2. 鼓励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 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运用合作 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营造交流的 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在合作中学 习,培养学生对文本进行积极深入探究的 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 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 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同时 ,按新课标理念,教师还要积极发挥“导 演”的

10、作用,灵活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 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 讨。换言之,激发了学生探究精神的语文 课堂,学生才能真正地由被动接受的对象 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合作探究的过程 ,也是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过程,能够 有效促进学生感悟到语文内课堂的乐趣, 品尝成功的快乐。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的首 要原则,但在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确 实存在,怎样能做到关注个体差异面向全 体学生?小组间的生生互动可以弥补这一 差异。如朗读指导时,小组内可分配为指 导应该怎样读,讲解为什么这样读,示范 看我怎样读,学习我也可以读。在这样的 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小组活动的主人, 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11、每一个学生都充 满了热情,这样一种合作学习方式是受每 一个学生欢迎的。又如让学生分组交流、 探究(小组中要有明确的分工),让学生 学会在别人面前陈述自己的学习成果,把 自己的成功之处拿出来让大家分享,不懂 之处在小范围内试着解决,把仍不明白的 问题保留,准备向别组请教。在热烈的讨 论中,合作意识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3. 倡导创新,激发学生探究的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名族的灵魂” (江泽民语)。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教 师的创新在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会 是一句空话。一个教师,如果总是像传统 的做法那样,把结论甚至是教参上现成的 结论交给学生,或者总是偏于技巧的训练 ,势必导致学生没有独立

12、思考的时空,独 立研究问题的习惯,个性不能充分发展, 创新自然就是一句空话。教师的责任在于 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 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 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个体 潜能才会得以充分发挥。 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解读文 本的过程中,独立探究,主动融合,自我 反思,与作者作倾心的精神对话。这样, 必然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思想碰撞进 而杂入个体经验的重组之中,形成自己的 见解。这种见解,往往是独特的,具有开 创性的,因而也是最有价值的。可见,在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 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对教师提出了 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不断

13、加强 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 性,具有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研讨的平 等思想和态度,不断修炼自己在阅读教学 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艺术功力。 (三)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还 要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随着大语文观的深入人心,大家普遍认识 到:有生活处便有语文!语文不仅仅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更是一种伴人终生的 气质修养乃至境界,于是开始注重开辟众 多的课外阅读渠道,把广泛的课外阅读纳 入语文阅读教学的范畴。于是,一些学校 开设了阅读课,把阅读的自由更多地还给 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受到了学生普遍 的欢迎。 众所周知,随着 21 世纪的来临,知识 经济的大潮正想人们讯速袭来。这是

14、一场 无声的革命,他将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深 刻的影响。这一切信息,光靠教师的指点 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每周有固定的时间 走进阅览室,凭自己的意愿来广泛浏览感 知,便很容易触摸到时代发展的脉搏,产 生一种知识的“饥饿感”。著名教育家巴 士卡里雅有这样的话:“只有自由,才能 学到知识。学生必然有实践和尝试的自由 ,必然有犯错误的自由,这样才能有所收 获。”一段时期的阅览课上过了,许多 同学手头积累了不少读书卡片,留下了诸 如:“一周文化新闻点评”、“本月大事 汇编”等信息摘录。而类似“生命中不能 没有水”、“网络将改变我们的一切”等 大量信息的刺激,无疑将开阔

15、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拓展他们科技强国 的远大抱负。 另外,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许多学生 之所以会提起笔来言之无物,不仅仅在于 自身阅历不够,还在于他们读书看报太少 。随着学生阅读面的扩大,信息量的增加,知识学养、审美愉悦、性灵陶冶达到一 定量的积累,写作上的“蓄势”自然也准 备就绪。并且,“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 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 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随 着写作兴趣的激发,又会使这些学生加倍 感受到知识储备的不足,这又反过来促使 他们在阅览时高度专注厚积薄发的精神, 这种双向的努力,无疑构成了一个以读促 写,以写促读的良性循环。 读课外书是阅读教学过程的

16、一部分,不 应该把它当作一般意义上的扩大阅读。苏 霍姆林斯基说:“科学正以空前的速度向 前发展,但不可能经常把不断出现的新概 念和规律写进中学教学大纲中来。所以, 阅读科学读物就成了现代学校教学过程的 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广泛阅读,千万不 能把学生囿于课本的小圈子内。应该引导 学生广泛阅读中外名著,时文名篇,想方 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创学生写作的 源 头活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 生无米下锅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当然,读书还有一个方法问题。培根说 :“有的知识只需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 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 书只需读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 ,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引导学 生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是我们语文教 师的责任,也是达成课改目标的重要一环 ,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托尔斯泰说过:“教育的惟一规范就 是自由。”追求规范,追求统一,是读书 活动“运动化”的思想表现。我们要摒弃 时髦,追求朴实,崇尚实效,确立“以人 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