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1586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2)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2)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2)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2)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2)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置身诗境,缘景明情(2)(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2.置身诗境,发挥想像,品味诗歌的意境。3.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 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 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 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意”和“象”的统一。 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自然 景物。 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

2、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想象:也作“想像”,是一种凭空(或者凭借经验)构想的 思维。 回忆:他想像当时情景,不由豪气陡生。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 形象的心理过程。根据有无目的可分为不随意想像和随意想像 ;根据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创造想像是人 们进行一切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品味意境,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品味意境,要借助自己已有的

3、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和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通过联想,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通过联想,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未经历过的境界,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我们未经历过的境界,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对于某些想象奇特的作品,要充分发挥对于某些想象奇特的作品,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奇幻的世界。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奇幻的世界。 归 园 田 居(其三)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借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4、;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里失去了自我!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 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

5、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我们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篇幅短小,意象常见的诗歌,欣赏时只需将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一个简约、明净的画面中,体会的作者的诗思。意象跳跃性大,要根据诗中的关键点,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读“有句无篇”的作品,要对那些能以小

6、见大、着重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的佳句多加玩赏,品出其精微的诗意来。某些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出的以景言情之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对于这样以景语作结的作品,应揣摩、感悟其中蕴含的诗情。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

7、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第一部分: (1-16)春江花月图春

8、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第一部分:-(16)春江花月图1.找出开头八句所写的意象2.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构成了 一种什么样的意境?依题摹写春、江、花、月、夜 的幽美景色。紧扣题目对春、江、花、月、 夜进行描绘。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 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 明地展开。画面清丽,色泽柔和,意境恬静 幽美。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9、,但见长江送流水。 3.这样的良辰美景,引发了作 者怎么样的遐想?从描写景色转向关照人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具有哲理美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第二部分:(17-36)游子思妇情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

10、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思妇与游子的两地相思之情。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思 妇 怀 远 前四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后四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深 进而引起的无限遐思。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游子思归 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 描写。 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以 “无限路”-表达其 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

11、落月”、“海雾”等- -衬托其无限的思念。景春江花月夜美景(意境美)理宇宙人生的哲理(哲理美)情游子思妇的相思(情感美)意境优美深邃景、理、情水乳交融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作者介绍: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唐代诗人。襄州襄阳( (今今 湖北襄樊湖北襄樊) )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 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40岁时,游长安,岁时,游长安, 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12、,一座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 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 曾私邀人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曾私邀人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 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 其诗,至其诗,至“ “不才明主弃不才明主弃” ”之句,玄宗不悦,说:之句,玄宗不悦,说:“ “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 (734)(734),韩

13、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 ,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 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737)(737),张九龄为荆州长,张九龄为荆州长 史,招致幕府。不久,辞归家乡。开元二十八年史,招致幕府。不久,辞归家乡。开元二十八年 ,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 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 世。著有世。著有孟浩然集孟浩然集。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窄。

14、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题解: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40岁以前,他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中;40岁到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又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的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探讨研

15、究: (1)认真阅读全诗,了解诗歌 的主要内容。 (2)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 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 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 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 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 境的? (3)“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 ,说“诗如其人”,谈谈你 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 理解。(2)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

16、一的。(3)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比较阅读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独来去。【明确】共同之处: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 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不同之处: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 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山居秋暝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比较阅读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