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专转本语文试卷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012246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专转本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年整理】专转本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年整理】专转本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年整理】专转本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年整理】专转本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专转本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专转本语文试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 分题 号一 二 三 四复查人得 分绝密启用前江苏省 2010 年普通高校专转本统一考试大学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及第 2页右下角的座位号填写清楚2、 考生需用钢笔或者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答在草稿纸上无效3、 本试卷共 8 页,四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得分阅卷人复查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分,共 15 分。在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加点字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谜语 糜烂 霏丽 麋鹿B、阡陌 掮客 扦插 迁就C、诠释 蜷缩 得鱼忘筌 痊愈D

2、、半身不遂 随心所欲 骨髓 绥靖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长歌当哭 歪风邪气 明辨是非 异曲同功B、好大喜功 相形见拙 情不自禁 冠冕堂皇C、迫不及待 发扬光大 宽洪大量 当仁不让D、川流不息 貌合神离 名副其实 奇货可居3、下列加点字释义正确的一组是 ( )A、数典忘祖(责备) 居高临下(处在) 同仇敌忾(愤恨)B、罄竹难书(尽) 雷霆万钧(三十斤为一钧) 惴惴不安(恐惧发愁的样子)C、摇曳多姿(拉) 夙兴夜寐(旧的) 潜移默化(暗)D、要言不烦(扼要) 殒身不恤(安抚) 残羹冷炙(烤熟的肉)4、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现在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

3、风。我的母亲早已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 8岁的侄儿宏儿。A、借代、借喻、拟物 B、借代、借喻、拟人C、借喻、借代、拟物 D、借喻、借代、拟人5、在下列各句中,存在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年一代的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在 21 世纪的前途和命运。B、有志之士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界目前面临的大事。C、我们相信,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颁布后必将得到进一步落实。D、然而,培养一代新风,不单是学校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6、今年用干支纪年是庚寅年,据此推算,则后年用干支纪年是 ( )A、壬申年 B、辛丑年 C、甲申年 D、辛亥年7、下列诗词

4、名句与作者排序对应正确的一项 ( )(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雨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A、秦观、孟浩然、范仲淹、晏几道 B、孟浩然、范仲淹、秦观、晏几道C、范仲淹、孟浩然、晏几道、秦观 D、孟浩然、范仲淹、晏几道、秦观8、一下作品、时代、作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赵氏孤儿元代关汉卿 B、 徐霞客游记明代徐宏组C、 项脊轩志清代归有光 D、 阅微草堂笔记清代袁枚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是屈原在公元 4 世纪所创制的新诗体, 楚辞一书则在西汉初由刘向编辑而成。B、拟话本是指明代中后期文人模拟宋元话本

5、小说所作的小说,其中冯梦龙的“二拍”是当时著名的拟话本小说。C、古体诗是指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后人模仿唐以前诗歌的诗作;近体诗是指唐代的格律诗;今体诗是指现当代自由体诗歌D、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小说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干宝的搜神记等。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朝时期的谢灵运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是他的诗登池上楼中的名句。B、北宋诗人苏轼的诗歌多富有哲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他的诗观书有感中的名句。C、南宋词人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他的词八声甘州中的名

6、句。D、南宋的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他的诗题蜀相祠堂中的名句。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四史”中前四史依次为:左丘明的左传 、司马迁的史记 、班固的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 。B、 “四书”是中庸 、 礼记 、 论语和孟子的合称。C、 “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郑光祖四位元曲作家。D、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分别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 。12、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一项是 ( )A、 “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儒、道、墨三家。B、古代“五色土”与地理方位是对应的,其中东方

7、对应青土,北方对应黑土。C、古代宴席座位有尊卑之分,最尊为坐北而南,最卑为坐动而西。D、古代称授予官职为“拜” ,称免除官职为“除” 。1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的诗歌炉中煤 ,其副标题是“眷恋祖国的情节”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炽热情感。B、三十年代和林语堂发起并鼓吹“闲适幽默”的作家是张资平。C、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爱国民主战士,他的散文主要有背影 、 春 、 白杨礼赞等。D、艾青的第一本诗集是黎明的通知 。1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宗璞,原名冯钟璞,南京人,当代著名女作家B、高士奇的我们肚子里的食客既是实体事物的记叙文,又属于科学小品。C、叶圣陶的苏州

8、园林和余秋雨的都江堰均属于说明文。D、秦牧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其代表著有散文集花城 、 潮汐和船等。1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统称为荷马史诗。B、巴尔扎克立志要当法国社会的“书记” 。他以 20 年的心血铸造出欧洲文学史上一座光辉的丰碑人间喜剧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其主要剧情是英语王子哈姆雷特杀死篡位的叔父,为父报仇的故事。D、果戈里是俄国批判现实主意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品是死魂灵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20 分)(一)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第 16-20 题(在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9、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填在题后括号内,共 10 分) 。“流行”散谈(其二)“流行”在运动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回过头来看一看。流行不是天降之物。流行的源头是传统。没有源头,哪来潮头?无“源”无“根”的事物不可能存在。流行是传统的变异。任何能够称为传统的事物,在时代的演变中都要经受现实的检验。经典传统在于时代的结合中发生变异,变异了的传统以一种新的方式流行开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流行是一种更新了的生命力。梁谷音断言昆剧不会衰落。她的具体阐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了饱和点(富裕阶段) ,人们会重新产生欣赏高雅古典艺术的欲求,到那时,昆剧的知音又会多起来。梁女士此说自然是有一个“昆剧在改革中前进”的前提的(她有

10、这方面的实际体验) 。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慢节奏的昆剧倘若固守成规,不越雷池半步,那么这一有着“戏祖”之称的剧种成为“昨天的艺术” 、“博物馆艺术”就完全可能。新版牡丹亭的实验,就是在昆剧本体艺术特征和表现规范的前提下,对剧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缩编精编,同时用现代意识、现代视点对艺术营造、剧场化处理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设计,从而实现了古典与现实的对应,这种对应,正是一种时代“契合点” ,是视听艺术“争夺眼球”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越剧的探索也具典型意义,新版红楼梦的一剧一公司,大制作、大投入、大场面的运作方式,交响伴奏伴唱等的艺术改革,使这个近年来不大景气的剧种、剧目在世纪之交形成一股“冲击波” 。

11、“新红楼”现象证实了老据种老剧目在找到了新时代结合点之后的新流行。这种更新了生命力,为一切传统经典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流行是“哈根达斯” 、 “麦当劳”?流行是“香山瘦身” 、 “定向运动”?流行是“诺基亚” 、 “赛柏空间”? 是也不是。流行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生命形态,是一种打上了时代印记的智慧竞赛。流行意味着“前卫”吗?流行可以是前卫,可以不是。前卫文化中有不少东西也与怀旧结缘,可见前卫的“根”还是在传统。流行也好,前卫也好,其精华部分经过时间的积淀和受众的检验,自身也可能成为传统。这样的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倒可以说普及之后的提高了。16、根据文章的阐述,下列关于“传统”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12、( )A、新生事物的力量是无穷的,传统必将被流行所代替B、传统可以发生变异,并已一种新的形态流传开来。C、传统是经过现实检验的,因而也必将是永远流行的。D、传统不可能成为“前卫”17、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梁谷音断言“昆剧不会衰落的依据” ( )A、社会经济发展到了饱和点(富裕阶段) ,昆剧的知音又会多起来B、新版牡丹亭的实验实现了古典与现实的对应,起到了“争夺眼球”的效果。C、社会经济发展到了饱和点(富裕阶段) ,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欣赏昆剧。D、昆剧自身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实现了与时代的结合。18、实现老剧种、老剧目在新时代的新流行,就必须 ( )A、改变老剧种的艺术表现规范 B、有大制作、大投入C、尊重老剧本的旨意 D、有现代意识和现代起点19、作者所说的“新红楼现象” ,其含义是 ( )A、对传统艺术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B、用流行艺术代替传统艺术C、捍卫传统艺术的价值,抵御大众流行文化的冲击。D、传统文化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20、文章最后一句“这样的传统”的“这样”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