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科学观与科学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290971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_科学观与科学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第二章:_科学观与科学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第二章:_科学观与科学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第二章:_科学观与科学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第二章:_科学观与科学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_科学观与科学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_科学观与科学方法(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2本章学习要点学习目的:了解科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及其活动过程,培养现代科学意识。学习内容: 1、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看待科学的一般本质和特征, 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动力; 2、从方法论的角度理解把握科学活动的过程。3本章学习内容第1节 科学观1、“科学”观念形态的演变2、科学的本质3、科学的特征4、科学的分类5、科学发展的动力第2节 科学方法论1、科学问题的提出2、科学事实的获取3、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4、科学假说的形成5、科学理论的创立4第一节 科学观1、“科学”观念形态的演变 2、科学的本质 3、科学的特征 4、科学的分类 5、

2、科学发展的动力51、“科学”观念形态的演变 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天然自然的过程中对天然自然规律的把 握,科学属于“人化自然”的领域。 传统上,科学被理解为“静态的知识,学问”。就当代的 科学形态而言,科学并非一般的自然知识,而是从16、17 世纪以来形成于欧洲的一种特定的认识形态,包含着对事 物的特定看法、处理问题的特定方法、知识创造的特定机 制。它为人类规定了如何看待自然、研究自然、征服自然 和改造自然的方式。 把西方的Science翻译为“科学”的是日本的福泽谕吉于 1972年完成的,他将“科学”理解为“一科一学”,主要 是认识到当时西方的“Science”都是“分科之学”。中 国的康有为于1

3、893年将日本学者的翻译方法引进到中国。 中国古代科学被称为“格致之学”。 62、科学的本质马克思曾经对近代科学的本质进行了综合的、动态的哲学分 析。他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出了近代以来科学的本质。(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2)科学是社会和精神领域的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 (4)科学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层面体现出其社会价值。7(1)马克思认为,科学同工业一道,是“人对自然界的理 论关系和实践关系”。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与自然接触的过 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将这些经 验知识理论化,从而最终形成了科学知识。与此同时,从 近代科学兴起之后,人类就将这些科学知

4、识用来进一步地 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使科学知识获得了实际的价值。这 表明人在自然界面前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可以通过科 学和工业对自然界进行能动的认识和改造。(2)马克思指出,科学也是一种劳动,是属于社会和精神 领域的劳动。科学作为一般的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 一切发现,一切发明”。8(3)马克思指出,科学同技术一样,已经成为一种生产力 。随着现代工业将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大大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 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 取决于在劳动时间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

5、 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耗费的直接劳动 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 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由此形成的就 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4)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物质生 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 组成部分,因而构成了社会的精神财富;同时,科学作为 生产力的要素被用于创造物质财富,因此科学本身成为那 些发展科学的人、组织和国家的致富手段。93、科学的特征根据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可以得出科学的如下特征 :(1)科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又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3)科学是一种文

6、化现象; (4)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10 首先,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以范畴 、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的知识体系。”因此,科学具有理性和可证实性的特征。 其次,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 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因此,科学是具有探索性 的、创造性的社会劳动。 第三,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人类文明史和科学的发展历 史可以看出,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精神创造 方式,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既具 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性质和价值,同时科学又扎根于文化之 中。 最后,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早期的科学只是单纯

7、的认识自 然,是属于科学家个人的行为。随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和科学 潜在应用价值的出现,科学开始出现组织化和社会化,企业 、集团、国家乃至国际间合作的科学研究逐步增多,科学研 究之外的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科学研究中来。为了 更好地管理和协调科学研究的进行,科学逐步成为一种社会 建制,用社会的组织形式来协调科学活动,使科学研究带有 明显的社会色彩。11此外,科学还具备一些其它特征。首先,科学作 为对自然规律的客观反映,决定了其客观性和实 证性的特征;其次,科学又是一种探索性和创造 性的活动;第三,科学认识是由一个从感性经验 到理性分析的过程,又决定了科学具有理性和系 统性的特征;第四,科学是一

8、种特殊的思想形态 ,具有通用性和共享性,科学无国界;第五,科 学作为生产力,还只是知识形态的一般生产力, 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124、科学的分类 科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对科学 体系的把握需要了解科学的分类。科学门类众多 ,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来划分。13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以人的活动作为科学分类的原则 ,把科学分为:(1)研究人类纯认识活动的学问理论的科学(数学、 自然哲学); (2)研究人类行为的学问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 学、经济学、战略学); (3)研究人类制作活动的学问创造的科学(如诗学) 。14 近代英国哲学家F培根以人类理性形式为原则,把科学 分为三类:1、记

9、忆的科学历史学、语言学等; 2、想像的科学诗歌、小说、艺术等; 3、判断的科学人的哲学、自然的哲学、上帝的哲学。 其中自然哲学又包括物理学、数学、气象学、植物学、化 学、冶金学等。15 法国哲学家圣西门提出以研究对象作为分类原则 ,把自然现象分为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 象和生理现象,相应的有天文学、物理学、化学 和生理学的划分。16 19世纪,恩格斯在全面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又 批判的继承了历史上合理的科学分类思想,创立了以自然 界物质运动形式进行科学分类的理论。 机械运动(力学) 物理运动(物理学) 化学运动(化学) 生命运动(生物学) 恩格斯把客观性原则与发展原则有机结合起来

10、进行科学分 类的方法,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分类,尤其是基础科学的分 类仍具有指导意义。17 现代自然科学已经形成了内容丰富多样、门类齐全、结构 完整的庞大体系,科学分类任务艰巨而复杂,并且有争论 。其中一门意见是从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和功能出 发,把整个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科学(或基础理论科学)、 技术科学(或技术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或工程应用科 学)三类。185、科学发展的动力 对于科学的发展方向、动力以及成长速度的研究,有两种 不同的观点:一条是所谓的“内在主义”,它特别强调科学 的“自主性”,认为外部社会条件对科学发展不起作用;另 外一种是所谓的“外在主义”,认为科学活动决定于科学之 外的

11、社会经济因素的推动和影响。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 作为科学观,我们首先应该认识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 力。191、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对科学发展的促进 2、科学的分化与综合 3、科学的继承与创新 4、不同学术论点的论争201、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对科学发展的促进:(1)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建立的直接来源。科学发现的获得, 科学理论的建立,离不开科学实验; (2)科学理论又是科学实验的先导。没有理论或者科学假说指 导的实验,几乎不可能。如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实验,来自 “转磁为电”的理论预言,而1888年赫兹的电磁波发现, 又来自法拉第的电磁理论; (3)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推动科学认识

12、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呈现一种相互引导、交互上升的过程 。21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关系的辩证认识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相互作用的本质表现为不平衡性:科 学实验受到理论的指导,但实验结果却有可能超前于理论 ;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形成的基础,但理论也可能超前于 实验。因此,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讲,科学研究工作中要兼 顾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并注意到二者的不平衡性,从而 更有利于科学探索。222、科学的分化与综合科学的发展还体现在科学的分与与科学的综合这一矛盾对立 统一之中。 科学的分化即科学学科的专门化,从原来的学科中逐步分离 出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新学科研究对象范围变小,认识层 次更深入,从而使得科学向纵深发展。

13、它包括纵向分化、横 向分化、交叉分化等多种形式。科学的综合即科学的整体化,是在科学分化的基础上,根据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共同特征,而形成了具有新的性质 和内涵更加丰富的学科。它包括学科的移植、学科的渗透与 交融、多学科交叉、普遍性的综合等多种形式。23科学分化与科学综合关系的辩证认识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学科不断分化和不断综合的过 程,它们相互对立、相互结合和相互转化,构成 科学自身的内部矛盾运动,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 要形式。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讲,在科学工作中要 充分注意到学科分化与综合的关系,一方面要有 知识的专门化,不能只是大致上精通基本常识而 缺乏特长;另一方面又要不局限于狭隘的专业领 域

14、,要充分注意到知识的综合性。243、科学的继承与创新科学的发展还体现在科学的继承和创新这一矛盾 的对立统一之中。自然科学总是不断通过创新而 发展,但继承性也是科学知识的突出特点,正是 由于继承性,科学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 高级的进步。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要辩证看待继 承和创新的关系,即“继承要有重点,创新要有 突破口”。254、不同学术论点的论争 学术论争有利于加深人们对科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激发科学思想,提出更为具体和深刻的科学理论, 从而使得科学理论不断完善,促进科学发展。在认 识论的意义上,要辩证看待科学论争的意义。学术 上的是非从根本上说不是靠论争而是靠实践来解决 的。要把学术论争

15、和科学实验有机结合起来。26科学哲学中关于科学发展动力的论争 关于科学发展的动力,在科学哲学上还存在诸多论争,提 出了不同的科学发展模式,如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渐进的 科学发展模式、逻辑证伪主义的理论证伪与替代的科学发 展模式,历史主义的以“范式”为核心的科学发展模式。 尽管关于科学发展的看法不一,甚至有的走向极端,但是 可以从中看出科学的本质:它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体系, 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理论不仅仅是真理,而且还 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在不 断向前推动的。27第二节 科学方法论 关于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途径和手段的理论。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科学认识科学认识科

16、学方法的科学方法的 性质和发展性质和发展科学问题科学问题科研选题科研选题获取科学事实获取科学事实整理科学事实整理科学事实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构建理论体系构建理论体系28本节目的:从方法论的角度考察科学活动的过程。作为一 个完整的科学活动过程,其包括5个方面的问题。1、科学问题的提出 2、科学事实的获取 3、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4、科学假说的形成 5、科学理论的创立29(一)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发展 1. 古代 数学演绎方法 2. 近代:弗培根的经验归纳方法论 他强调用观察实验为主要手段,探求事物之间 的因果联系,认为科学认识来源于实验和 观察,认为只有归纳法才能加工和整理科 学事实,提出了从个别特殊上升到一般的 原理。笛卡尔的逻辑演绎方法论 强调演绎法和数学方法的作用,认为科学知识 是由逻辑和数学手段而推导出来的知识体 系,认为演绎是科学知识包括发现和证明 的唯一方法。 3.现代:概念创造方法论、边缘学科、综 合性学科、横断学科、探索复杂性的 方法30(二)科学认识系统 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