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全本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249156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209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学全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09页
针灸治疗学全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09页
针灸治疗学全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09页
针灸治疗学全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09页
针灸治疗学全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学全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学全本(2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针灸治疗学针灸治疗学 (七版)各 论第一章内科病证定义: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 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 ,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证 痹证痹证现代医学相关疾病: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类风 湿因子,x线检查痹证痹证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病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等邪气 侵入机体经络 , 留于关节痹证痹证-经脉气血闭阻不同 ,不通则痛痹证痹证 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辨证辨证痛痹(寒痹):疼

2、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着痹(湿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1.基本治疗治法: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主穴: 阿是穴 局部经穴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治疗痹证痹证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 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

3、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热痹-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1.基本治疗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寒痹、湿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痹证痹证其他治疗2.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1ml,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隔13日注射1次。痹证痹证3.电针法 选择上述处方穴位,针刺得气后,通电针机,先用连续波5分钟,后改疏密波,通电1020分钟。4、皮内针:痛点固定可用皮内针。1.刺络拔罐法 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临床治例巨刺法:首先辨清疼痛的经络,然后按照同名经“上病下取” ,“左病右取,

4、右病左取”针刺。如左肩疼痛,痛在 手太阴经,可取右阴陵泉透阳陵泉;痛在阳明经, 取右条口透承山;痛在手太阳经,取右飞扬透漏谷 。龙虎交战法见于金针赋及明代针灸聚英,进针后先左 转(大指向前)9次,后右转(大指向后)6次,反复交替 。以捻转补泻中的一补一泻,一龙一虎结合九六数 交替施行而组成,故名“龙虎交战”法。起到通行营卫 ,疏调经气作用,适用于一切痛证。应注意其刺激较 强, 卧位针治在穴位选取方面,应取肌肉丰厚穴位。灵枢.官针篇有谓:“凡刺之要,官针最妙”。考其 所载之“九刺”、“十二刺”、“五刺”共26种刺法,验之 临床,颇有效用。1 齐刺 灵枢.官针篇谓:“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

5、气 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方法是: 找准痛点,直刺入一针,捻转提插,得气后留针再从 两旁向病所各刺入1针,留针30分钟。常用治肩周炎、 肱三头肌长头肌腱炎、冈上肌炎、坐骨神经痛、臀上 皮神经损伤等痛点小而固定者。2 短刺 灵枢.官针“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 所,以上下摩骨也。” 是一种强调手技的方法。此法的 操作进针后,稍微摇动针柄,慢慢进针至骨部,然后在骨 头上或骨缝间上下提插,好比针尖在击打骨头,故谓之 短刺。常用于治疗跟骨骨刺、颈椎病、老年性膝关节 退变等症。3 合谷刺 灵枢.官针“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 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操作:针

6、刺得气后, 将针退至皮下,再向左刺入,再将针退至皮下,,向右 刺入,针再退至皮下,最后直刺入肌肉(分肉)深处。 整个过程就好像用针在肌肉间划了个鸡爪,用于治疗 肌痹(肌肉挛缩不用等症) 。定义:由股外侧皮神经受损而产生的大 腿前外侧皮夫感异常及疼痛的综合征,是 皮神经炎中最常见的一种。解剖:股外侧皮神经起源于腰2,3几神 经后根,自腰大肌外缘伸出,经髂肌伸面 至髂前上棘,通过腹股沟韧带的下方穿出 ,浅行于大腿前外侧。病因病理:外伤,腰椎退性病变,腰大 肌压迫,糖尿病,肥胖,妊娠,腹部手术 等引起。神经末梢代谢障碍,血液供应受 限而发病。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表现主症:大腿前侧感觉异常。大多为单侧发

7、病,与疲劳受冷有关 ,痛、 触觉减退。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治则;处方:方义:加减:操作。2.其他疗法皮肤针:三棱针;电针。穴位注射:走罐。定义: 腰痛又称“腰脊痛”, 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证 腰痛腰痛现代医学相关疾病:腰部软组织损伤、肌 肉风湿、腰椎病、椎间盘病变及部分内脏 病变。腰痛腰痛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病因: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劳欲太过感受风寒禀赋不足 年老 -损伐肾气-腰部脉络失于温煦、濡养 房劳过度腰痛腰痛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经筋、络脉受损 ,瘀血阻络坐卧湿地风寒水湿之邪浸渍经络经络之气阻滞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全恢复辨证归经:膀胱经、督脉、带脉、肾经辅助检查

8、:腰椎正、侧位片、骨盆平片 、CT、MRI、妇科相关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腰痛腰痛主症:腰部疼痛督脉病证:疼痛在腰脊中部足太阳经证: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辨证辨证瘀血腰痛: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肾虚腰痛:腰部隐隐作痛,起病缓慢,或酸多痛少,乏力易倦,脉细寒湿腰痛:兼见腰部受寒史,值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1.基本治疗治法:活血通经。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主穴 阿是穴 大肠俞(肾俞、腰阳关) 委中 寒湿腰痛者温阳散寒,加灸大椎肾虚腰痛者益肾壮腰,加命门、志室治疗腰痛腰痛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

9、 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 痛瘀血腰痛者活血化瘀,加膈俞足太阳经穴,“腰背 委中求”,可疏调腰 背部膀胱经之气血1.基本治疗主穴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寒湿证加艾灸;瘀血证加刺络拔罐;肾虚证命门穴加用附子饼灸。腰痛腰痛操作其他治疗2.耳针法 取患侧腰骶椎、肾、神门,毫针刺后嘱患者活动腰部;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腰痛腰痛3.穴位注射法 用地塞米松5ml和普鲁卡因2ml混合液,严格消毒后刺入痛点,无回血后推药液,每穴注射0.51ml,每日或隔日1次。1.皮肤针法 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出血,加拔火罐。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病因病机腰痛腰痛治疗 治法 疏通经络,行气止痛。以足太阳、

10、足少阳经穴 为主。 取穴 1、足太阳经型2、足少阳经型症状定义 坐骨神经痛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 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 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 特点的综合征。附坐骨神经痛环跳 阳陵泉 痿证痿证定义:定义: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 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称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称“ “ 痿蹙痿蹙” ”。西医诊断:西医诊断:运动神经原病、周围神经损伤、急性感染性多发性运动神经原病、周围神经损伤、急性感染性多发性 神经根炎、脑瘫、外伤性截瘫等。神

11、经根炎、脑瘫、外伤性截瘫等。病因:病因:外邪侵袭外邪侵袭( (湿热毒邪湿热毒邪) )、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瘫痪或肌肉萎缩为主症。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瘫痪或肌肉萎缩为主症。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CTCT、肌电图、腰椎、肌电图、腰椎X X光片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光片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 断。断。治则:补益气血,濡养经脉处方: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上肢:下肢:方义:治痿独取阳明其他疗法(1)皮肤针(2)电针(3)温和灸注意纠正足内翻,足下垂,加强功能锻练,改善及避免缩 。定义:中风(apopl

12、exy)是以突然晕倒、 不省人事,伴口角喎斜、语言不利、半身 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喎、半身不遂为 临床主症的疾病。第二节 内科病证 中风中风1.起病急骤特点 2.症见多端3.病情变化迅速中风中风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病因:风、火、痰、瘀病位:脑府-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气滞 血运不畅 -气机失调 血瘀气虚 推动无力中风中风-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食厚味,痰浊内生中风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上扰清窍中风中风中风中风1.中经络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歪斜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 苦咽干,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

13、或灰黑, 脉弦滑大辨证辨证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 黄腻,脉弦滑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 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 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 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肝阳暴亢 :风痰阻络 :痰热腑实 :气虚血瘀 :阴虚风动 :中风中风 2.中脏腑主症: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闭证:兼见神昏,牙关紧闭,口不开,肢体强痉脱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腹凉, 脉散或微1.基本治疗中经络治法: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尺泽 委中

14、治疗中风中风内关:(心包经络穴)心主血脉藏神,内关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 水沟: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 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内关用泻法; 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 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度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 极泉: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 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操作中风中风1.基本治疗配穴: 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 ; 气虚血瘀者

15、,加气海、血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中风中风中脏腑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素髎 百会 内关 配穴: 闭证:加十宣、太冲、合谷。中风中风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内关:调理心神。水沟:可醒脑开窍十宣:开窍启闭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神阙 益气固本,回阳固脱气海方义中风中风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十宣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气海、关元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中风中风其他治疗1.头针法 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2线 2.电针法中风中风定义: 面瘫(facial paralysis)是 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 的病证,又称为口眼 歪斜。第二节 内科病证 面瘫面瘫现代医学相关疾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面瘫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中医理论 ) )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 内因外因风邪乘虚入中经络 少阳脉络阳明经筋 肌肉纵缓不收气血痹阻面部 失于濡养 风 邪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现代医学 ) )风寒痉挛 缺血 水肿 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