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9133049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6.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 电 电 力 科 学 研 究 院 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十二月1一、冰蓄冷技术发展历史背景1、3060年代,减少冷机容量,降低初投资,主要用于 影剧院、教堂、乳品加工厂等短时间降温、周期性使 用的场所。随着制冷机制作成本的降低,逐渐失去吸 引力。 2、708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加剧,促使 冰蓄冷技术迅速发展。主要在一些只在用电高峰时段 使用空调的建筑物,如办公楼、大型商场内推广使用 。 3、8090年代,除了转移尖峰用电时段的空调负荷目标 外,又增加了利用冰蓄冷的“高品位冷能”,以提高 空调制冷系统整体能效和降低制冷系统整体投资及建 筑造价、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

2、性的目标。 2二、冰蓄冷技术原理在夜间用电低谷期,采用电制冷机制冷,将冷量以 冰的形式储存起来,而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也就 是用电高峰期,将冰融化释放冷量,用以部分或全部 满足建筑物空调负荷的需要。3三、冰蓄冷技术特点平衡电网峰谷荷,减缓电厂和输配电设施的建设和投资。 空调用户制冷主机容量减少,空调系统电力增容费和供配电 设施费减少。 利用电网峰谷电力差价,降低空调运行费用。 冷冻水温度可降到14,可实现大温差、低温送风空调, 节省水、风输送系统的投资和能耗。 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空调品质提高。 具有应急冷源,空调使用可靠性提高。 冷量对全年负荷的适应性好,能量利用率高。 通常在不计电力增容费

3、的前提下,一次性投资较大。 蓄冷时由于制冷主机的蒸发温度较低,效率有所下降。 尽管由于制冷设备的减少可以减少空调机房面积,但要增加 放置蓄冰设备的地方。4四、冰蓄冷技术适应条件在执行峰谷电价且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具有下列条件之 一,经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宜采用蓄冷空调系统: 建筑物的冷负荷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低谷电期间有条件利 用闲置设备进行制冷时; 逐时负荷的峰谷差悬殊,使用常规空调系统会导致装机容量 过大,且经常处于部分负荷下运行时; 空调负荷高峰与电网高峰时段重合,且在电网低谷时段空调 负荷较小; 有避峰限电要求或必须设置应急冷源的场所; 采用大温差低温供水或低温送风的空调工程; 采用

4、区域集中供冷的空调工程。 在新建或改建项目中,需具有放置蓄冰装置的空间。5五、冰蓄冷系统分类6冰盘管式7冰片滑落式、冰晶式8容积式9融冰机理10六、蓄冰盘管结冰、融冰性能11六、蓄冰盘管结冰、融冰性能12七、系统配置模式n 全量蓄冰 n 分量蓄冰 n 混合蓄冰13全量蓄冰14分量蓄冰融冰优先15分量蓄冰主机优先16三种模式的设备容量比较项 目全量储冰融冰优先主机优先压缩机容量 (RT)1131578478蓄冰容量 (RTh)82604220348017八、系统流程冰蓄冷系统流程一般形式l 冰球并联流程 l 盘管串联流程a.主机下游串联流程b.主机上游串联流程18主机与蓄冰槽并联回水 供水主机储

5、冰槽19主机与蓄冰槽串联回水 供水主机蓄冰槽20各种流程比较21串联主机上游系统流程特点n 乙二醇系统供水温度低,根据要求可以提供24的 低温乙二醇。 n 制冷主机效率高,较并联流程提高34.5%,较主机下 游串联流程提高9%。 n 乙二醇侧大温差设计,较并联流程减小了乙二醇泵、 管路及附件规格。 n 系统乙二醇填充量约为冰球或冰板系统的1/4。 n 系统控制简单,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工况切换及根据负 荷情况选择主机优先或融冰优先的控制模式。 n 系统运行能耗低。 n 系统流程更简单,布置紧凑,简化施工及维护管理。22并联系统流程23串联单级泵系统流程24串联双级泵系统流程25串并联系统流程26外

6、融冰系统流程27九、系统控制策略及特点分量蓄冷系统的控制较复杂,除了保证蓄冷工况与 供冷工况之间的转换操作以及空调供水温度控制以外 ,主要应解决制冷主机和蓄冷装置之间的供冷负荷分 配问题,充分利用蓄冷系统节省运行费用。常用的控 制策略有三种,即:主机优先,融冰优先和优化控制 。28制冷主机优先29制冷主机优先控制特点n 主机满负荷运行,冷量不足由融冰补充 n 在部分负荷时,主机出水温度下降,效率降低 n 随着建筑物的负荷的降低,蓄冷装置的使用率也会降 低,不能有效的削减峰值用电而节约运行费用 n 控制简单,运行可靠30融冰优先31融冰优先控制特点n 蓄冰装置按要求提供冷量,冷量不足由主机补充,

7、主 机经常运行在部分负荷下。 n 主机出水温度设定较高,效率较高 n 随着建筑物的负荷的降低,蓄冷装置的使用率能得到 保证,能有效的削减峰值用电而节约运行费用 n 控制较主机优先复杂,如果不能解决好释冷量的在时 间上的分配问题,可能造成在某些时间段总的供冷能 力不足。32十、设计、计算1、工程概况 建筑性质、规模(面积、层高)、机房位置、变配电 房、冷却塔位置、设备层承载、末端管材、末端定压 方式等 尖峰负荷、使用时间、电价时段、供回水温度等 2、负荷确定 软件计算 逐时负荷系数 类似工程 由甲方提供的设计院计算数据 3、系统流程选择(典型形式) 冰蓄冷流程:冰球并联流程、蓄冰盘管串联流程33

8、设备选型配置1、设备品牌a.制冷机组:约克、特灵、顿汉布什、麦克维尔、克莱门特b.水泵(乙二醇泵、冷冻水泵、冷却水泵、蓄热水泵、供热 水泵、生活热水循环泵):上海凯泉、格兰富(PACO) 、ITT、威乐c.板换:SWEP、APV、ALFALAVALe.蓄冰装置:源牌产品、BAC钢盘管、益美高钢盘管、 FACO塑料盘管、高灵冰筒、西亚特冰球f.蓄热装置(方形水箱、圆形水箱):自制g.冷却塔:上海良机、上海金日、上虞联丰、广州马利h.定压装置(乙二醇、冷冻水):自制或外购i.管道及分、集水器:自制34设备选型配置2、设备容量a.为解决夜间蓄能期间末端负荷所设的基载,其容量按夜间 末端最大负荷确定b

9、.白天末端负荷较大,受蓄能空调能力所限,大部分的负荷 由常规基载提供的系统,其基载容量按尖峰负荷减去蓄 能空调所能提供的最大容量c. 板换换热量为尖峰负荷减去基载容量,系统没配置基载 时即为尖峰负荷d.蓄能水泵应满足板换换热量和主机容量的要求,冷热水循 环泵应满足末端负荷的要求e.蓄能主机应满足蓄能容量的要求以及联供时所承担的负荷f. 蓄能装置应满足避峰单供时或联供时所承担的负荷 35设备选型配置g.冷却塔及冷却泵应满足当地室外湿球温度下所需处理冷水 机组的散热量进出口5温差时的冷却水量(其中散热量 为主机名义下的制冷量和电机的功率,实际上还包括冷 却水泵的输入功率)h.乙二醇定压装置应按系统

10、容积25%乙二醇溶液在16与- 10不同温度下的密度来计算膨胀量,确定气压罐或开式 系统中的水箱容积。i.末端管路膨胀量,冷冻水约0.1L/kW,热水约0.3L/kWj.冰球系统蓄冰槽容积按蓄冰量的0.072m3/RTH,纯乙二醇 量按0.91T/100RTH进行估算k.盘管系统纯乙二醇量:源牌盘管0.2T/100RTH,BAC盘管 0.247T/100RTH36设备选型配置l.常规空调供回水温度7/12,供热供回水温度60/50m.制冰温度:盘管系统-5.5,冰球系统-6.7n.板换乙二醇侧进出口温度:盘管3.5/10.511,冰球系 统5/1037设备选型配置3、设备台数a.配置螺杆冷水机

11、组时,最多考虑三四台。对于供冷规模 较大的系统,可考虑大型制冷量的离心式冷水机组b.水泵与主机一对一设置(大型主机可考虑二台水泵与一台 主机相对应)c.蓄能装置蓄能量大小以主机出力(低谷电时段)、场地大 小以及初投资确定d.板换基本上与主机一对一或少于主机台数,单台换热量大 于4000kW时考虑一分为二,变成二台。从安全、可靠运 行的角度来看选用多台使用互备较好,但投资增加。e.冷却塔与主机一对一设置38设备选型配置4、水泵扬程估算a. 乙二醇回路,主机蒸发器、盘管、板换(乙二醇侧)压 降按样本或厂家提供的计算书,管道估算8米,富裕2米, 总扬程在32米45米之间一级泵系统乙二醇泵扬程负担蒸发

12、器、盘管、板换(乙二 醇侧)以及所有乙二醇管路的压降二级泵系统初级泵负担蒸发器、盘管以及部分乙二醇管路 ;次级泵系统负担板换以及部分乙二醇管路b.冷冻水回路,板换(水侧)压降、基载蒸发器压降按样本 或厂家提供的计算书,管道(机房、末端管网)估算22米 ,总扬程在32米38米之间39设备选型配置c. 冷却水回路,主机冷凝器压降、冷却塔扬程按样本或厂 家提供的计算书,管道估算6米,富裕2米,总扬程在22米 28米之间以上乙二醇管路和冷冻水管路为闭式系统,管路系统水泵 扬程计算时与管道垂直距离无关,而冷却水管道大多数 为开式系统,需考虑低位的水(冷却塔集水盘)提升到 管路系统最高点的高差,一般在厂家

13、样本中有冷却塔扬 程40设计制图1、现场或建筑图勘察a.了解冷冻机房和锅炉所在位置b. 机房的层高(该层楼面间的高度),扣除梁高的的净高c.设备吊物孔或运输通道d.冷、热水管道走向e.大楼总高度f.冷却塔放置位置g.配电室位置,低配动力电缆至机房的走向h.排水集水井位置、大小41设计制图2、设备布置a.控制室靠近大楼的配电间,控制室内主要设备为电气专业 的动力柜、系统柜和上位机控制台,面积约18m2 b.冷水机组、电锅炉应与控制室相近,减少动力电缆的长度c.冷水机组考虑其中一侧检修抽管空间(纵向),卧式电锅 炉两端留大于900mm的电热管更换空间,立式电锅炉留在 锅炉的上方d.冷热系统同处一个

14、机房的应划分好区块,将冷热分块布置 ,有利于管路设计和操作管理e.蓄冰装置和蓄热装置应尽量远离控制室,靠墙角布置f.系统设有燃油燃气锅炉应单设锅炉房,与冷冻机房隔墙隔 开 42设计制图g.水泵应集中布置,乙二醇泵、冷却水泵靠近主机,冷冻水 泵靠近板换和分、集水器,减少管道交叉h.分、集水器应靠近管道出机房至管井的位置i. 设备间距:机房面积允许的话尽可能将设备间的距离拉大 (可参见规范要求),保证设备巡检和维修通道。一般 情况下(通常蓄能机房机房偏小),水泵基础之间保证 700 mm,电机端基础距墙400mm,泵端接吸入管后留有 1200 mm的通道。冷水机组前后基础之间距离1500 mm,距

15、墙1000mm,控制面板前应足够的巡视空间。电 锅炉前后基础之间距离1200mm,后距墙600mm,动 力系统柜前应足够的巡视空间。方形蓄冷热水箱离墙侧43设计制图尽可能地贴近墙面,留出100mm空间可进行发泡保温即可 ,但注意左右配管水箱应有足够的接管空间。蓄冰装置 之间留有100150mm的净空,便于现场安装就位,盘管 设有液位显示的一端应保证足够的巡视空间。分、集水 器尽可能布置在一起,沿纵向靠墙布置。j.冷却塔应放置在裙房的屋顶,四周空旷,有良好的通风 条件44设计制图3、管道接管a.严格按流程和设计要求进行连管b.管道绘制采用双线图表示,按真实尺寸进行管道连接,尽 可能考虑到现场安装

16、细节c.受高度空间的限制,管道竖向按二层布管,最多不要超过 三层d.多台设备(如水泵、冷水机组、电热水锅炉、蓄冰盘管等 )并联接管时尽可能按同程连接,而在遇到开式多台( 常压)设备(如冷却塔、蓄热蓄冷水箱、常压锅炉等) 并联接管时不必刻意同程连接,这样会适得其反e.不同高度而同一方向的管道尽可能布置成同一水平管位, 可以节省管道的支、吊架45设计制图f.管道布置时尽可能沿建筑物的墙、柱、梁布置,便于设置 支吊架g.蓄冰槽槽体内布管(分配管)可采用左右流的沿槽体纵向 两端部进行布管,也可以采用上下布管。蓄热槽均采用 上下布管46l系统稳定可靠参数控制准确,控制目标稳定。 l节能、舒适环境通过初步计算平均节能达30%以上。主要 采用预测控制、优化控制、模糊控制(多环路PID的整合, 解决系统热惰性大滞后的稳定控制)、设备群控、变频调节 、大温差技术、温度流量随环境温度动态调整技术等手段。 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