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833579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9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词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古代汉语词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古代汉语词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古代汉语词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古代汉语词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词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词汇学(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词汇学2v五 复音词(二)v第二节 主从复音词v跟并列复音词一样,主从复音词也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也出现一些复杂 情况,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v1、区别是词还是词组。主从复音词的前身是词组,后来才凝固成词。在使 用中究竟是词还是词组,得根据上下文作具体分析,不可一刀切。例如:v【一日】 v本来是偏正词组,指“一天、“一昼夜”。如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但又可以作为一个主从复音词使用,表示“一旦”的意思。如 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v【吾子】 v可以作偏正词组用,表示“我的儿子”。如礼记苛政猛于虎:“昔者,吾 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

2、死焉。”在古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中, 多作主从复音词使用,表示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又更亲热些。如: 孟子夫子当路于齐:“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这两种情况 很容易混淆,要根据上下文细心加以区别。再看些例子,战国策秦策二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在这句中“吾子”显然是指“我的儿子”, 作词组用。而左传嫐之战:“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却指对方,作一个 词使用。v【夫人】 v作为偏正词组,“夫”是指示代词,表示“那个”,跟“人”合起来表示“那个人” 。如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指秦穆公,晋 文公是靠他的帮助才能回国当国君,所以说: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

3、到 不了今天的地步。作为主从复音词,“夫人”指诸侯的妻子。如论语季氏 :“邦君(指国君)之妻,君称之夫人。”v【将军】v本来是个动宾词组,表示“率领军队”,“将”念作jing。 史记秦始皇本纪:“八年,王弟长安君成娇将军击 赵,反,死屯留。”又可作一个主从复音词用,指“一军 的统率”。春秋时以卿统军,所以卿通称将军。战国以后 将军成为官名。“将”念jing。如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也可作为对武官的敬称 ,相当于“您”。如史记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v【四海】v既可以是词组,又可以是词。作为词组,包括东南西北 四个海。如礼记祭义:“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 乎

4、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 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 推而放诸北海而准。”(按:溥,通敷,分布。)作为 词,泛指天下,如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 也。” v【当道】v作为动宾词组,是“拦路”的意思,如史记赵世家: “他日,简子出,有人当道,避之不去。”又如魏书高 恭之传:豺狼当道,不问狐狸。取此比喻义,变成主 从复合词,指“当权的人”。如张溥五人墓碑记:“至 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v【百岁】v作为偏正词组,指“一百年”或虚指相当长的年代。如史记货殖传 :“君子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 作为主从复音词,是“死”的

5、委婉说法,因为古人认为人的寿命很少 超过一百岁。如史记西门豹治邺:“今父老子弟患苦我,然百 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v【有道】v作为动宾词组,指有才艺或有道德。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 道者,有德者,使教焉。”郑玄注:“道,多才艺者。” 后汉书安 帝纪:“举有道之士各一人。” 作为主从复音词:指有才艺或有道 德的人。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何宴集解引孔安国曰:“有 道,有道德者。”又谓政治清明。如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 有道,则知(即智,聪明);邦无道,则愚(指装傻)。”v【执事】v原是动宾词组,指“执掌事务”。如论语子路:“居处

6、恭,执事 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用作词,指“执掌具体事务的 办事人员”。如国语吴语:“王总其百执事(指总领手下各类办具 体事务的官吏)以奉社稷之祭。”又可作敬称,指对方,表示不敢直 言对方,只敢称其手下办事官员。如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v2、注意词义的变化。在由单音词凝固成复音词的过程中,主从复合 词的词义往往发生变化。不能理解为两个词素在意义上的简单相加 ,要注意到有的从泛指变为特指,有的从表示动作变成指人或职务 ,有的意义向有关事物转化,有的成为典故的压缩形式。总之,不 能仅仅从字面上去解释主从复合词。例如: v【先生】v从字面上看,谓早出生,是

7、偏正词组。但是,实际含义是指“有学问 的老年人”。如孟子告子下:“先生将何之?”赵岐注:“学士年 长者,故谓之先生。”又如韩诗外传卷六:“问者曰:古之谓知 道者曰先生,何也?犹言先醒也。”所以又称老师为先生。如札记 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 学者。”后来妻子也称丈夫为先生,如列女传卷二:“妾恐先生 之不保命也。v【走狗】v单从词素的含义来看,“走”是跑,与“狗”结合,指善于跑的狗,这 是偏正词组。古书多用作特指,指猎狗,因为猎狗最善于跑。如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后来又引申来指人,带贬义,指受人指使、帮凶作恶的人。v

8、【寡人】v作为词,不能理解为少数人。它指寡德之人,但不是用来骂人的, 相反,是自谦的说法。可也不是一般人或者士大夫能够自称为“寡人 ”,只有诸侯才能用这词。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v【小人】v“小”本来可以指年幼的、晚辈的,但与“人”结合成一个 词,却不表示年纪小的人或晚辈的人(另用“小子”、“小 生”来表示),而用来诬称劳动人民。如孟子许行:“ 有大人(指统治者)之事,有小人之事。”又用来指品行不 端的人。如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 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另外,亦用作自称的谦词。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小人有母,

9、皆尝小人之食矣。” v【持戟】v作为词组,是指“手执武器。”如孟子公孙丑下:“ 子之执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作为词, 则转为指“手执武器的人”,即战士。如史记平原君列 传:“今楚地方五千里,执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v【有司】v本指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是个动宾结构,但作为一 个主从复音词,则指官吏。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 往十五都予赵。”v【司马】v这个词不能理解为专管马匹。它是官名,西周开始设置,掌管军政 和军赋。汉魏至宋代是军府的属官,隋唐却变成文官,是州府的佐 吏,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是个闲职。如白居易琵琶行序:“元 和十

10、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v【朱门】v字面上指漆上朱红色的大门。作为词,转指豪门贵族,因为古代王 侯贵族都用朱漆涂饰门户。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v【布衣】v作为词组,指布(按:据专家考证,上古棉花尚未传入,应是粗劣的 麻布)制的衣服。如汉书王吉传:“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更 多的是作为词使用,则转指平民百姓,因为他们只穿布料衣服,直 到老年才有可能穿丝绸。如盐铁论教不足:“古者庶人耄老而 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又如战国策唐雎不辱 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v【下榻】v这是从典故压缩而成的词,更不能从字面上去讲解。据后汉书徐 稚传,陈蕃

11、任豫章太守,向来不接待宾客,但对名士徐稚另眼看 待,特设二榻招待他。徐稚一走就把这榻悬挂起来,不给旁人使用 。王勃在滕王阁序用了这个典,写出名句:“人杰地灵,徐孺( 即徐稚)下陈蕃之榻。”后来概括成“下榻”,指接待贵宾,又引申为 留下住宿。v【中肯】v也是由用典概括而成的复音词。出自庄子逍遥游: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璞乎!”肯是紧附在骨上的肉, 綮是筋肉聚结处,都是身体要害之处。因此“中肯綮”表 示切中要害。如元史王都中传:“都中遇事剖析, 动中肯綮。”再进一步压缩成“中肯”。v【五马】v本来是五匹马的意思。古代一辆车驾四匹马,按汉宫 仪规定,太守出行时增加一马,用五匹马,后来就以“ 五马

12、”作为太守的代称。如乐府诗集陌上桑“使君(即 太守)从南来,五马立踟蹰。”v【而立】、【不惑】v这是由割裂文句而形成的两个主从复音词。也是有典故 的,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截取“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用“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v【古稀】v也是截取名句而形成的主从复音词。典出自杜甫曲江 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用“古 稀”指代七十岁。v第三节 单纯复音词v单纯复音词,包括联绵字、叠字等,指由 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者 说由两个字构成,却只有一个词素的

13、词。v联绵字在古籍中占有特殊地位。我国第一 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大量使用了联绵字 ,古代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 中,对诗经的联绵字给予高度的评 价,指出它们的作用在于“以少总多,情貌 无遗”。不仅诗歌,散文也运用联绵字。后 人还专门收集联绵字编成专书辞典。如明 代朱谋衂的骈雅、清代史梦兰的叠 雅、近人朱起凤辞通、符定一的 联绵字典。v联绵字有三个特点,下面试分别举例说明 :v1、在构词上,不能拆开。联绵字是单纯复音词,只包含一个词素。 虽由两个字组成,但这些字本身只代表音节,不表示意义,千万不 能望文生义,拆开来理解。例如: v【望洋】v有人从“望洋兴叹”这个成语,造出“望书兴叹”、“望车兴

14、叹”等等, 这是不对的。因为“望洋”是个联绵字,不能拆开来理解为“望着海洋 ”。“望洋”二字在这里只代表音节,也可以写作“望羊”、“望佯”、“ 匡洋”、“茫洋”。“望洋”合起来才表示“仰视”的意思。典故出自庄 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 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海神的名字)而叹。”“望洋向若而 叹”是仰视向着海神叹气,表示自愧不如。“向若”才表示向着海神, 而“望洋”则不表示“望着海洋”。再从词义发展的历史来看,“洋”在 上古并没有“海洋”的含义,直到中古,大约在宋朝才表示海洋。 庄子是先秦时期的著作

15、,它所用的“望洋”绝对不可能是指“望着海 洋。v【披靡】v这个联绵字表示草木随风倒伏。如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 ,吐芳扬烈。”又用以比喻军队惊慌溃败,象草木倒伏。如史记 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但是旧注把“披靡 ”分开来解释,以“靡”的含义来解释“披靡”。这是不妥当的:一方面 只讲“靡”字,“披”字就没有着落;另一方面“披靡”不能拆开,也不 是偏义复词,而是联绵字。披靡”两字都只表示音节,汉书项籍 传写作“媼靡”,旧唐书哥舒翰传写作“摧靡”。v【犹豫】 【狐疑】v这两个词都是联绵字,都指遇事疑惑不决的样子。如屈 原楚辞离骚:“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可是有人把这两个联绵字拆开来理解,认为“犹”是一 种狗,“狐”指狐狸。狗好动,跑在主人前头,等了一会 又跑回来,来回这么折腾,总定不下来,所以叫“犹豫” 。狐狸生性多疑,每逢涉渡冰河,边听边渡,听到有流 水声又不敢渡,老迟疑不决。这样解释是不符合语言实 际的。因为“犹”跟“狐”并非相对而言。而且,“犹豫”可 以写作“犹预”、“犹与”、“尢豫”、“由豫”、“优与”、“由 与”、“容与”、“犹予”、“夷犹”等等。“狐疑”也可以写作 “然疑”、“猜疑”、“怀疑”。显然不能望文生义、穿凿附 会。 v【首鼠】v也是犹豫不决的意思。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禿翁,何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