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601503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李商隐无 题 李商隐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 (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 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 称为“温李”。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一类的 诗歌,境界和情思的朦胧、在内涵上也就往往具有 多义性。 1.李商隐留有十多首“无题”诗,或写爱情,或别有寄托;大 都含蓄而多比兴,诗意甚为隐晦,诗意不便明言,所以标 以“无题”。 2.另有些诗取首句诗头两字为题, 题目和内容基本上没什么 联系, 实际上也属于无题诗。 3.前后共创作了近一百首无题诗, 约占

2、他诗作总数的六分之 一。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作背景 李商隐二十三岁,太和九年, 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 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 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 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 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 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 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 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 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

3、有灵犀一点通。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隔座送钩春酒暖,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 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 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分曹射覆蜡灯红。分组 嗟余听鼓应官去,指更鼓走马兰台类转蓬。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诗意解读: 1、爱情诗说 昨夜星光灿烂,微风吹拂,你我于画楼 之西桂堂之

4、东相会。今宵相离,相见无 望。我虽然不能像彩凤那样身生双翼飞 到你的身边,但是心中却有灵犀可与你 相通。想今宵你可曾仍在画楼桂堂之中 与人送钩射覆欢悦歌舞?而我却在兰台 听命应差如风中蓬草到处飘零。 2、失意说: 回首昨日,清风明月群星灿烂,于画楼桂堂之中相聚畅饮达旦。看今朝,孤身一人形单影只。我虽然不能像彩凤一样身生双翼飞到自己向往的所在,但是仍心有灵犀自知何去何从。想前夕欢聚时送钩射覆灯红酒绿歌舞盈门,而如今奔走兰台听命应差如同风中蓬草。 3、仕途无常: 回想昨日,我于画楼桂堂中大宴宾朋,夜阑人静时仍是高朋满座送钩射覆歌舞盈盈。红灯绿酒不知何时终了,清风明月渐消融,星辉融入朝霞中。恨不能如

5、彩凤身生双翼飞舞筵席中,以慰宾朋,幸众友心存灵犀不必去逢迎。而如今于兰台奔走效命,命如郊野之草,身如风中之蓬,唯唯只听他命。可叹人生多变迁,命运不由自己来定。4、偷情说:清人纪晓岚曰“直是狭邪 之作,了无可取”1. 与王妃偷情2. 与宫女偷情3. 与友人或上级家的丫 鬟偷情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由追忆写起。昨夜:星辰、风 幸福时光 追忆往事现在:画楼、桂堂 分隔两地 表达哀怨(蕴涵着诗人对韶光易逝、盛筵难再的感慨)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写相思之情。无飞翼 突出身受阻隔的痛苦比兴手法 悲喜交集有灵犀 表明心有默契的喜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彩凤比翼双飞 ,是美

6、满爱情生活的象征;以灵犀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 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 却是息息相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描写 宴会情景隔座送钩、分曹射覆 宴会游戏酒暖 暖度感觉环境气氛 灯红 色调热烈暗示当时诗人的甜蜜欣漾的情态。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叙”述 天亮分别 1. “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着无可奈何 、百无聊赖的心境。 2. 一个“嗟”字写出了人居下位,身不由己之 感,充满了理想破灭之感。 3. “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 ,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 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 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 艺术特色虚实相生、富于变化这首诗,首联明写昨夜,实际上是由今宵到昨夜的情景联想与处境联想。颔联似应紧承而续写昨夜,却突然回到今夕相隔的现境,颈联又转道对昨夜的回想,尾联再回到今夜与自身。这样大幅度的跳跃,加上实境虚写(如次句)、虚境实写(如颈联)等手法的运用,就使得这首无题诗显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使读者感到困惑。其实这可看作古代诗歌中的“意识流”。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